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 ——重醫附一院在疫情期間的堅守和逆行

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 ——重醫附一院在疫情期間的堅守和逆行

3月18日,武漢市第一醫院,重醫附一院醫護人員為責任病區內最後一名治癒患者送行。重報集團武漢報道組 謝智強 攝

溫暖,這是王斌(化名)當下的心情。3月21日,陽光斜斜地灑在臉上,王斌穿著寬大的病號服,對未來懷著最美的期待。

可就在10天前,他的生命還處於倒計時階段。

3月12日,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在重醫附一院拉開序幕,包括王斌在內的5條生命重獲新生,6名患者重見光明。在這背後,除了3名偉大的器官捐獻者,還有重醫附一院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堅守和逆行。

首次完成多個大器官捐獻

30歲的王斌很瘦,寬大的病號服套在身上顯得有些空。因患上罕見的肝臟上皮樣血管內皮瘤,導致他肝功能嚴重衰竭。除了肝移植,別無他法。

62歲的吳勤(化名)則患有尿毒症,7年裡一直與血液透析相伴,去年底病情突然惡化,她在重醫附一院登記申請腎移植手術。

他們都在期待奇蹟,期待新生。

3月10日、11日,3條年輕的生命因搶救無效去世,家屬決定捐獻其器官。

但這一決定卻讓醫院很為難,面對兇猛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器官捐贈和移植手術都存在巨大的院感風險,一旦哪個環節的防控沒有到位,後果不堪設想。

“必須救治!”重醫附一院黨委書記許平果斷拍板這幾例器官捐獻和移植手術。

接下來,醫院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工作人員兵分三路,在重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完成了3名捐獻者的法定文書籤字,並連夜將器官信息錄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系統分配程序啟動,與捐贈器官配型成功的生命將獲得新生。

3月12日早上7點,手術開始。在向器官捐獻者的遺體鞠躬後,重醫附一院肝膽外科肝移植團隊和泌尿外科腎移植團隊的5名醫生站上了手術檯。兩小時後,他們完成了3名捐獻者12枚器官和6片眼角膜的獲取。這也是重醫附一院首次完成心臟、肺、肝臟、腎臟多個大器官的捐獻。

醫護合力完成生命的延續

這場特殊時期的多器官捐獻和後續的多臺器官移植手術,牽動著許多人緊繃的神經。供體的獲取和移植,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稍有差池就可能錯過安全時限。

從3月12日早上7點進入手術室,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整整19個小時,在重醫附一院肝移植團隊、腎移植團隊,以及重症醫學科、麻醉科、檢驗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幾十位醫護人員通力合作,為1名患者成功實施了肝移植手術,4名患者成功實施了腎移植手術。

與此同時,成功配型分配到全國多家醫院的捐獻器官,也與時間賽跑,接力展開了心臟移植和肺移植手術。

“12日晚上10點10分,捐獻的心臟在另一個人的胸腔裡開始重新跳動起來!差一點點就過了安全時限,時間剛剛好。”一家外地醫院的負責人感嘆。

3月14日,隨著6片眼角膜被植入患者眼底,重醫附一院醫護人員漂亮地打贏了這場硬仗,生命由此延續。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完成多器官的捐獻和移植手術,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巨大挑戰。”重醫附一院醫務處處長徐玲說,為了確保移植手術的安全,醫院對捐獻供體和受體都作了嚴格的篩查,並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檢查臨床症狀、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等。

重醫附一院的手術室還開通了接送病人的專用通道,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手術情況,嚴格執行防控標準,對進入手術室的全部人員進行管控,確保手術環境安全。

選派5批醫療隊共209人支援湖北

其實,對醫院來說,另一大挑戰即是對湖北的增援。“疫情就是命令,我們以戰時速度迅速集結5批醫療隊,第一批醫療隊早在1月25日就集結完畢。”許平說,該院已選派5批醫療隊共209人奔赴湖北。

“這裡的戰鬥,外界可能無法想象。尤其是面對危重患者,很多時候都是始料未及的遭遇戰。”作為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之一,重醫附一院胸心外科醫生王小文說。

2月26日中午,71歲的女性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突然惡化,出現呼吸衰竭,氣管插管、俯臥位通氣都不管用,專家評估後決定為她實施體外膜肺(ECMO,即人工肺)挽救性治療。這是武漢市第一醫院首例ECMO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也是重慶市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武漢實施的第一例。

ECMO技術要求非常高,風險大,操作複雜,安裝ECMO過程需要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幾十種器材。王小文臨危受命,可第一步的穿刺置入ECMO導管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患者血管特殊,兩根血管完全重疊在一起,位置不佳,穿刺難度極大。

操作的器械都是臨時組合,隔離病房裡沒有專用穿刺器,也沒有手術燈,王小文的護目鏡上全是霧氣和汗水,能見度極低,他只能靠著感覺和經驗操作。在搭檔醫生吳彬定好位置後,他們一起在超聲引導下穿刺血管,一針見血,暗紅色的血溢了出來,王小文趕緊置入導絲,固定位置,依次置入擴張器,但最後一步置入導管後,卻發現沒有血湧進導管。

“不對,一點血沒有肯定不對,肯定不在血管裡面。”王小文只能重新來,可還是沒有血湧出來。情急之下,他們決定改變策略,換一種方式置入ECMO導管。王小文一邊推送導絲,一邊手上體會著導絲在血管裡穿過的感覺,最終,當一股暗紅色熱流湧進管道時,身後的助手喊了一聲“漂亮”,房間裡響起一陣掌聲。

等ECMO正常運轉時,王小文等人穿著隔離服已近7個小時。脫下防護服時,他們全身都溼透了,口罩裡也全是汗水和鼻涕。

“我們是拿生命風險與死神比速度、搶生命。”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重醫附一院副院長肖明朝說。

據統計,截至3月19日,重醫附一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累計管理病例1141人,其中重症病例186人,危重症病例48人;出院及轉出患者864人;參與護理患者851人。心理評估2205人次,心理干預749人次;中醫治療394人。開展專家巡診指導96次,遍及11個區縣18家醫院。在孝感中心醫院實施了第一例ECMO危重患者救治,填補了當地技術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