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詞高手周邦彥的這首宋詞寫盡了溫柔

少年遊

北宋 周邦彥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北宋末年某一天,遠處殘陽如水,屋內紅燭昏羅帳,一對情人在閨房裡共進果橙。破橙的幷州刀具光潔,像清水那樣澄澈;調味用的吳地細鹽潔白如冬雪。美人端莊高雅,用她的纖纖細手親自為心上人劃破新鮮的橙子,再撒上潔白的細鹽,溫婉地遞給心上人。女子對男子的一片溫情,男子怎能不知呢?室內,華美的帳幔暖意融融,獸形香爐中不斷升起嫋嫋細煙。他們相對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柔情蜜蜜的笙曲中。不知不覺夜已深,男子起身向與女子告別,女子低聲問道:你現在去哪裡入宿呢?現在已經是三更時分了,外面寒風凜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別走了吧。 本首詞滿篇無一個“情”字,卻寫盡了情之溫柔。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野史傳說周邦彥居於京城時,與名妓李師師相好。宋徽宗趙佶聽到李師師的豔名後,也來湊熱鬧,常微行到李師師家中。一次,周邦彥正和李師師親暱,突然聽說皇帝大駕光臨,驚惶之下,急忙鑽到床下。趙佶滿臉笑容的走進來,從袖子裡取出一個橙子,道:“師師,這可是從江南進貢來的,來,嘗一口!”周邦彥躲在床下,大氣都不敢出,卻還要忍受心上人與皇帝戲虐調情、顛龍倒鳳,心中痛苦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將這段見聞,填了一首《少年遊》,送給師師一表心跡:“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幾天後,趙佶再度光臨,聽到師師演唱這首詞,明白作者當天一定在屋裡,頓時打翻醋罈問是何人所作。師師不敢隱瞞,只得道:“周邦彥詞。”趙佶拂袖而去。

這首詞通過對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畫,曲折深微的寫出對象的細微心理狀態,追述作者自己在 秦樓楚館中幽會的經歷,描繪了一幅高雅亮麗溫馨的動態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烘托了女子對男子柔情蜜意,依依不捨的情感。上片以男方的視角寫美人的熱情待客,描繪了一幅明麗鮮豔暖暖的動態圖,表達了女子對男子情投意合的情感。“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這是富於暗示力的特寫鏡頭,極其有感染力。出現在觀眾眼前的,僅僅是兩件簡單的道具(並刀,幷州出產的刀子;吳鹽,吳地出產的鹽。)和女子一雙纖手的微細動作,可那女子刻意討好對方的隱微心理,已經為觀眾所覺察了。“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室內是暖烘烘的幃幕,刻著獸頭的香爐輕輕升起嫋嫋的香菸。只有兩個人相對坐著,女的正調弄著手裡的笙,試試它的音響;男的顯然也是精通音樂的,他從女的手中接過笙來,也試吹了幾聲,評論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請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這裡也僅僅用了三句話,而室內的氣氛,兩個人的情態,彼此的關係,男和女的身分,已經讓人們看得清清楚楚了。下片以敘事的方式來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來傳情,有層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動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畫和生活細節的描寫更是十分細膩逼真。“低聲問”一句直貫篇末。誰問?未明點。為何問?也未說明。“向誰行宿?”一句暗示問話是男子的告辭引起。寫來空靈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問”話出之,更有味道。只說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難“馬滑霜濃”,“直是少人行。”只說“不如休去”,表情措語,分寸掌握極好,準確地表達了女子害羞含蓄而又極其不捨情郎的心裡動態。詞結束在“問”上,結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長。無限情景,都自手破橙,口提問中說出,更不別作一語。意思幽微,篇章奇妙。這種寫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經不易著筆,用在詩詞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單從技巧看,周邦彥實在是此中高手。

38閱讀

搜索

登嘉州萬景樓原文

少年歌行詩句解析

題嚴陵瀟灑亭全文

答友人招遊原文

詩詞之美周邦彥

少年遊本意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