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種植,雜菌是大敵。守好這“幾道門”,就能有效預防侵染

食用菌種植中,最怕的就是受到了雜菌侵染。即使侵染的不嚴重,處理起來也很是麻煩,說雜菌是大敵,一點都不過。那麼它到底是怎麼對食用菌種植過程並進行侵染的呢?

食用菌種植,雜菌是大敵。守好這“幾道門”,就能有效預防侵染


一,雜菌進入食用菌種植過程的途徑。

雜菌對食用菌進行侵染,首先它得進入食用菌的種植過程,才能實現對食用菌的侵染,它的進入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渠道。

【1】通過菌種進入。

菌種,就是食用菌種植的種子,必須使用,才能進行種植。菌種的製作過程很複雜,要經歷比食用菌種植還要繁多的步驟,一不小心,就可能感染雜菌,成為帶菌者。種植時使用了帶有雜菌的種子,雜菌就隨之進入種植過程。

【2】通過培養料或菌需物資進入。

食用菌種植,必須使用培養料,培養料大多要裝進菌用塑料袋之中,塑料袋還要用皮筋或套蓋封口,塑料袋、扎口皮筋或套蓋就屬菌需物資。食用菌發育生長所需營養和水分,就是從培養料中獲取。培養料由各種原料,諸如棉籽殼、玉米芯、木屑等組成。如果這些原料和菌需物資帶有雜菌,又偏偏遭遇滅菌不徹底,雜菌就隨培養料或菌需物資,進入食用菌種植過程。

食用菌種植,雜菌是大敵。守好這“幾道門”,就能有效預防侵染


【3】接種室(箱)使用前滅菌不徹底,有雜菌殘留,或執行接種操作規程不嚴格,媒介帶入雜菌,雜菌趁機汙染菌種或培養料,進入種植過程。

⑴接種室(箱)雜菌侵入。

食用菌的接種必須在無菌環境中進行。接種室(箱)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消毒滅菌,以達到無菌環境,滅菌過程中,因擦拭存在死角、燻蒸藥劑藥力不足、或質量問題等,都可致使雜菌僥倖躲過殺滅,而殘留在接種室(箱內),接種過程中,有可乘之機,即侵入菌種或培養料。

⑵執行接種操作規程不力,造成雜菌通過媒介進入。

接種操作規程規定,菌種進入接種室(箱)前後必須對外壁進行滅菌處理,接種工具、人員著裝必須進行滅菌,作業人員進入接種室必須進行手部滅菌、接種人員必須經緩衝間進入接種室,接種室儘量避免走動等等,如執行不規範,鑑於雜菌的無處不在,很可能工具、衣物、揚塵等帶有雜菌,進入接種室,造成汙染。

【4】養菌場所菌袋進入前,滅菌效果不好,雜菌殘留在養菌空間;外界雜菌從門、窗等與場所外相通通道自行或飛蟲攜帶,進入種植空間。

⑴種植場所雜菌殘留。

食用菌種植要求,養菌、出菇場所在菌包進入前,必須進行消毒滅菌,以殺滅存在於場所中牆壁、地面、養菌層架,甚至空中的雜菌,特別是種植時間較長的老舊場所,雜菌存在密集,如滅菌操作失誤,很容易使雜菌殘留在場所之內。

【2】外部空間雜菌侵入。

雜菌在自然環境中,無處不在,廣泛存在於空氣、水、其他一切物質之上,種植場所外的空間也是如此,風、加溼水流、飛蟲等都可能成為它們的媒介,通過場所門、窗、通風口等所有與外界相通的通道,進入種植空間。

通過以上途徑進入食用菌的種植空間後,一遇適宜條件,特別是高溫、高溼環境出現,就會立即萌發、發育、生長。發育成熟立即開始大量吸收培養料營養、啃食菌絲體、侵蝕菇體,甚至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絲體生長,給食用菌種植帶來傷害,甚至是滅頂之災,致使種植失敗。也正是這危害,決定了雜菌被視為食用菌種植的大敵,雜菌的防治成為了食用菌種植的重中之重。

食用菌種植,雜菌是大敵。守好這“幾道門”,就能有效預防侵染


知道了雜菌侵入的途徑,雜菌的防治就可以圍繞這些途徑來想辦法,上手段,用措施。關閉並守住這些雜菌侵入的必經之“門”,就可以有效的拒雜菌於“門”之外,使種植免受或少受其害。

