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顾野王《阳春歌》赏析:池前竹叶满,井上桃花飞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阳春歌》

【南北朝】顾野王

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银鞍侠客至,柘弹婉童归。

池前竹叶满,井上桃花飞。

蓟门寒未歇,为断流黄机。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顾野王(519年-581年),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除太学博士,不久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历任海盐县监、参军、撰史学士、招远将军,陈朝国子博士、太子率更令、大著作、黄门侍郎、光禄卿等职,卒赠秘书监,右卫将军。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顾野王一生著作丰富,内容涉及文学、文字学、方志、史学等多方面,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其著作《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其编纂的《舆地志》是全国性总志;著有《符瑞图》、《顾氏谱传》、《分野枢要》、《玄象表》及志怪小说《续洞冥记》等;另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竟而卒。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陈书·列传·卷二十四》记载,顾野王“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并且擅长绘画书法,宣城王陈项为扬州刺史,建官舍,请他绘《古贤像》于壁,又请琅琊王褒题赞,时人称为“二绝”。宋徽宗赵佶曾得其《草虫图》,称为精工之作,著录于《宣和画谱》。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顾野王工诗文,自幼聪慧,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尝制《日赋》,领军硃(朱)异见而奇之。其诗歌清新绮丽,凝练隽永。这首《阳春歌》为其代表作之一,描写边关阳春三月的景色,同时抒发对织妇辛勤劳作的同情。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首句描写远景,说明季节时间景物。春天万物生长,花草芳菲,破晓的曙光从高大层楼上透射过来,开启了一天的生活。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银鞍侠客至,柘弹婉童归。”,第二节描写中景,春游的人群。“柘弹”:柘木做的弹弓,“婉童”:指少年男女。春天来了,游侠豪客们骑着银马鞍的骏马,纷纷前来,拿着弹弓打鸟的儿童们,游玩归来。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池前竹叶满,井上桃花飞。”,第三节描写近景。池塘旁边的翠竹长满了绿叶,泉井上面桃花纷飞。描写了一幅醉美的阳春三月画面。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蓟门寒未歇,为断流黄机。”,第四节转折,抒情。“蓟门”:在南北朝时期应该指燕蓟一代。“流黄”:指丝绢,《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有:“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这句大意为:虽然阳春三月了,可是燕蓟一代依然很寒冷,然而(织妇)却一夜未眠,主要是为了赶工,不断织机,完成丝绢(任务)。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阳春歌》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春光明媚的早上,桃花绽放,百花盛开,豪侠游士们,骑着华美的骏马,前来赏玩,贪玩的孩童们,拿着弹弓都开始游玩回来,可是,辛苦的织妇,却一夜没有停歇,只是为了赶工,更无暇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诗人通过反衬对比,前三节都是描写美好的景色人物,最后一句突然转折,戛然而止,意犹未尽,衬托出劳苦百姓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悲天悯人之情,对比强烈,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而其中第三句“池前竹叶满,井上桃花飞。”,简洁凝练,状物传神,堪称是描写阳春三月的佳句。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2020/3/23榆木斋

南北朝诗人顾野王《阳春歌》诗词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