孩子上課“抖腿”遭批評,沒想到孩子一句話,就讓老師頓時淚目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都說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不是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無奈。特別是一些農村的貧困家庭,有了孩子以後,父母雙方必須出外務工,才能賺更多的錢來養育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在出生以後,只能跟著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生活,很久才能見一次父母。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其實會遇到了很多困難,吃很多苦。

孩子上課“抖腿”遭批評,沒想到孩子一句話,就讓老師頓時淚目


孩子上課抖腿,老師聽完原因頓時淚目。

現實生活中就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5歲的男孩在大冬天上課,在上課的時候,老師發現他一直在抖腳,就批評了他。可沒多久他依然故我,一直在抖。老師這次就有點生氣了,走上前查看,可一蹲下就發現他穿了一雙很破的鞋子,跟自己的尺碼完全不一樣。

孩子上課“抖腿”遭批評,沒想到孩子一句話,就讓老師頓時淚目


老師稍微緩和了一下情緒後,向著孩子詢問緣由。

孩子說:“老師我不是抖腳,只是太冷。去年的鞋子太小,被我穿壞了。以前爸媽都會給我買新鞋,但是今年爸媽沒回來,他們說要多賺一點錢以後給我上大學。他們太辛苦了,我沒和他們說我的鞋子破了,隨意就撿了一雙還能穿的。”

沒想到孩子的這句話,讓老師潸然淚下。現實生活中缺少家長陪伴的孩子有多讓人心疼?

很多留守兒童會變得很獨立,可能一年或者幾年才能見到自己的父母,在他們的概念裡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家裡的老人又已經年邁了,所以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扛。

孩子上課“抖腿”遭批評,沒想到孩子一句話,就讓老師頓時淚目


我們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留守兒童也是一樣的。做飯、洗衣、煮菜,小小年紀就要扛起家庭的重擔。與城裡小孩的養尊處優有天壤之別。而且很多留守孩子的心理是很苦悶的,非常想見到父母,可是平時只能通過視頻或電話,才能緩解思念之苦。而且偶爾見到父母,也只是短暫的相聚。所以這種情感的缺失,會在他們的腦海裡形成一個很孤單的陰影。


孩子上課“抖腿”遭批評,沒想到孩子一句話,就讓老師頓時淚目


那家長應該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呢?

1、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我們說的關注並不是說提供很好的物質條件,而應該是更多的心理上的關愛,噓寒問暖。問問寶寶最近有什麼需要,有什麼想法,對父母親的教育方式有什麼樣的建議?多聽聽孩子的心聲。真正的跟孩子敞開心扉,與你互動。

2、帶孩子參加多一些的戶外活動。

很多家長工作很忙,回家都很辛苦了,所以沒有過多的關注孩子。平時因為想休息也不願意跟孩子有去參加各種戶外的活動,孩子沒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也會覺得很遺憾。可有一些父母的話就做得比較好,定期都會安排跟孩子一起出去走一走,見見世面,看看風景,讓孩子在與大自然的接觸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父母的這份愛心。

孩子上課“抖腿”遭批評,沒想到孩子一句話,就讓老師頓時淚目


3、在與孩子的陪伴過程中,父母要扮演一個亦師亦友的角色。

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角度來看待孩子,而不是因為我生了,你養了你,我就有資格教育你。在他們遇到困難或遇到挫折甚至犯錯的時候,家長還是以指導安慰為主,讓他們知道錯誤的同時,更多的是要解決當下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指責。

小允兒媽媽還是要提醒各位家長,孩子的成長期很短暫,做父母的千萬不能偷懶,身體力行的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各種幫助和關愛,讓與孩子的陪伴更有儀式感,才能提供更多的心理上的撫慰和關愛,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同時,也變成一個溫暖的人。這個話題,大家有什麼意見和建議,也歡迎隨時與我們分享。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允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