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低齡化網貸亟需多方協同合力

在媒體曝光及銀監、公安的重拳打擊下,非法網絡貸款在大學校園的業務空間被大幅擠壓,而與此同時,不少互聯網公司的網貸業務不斷在高中、中專、高職等學校發展更低年齡段的新客戶,甚至“一個班40個學生,20個網貸”。這種網貸低齡化蔓延的趨勢隱蔽程度高,家長和學校多不掌握,缺乏干預和引導,已對部分學生學習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甚至誘發犯罪。(3月22日 半月談)

這可真是有點摁下葫蘆浮起瓢的味道。高校大學生網貸,在各方的努力下剛剛得到遏制和好轉,高中、中專、高職等學段的低齡化網貸卻逆勢增長和擴大,其危害與高校網貸相比,很顯然有過之而不及。因為這些年齡段的學生判斷力、辨別力等可能更差,一旦陷入網貸泥沼,形成的心靈傷害、影響的校園秩序等很顯然可能更大,很是令人擔憂,亟需引起有關方面的格外重視。

稍稍研究不難發現,之所以出現目前的網貸向高中、中專、高職等學校的低齡化學生蔓延,無非有這樣幾個主要方面:一是學校教育關注不夠。目前的高中、中專、高職等學生,基本上都以學校生活為主,學校對學生可能更多的是知識教育,而對於網貸等金融知識與風險教育存在不足甚至是空白的,再加此前這些學段的學生網貸問題並不突出,因此日常刻意關注和引導的也就不夠。這客觀上就讓這些學段的學生網貸,處於監管盲區,而缺乏起碼的思想防線。

二是家長的關注和引導不足。高中、中專、高職等學段學生之所以大量陷入網貸泥潭,固然有這些學生的虛榮心消費、盲目進入等原因,但說到底還是一個需求問題。而這一點,很多時候與家長的疏忽粗暴等有關。

不管是從媒體的報道,還是實際生活中,我們都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趨勢或現象,就是在很多家長的心目中,這些學段的孩子的根本任務就是學習,至於學生其他方面的花費或需求,要麼置之不理,要麼粗暴拒絕,要麼即使關注到了卻不能及時合理解釋和引導,這才造成了不少孩子背地裡偷偷網貸。如果家長能夠針對孩子的相關花費等需求,有敏銳的觀察和矯正,相信這樣的問題可能就不會出現,起碼要少得多。

三是相關主管部門打擊力度不足。一些網貸公司向高中、中專、高職等學段的未成年學生網貸,說到底是一種違法和無效行為,因為網貸是一種網絡合同行為,但這些學段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是受限制的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有完全的法律網貸資格。表面看,這是一些網貸經營者見利忘義,但根本上還是教育、銀監、公安等相關主管部門監督不及時、不到位。

要想有效遏制網貸低齡化趨勢,就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協同應對。一方面,對於高中、中專、高職等而言,要切實負起責任,樹立金融知識教育也是現代教育必不可少的理念,切實補上這些學生金融知識短板,同時切實負起日常管理職責,對學生的網貸苗頭進行及時的察覺和干預。

另一方面,對家長來說,要及時改變家庭教育理念,跟上時代步伐,對孩子可能的消費等需求,儘量早了解、早引導、早糾正。再不濟,也要對孩子可能的網貸途徑進行必要的管控和干預。

再一方面,就是相關主管部門要像嚴管高校網貸一樣,出臺嚴肅的明確針對性措施,切實加強對網貸公司合規經營的日常管理,實時轉移監控和打擊非法網貸的方向,與時俱進切實補上高中、中專、高職等低齡網貸的監督空白。(餘明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