一,守住菌種檢測之“門”。

防止雜菌通過菌種進入食用菌種植過程,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前對菌種進行檢測。檢測方法以經驗先目測,觀看菌種瓶(袋)封閉是否嚴密、是否存在破損,菌絲顏色、生長狀態,出現異樣,立即鏡檢(顯微鏡檢測),發現雜菌攜帶,立即廢棄,遠離種植場所焚燒或深埋,拒攜帶雜菌菌種於“門”外。

二,守住培養料原料質量“門”。

守住原材料質量,就是做好原材料質量把控,對準備使用的原料精挑細選,把黴變、腐爛的原料拒之門外,不予使用。這樣即能防止雜菌進入種植過程,也能保證所使用的原料養分含量充足,為食用菌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提供營養保障。

三,守住培養料滅菌之“門”。

培養料滅菌,目的就是要殺滅僥倖存在於培養料或菌袋、扎口皮筋或套蓋之上的雜菌。守好滅菌之“門”,就要嚴格執行滅菌操作規程,使培養料滅菌真正的徹底。

滅菌時,要做好菌袋擺放、排盡冷氣,保證滅菌溫度、壓力達到標準,保證滅菌時長(常壓滅菌溫度100℃條件下,保持12小時以上;高壓滅菌溫度121℃、壓力0.105Mpa條件下,保持120分鐘)。使滅菌真正的達到效果,通過滅菌使培養料真正的處於無菌狀態。

食用菌種植,雜菌是大敵。守好這“幾道門”,就能有效預防侵染


四,守住接種之“門”。

接種之“門”,有內部和外部之分。

(1)內部之“門”。

內部之“門”,就是接種室(箱)的消毒滅菌。消毒滅菌要採取兩種以上的方法相結合,給消滅雜菌放上雙保險或多保險。

接種室,採用全面噴灑百菌清等滅菌藥劑,結合必潔仕或菇蟲淨氣霧劑燻蒸,再進行紫外線照射,接種全程開啟接種保護器,接種滅菌和接種保護。

接種箱採用福爾馬林等藥劑擦拭,結合必潔仕或菇蟲淨氣霧劑燻蒸,接種全程在酒精燈火焰的保護下進行。

⑵外部之“門”。

外部之“門”,就是接種室“箱”的大門。守住這個門就是要接種室(箱)外的雜菌無法進入接種室(箱)。

做好菌種進入接種室(箱)的包裝外壁和開口處消毒滅菌,接種工具、作業人員著裝必須進行滅菌,接種人員必須經緩衝間進出接種室,接種開始不能隨意走動,離開後重新進入必須重新更換著裝,並做好二次滅菌消毒。使雜菌進入沒有任何渠道。

五,守住種植場所大“門”。

內部做好,菌袋進入前的消毒滅菌,外部做好門、窗、通風口等與外界相通通道的隔離。

【1】內部。

⑴菌袋進入前。

場所內做好消毒滅菌,要多種方法結合進行,並務求全面無死角,可噴灑百菌清等滅菌藥劑,結合硫磺燻蒸,對老舊菇房可採取火鹼粉刷牆壁,結合高錳酸鉀加甲醛強力燻蒸,但一定做好殘煙排放和注意操作人員的安全。

⑵菌袋進入後。

場所要做好溫度、溼度調節,在保證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的條件下,不出現高溫、高溼環境,不給雜菌發育任何適宜條件。場所內牆壁、地面、空間,定期定時噴灑滅菌藥劑,殺滅存在的雜菌。

【2】外部。

保持場所外部環境清潔,定期噴灑殺蟲滅菌藥劑,殺滅存在的雜菌,降低雜菌基數。

場所門、窗、通風口等通道安裝防蟲網和空氣濾網,並定期噴灑滅菌藥劑,阻斷和防止帶菌飛蟲飛入和雜菌進入。

守住了種植的“大門”,雜菌就無法進入種植過程和種植空間,更無法對食用菌進行侵害。

食用菌種植,雜菌是大敵。守好這“幾道門”,就能有效預防侵染


食用菌種植中,防治雜菌的侵染極為重要。防治中,“防”為主,“治”為輔,防治結合是正確之道。防的過程中要細心、小心、耐心,不能忽略任何可能發生雜菌侵染的細微之處,不能有一刻的粗心大意,並且這種意識要持續在食用菌種植的全過程,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種植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