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5年,“虛擬人”,人類永生


2045年,“虛擬人”,人類永生

在2015年6月15日,科學家提出人類永生計劃,俄羅斯一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和一個俄羅斯頂尖科學家組建團隊並計劃在2045年讓人類得以“永生”。這項計劃是通過創造人類的替身和人工大腦來“代替”人類開始生活,所以,看過《阿凡達》電影的朋友們應該會知道,由於與電影《阿凡達》中的這些藍色巨人的創造原理相似,因此這一計劃也被形象地稱之為“阿凡達”計劃。

2045年,“虛擬人”,人類永生


團隊將會創造出一種功能十分完善,而且具有全息影像的一個人類替身。支配這一替身的是一個人工大腦,裡面有上傳者自己的記憶、情感和全部的意識,甚至潛意識。永生計劃的實施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雖然具有人類的思維、意識和感情,但是由於是沒有肉體的全息影像,所以理論上說是一個意識永生人。

2045年,“虛擬人”,人類永生


永生人的計劃還只是處於一種起步的階段,不過俄羅斯的科學家們早已經按照伊茨科夫的模樣造出了一個機器人原型,它雖然只具有最基本的人臉識別功能,不過它會移動手臂,但是還不會眨眼睛。對於該計劃的第一階段的內容,美國軍方所發起過的一項同類研究實驗,已經能夠使一隻實驗猴成功的控制一副機械臂的運動。

2045年,“虛擬人”,人類永生


下面是永生人計劃的四個階段:
NO1: 2015年至2020年,通過人腦去遙控機器人的“化身”。(今年2020年,似乎還未實現)
NO2: 2020年至2025年,可以將人腦直接移植到機器人的身上(電影中的人造人)
NO3:2025年至2035年,造出人造大腦

NO4:2035年至2045年,永生人問世人類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