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母親給子女看完孩子都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女士2008


兒女結婚有了孩子就得有人看,孩子看大了需要幫助的繼續幫,不需要的就退出回到自己家,必定生活習慣不一樣,在一起時間長了也會有矛盾。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老人挨累付出不討好,得不到尊重和感恩,還不如回自己家自由自在地生活,該幫的幫了責任也盡到了,為心無愧心裡坦然就好。


珍珠164975898


十幾年前,我媽媽也來深圳給我弟弟帶了幾年小孩。

媽媽也是沒辦法,弟弟和弟媳都上班,小孩沒人帶。又請不起保姆。

本來是想把小孩放鄉里讓媽媽帶的,這樣父母就可以不用分開。但媽媽年齡大了(70歲),孩子又小(剛一歲),鄉里衛生條件也不好,媽媽白天黑夜的帶吃不消,孩子離開父母也不好。沒辦法,媽媽背井離鄉,跟父親分開來到深圳(父親要種地不肯離開)。

媽媽在深圳呆了3年多,弟弟的小孩能上幼兒園,媽媽就回老家了。

媽媽回老家不僅因為父親在老家,還因為那是媽媽一輩子生活的地方,她熟悉的一切,她的情懷,她的根都在哪,她是不可能離開的。年紀大了更是不可能。

何況,子女有子女的生活,母親有母親的歸屬。帶大孩子,母親就覺得任務完成了,該回歸原來的生活。


一葉草73


老人家給子女看完孩子不回老家能回哪裡,既然是來幫忙看孩子的,那看完了孩子自然是回老家呀,又不是搬到子女那裡一起住,這是兩個意義不同的事情。當然,老人家如果不回老家,子女也不會真的要老人家回去的,都會尊重老人家意見的。

至於說為什麼老人家幫子女看完孩子就回老家了,我大概歸納了下原因:

1.住不習慣

跟再孝順的子女一起住,時間久了也會有矛盾的,畢竟現在是電子時代,老人家很多東西都不會用,做什麼事情還是喜歡用原始的辦法,在這個過程裡,可能就出現一些衛生和其他問題,子女一次不說,兩次不說,第三次肯定會說的。

2.另一半在老家

有的老人家並不是夫妻兩個一起幫忙帶孩子的,通常都是外婆或者奶奶去城裡的子女家裡,爺爺留在老家看房子或者幹活的。那老人家把孩子帶大了,自然是回老家陪老伴的。

3.婆媳關係

這個是最主要原因,就算老人家再怎麼想跟著兒子、媳婦一起住,但一個房子裡住兩個女人,多少會有矛盾。有的老人家就會覺得,與其在兒子家受氣,還不如回老家自由呢。

4.落葉歸根

這是絕大部分老人家的想法,完成了帶孩子的任務,自然是回老家生活,那才是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生活圈子都在那裡,朋友、親戚等。

總結: 不管怎樣,我覺得還是回老家舒服,等我老了之後,孩子要我幫忙帶完孩子,我也是嚮往回老家的,不喜歡和子女住一起,太不自由了。


慧說育兒


為什麼有些父母給子女看完孩子之後就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現在很多,如果是夫妻雙方都是雙職工的話,那麼照顧孩子必須有一方的老人或者是請保姆來解決,在中國這種國情下,絕大部分是由老人來,替代這個照顧者的角色一般照顧,孩子從出生開始有到幼兒園的,有到小學的,有到中學的,最後絕大部分老人還是要回家的,為什麼呢?

老家是他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那裡有他熟悉的人,事物,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等,並且在那裡比較自在,在老年的時候,跟自己同輩的群體在一起也是有說有笑的,參加跳廣場舞也是比較放鬆的。

孩子長大了,感覺自己在這個家庭裡所做的貢獻已經不太大了,因為當孩子上初中之後絕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即使父母上班,只要中午給孩子安排好,午餐的話,還是自己回來也是可以能夠解決的,所以這個時候老人覺得還是迴歸到自己的,生活圈子比較舒服。

一種情況就是照顧孩子的時候是,女方一人到城市來幫助照顧孩子,然後另外一方是滯留在老家的,然後等孩子長大的話,老人還是想回到自己家裡和老伴兒一起共同的養老,每天有一個陪伴也是好的。合理,子女要上班,孩子要上學,每天老人陪伴時間也不是很多,倒不如自己回家自在一些。

還有老人總是念舊的,所謂的落葉歸根,落葉歸根就是這個意思,人越老越懷念最初生活的地方,所以很多老人當孩子已經慢慢長大,他們還是願意迴歸到自己原來生活的圈子的。


親子成長手冊


我說說我的想法。我現在也在看孫女。孩子今年4歲了,也不知道能經管到什麼時候?我的想法是,只要孩子需要,我們就幫忙,出力。如果不需要我們幫忙了,我們立刻回去,回自己家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渴望這一天早日到來。




夕陽紅94978


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一說起來五味雜陳,沒有親身經歷你是體會不到的,在自己家如魚得水,自由自在,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不是說累,不是孩子不孝,但總覺得不舒服,有時候說話都的想想方式,能少說一句絕不多說,不管是跟兒子還是女兒是一樣的,自己生的還好說,媳婦姑爺你看不慣了能忍就忍,總不能因為自己起矛盾。所以孩子大了趕緊撤。


阿彌陀佛16007501



公正永生


你好,我是荷鋤種香人。很高興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首先母親的來給子女看孩子,既是心疼子女,又是對孫子輩的到來滿心的歡喜,似乎又承擔了一份必須承擔的責任。在這段時間,母親忙碌著,開心著,看著小生命一天天長大。終於有一天,小不點從咿呀學語,到一路奔跑,進入了幼兒園,又步入了小學。

從此母親的擔子卸下,閒下心來時,忽然感覺到,自己在子女家裡心感不踏實。並非子女不孝,而是在自己的生活環境習慣了,換一個環境心裡似乎沒有了根。

再就是,在兒子家,兒媳再怎麼好,畢竟不是女兒,心裡總隔著層紗。在女兒家,女婿再怎麼孝順,畢竟不是兒子,說話時難免會想著分寸。時間長了,母親也心累。

還有小夫妻間,難免有時為生活鎖事拌幾嘴。母親聽到也會著急。

所以母親還是想回到自己的老屋,一方面人少清靜,另一方面,自己做自己的主,自由。

我母親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兒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那就尊重老人的想法,常回家看看。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滿意,如果滿意,請給我點個贊吧!


荷鋤種香人


為什麼有些母親給子女看完孩子都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兒女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只要需要,我們就幫幫他們帶孩子,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等到孩子長大了,不需要我們了,我們就回家去,老伴一個人在老家等著呢。

這麼多年都在為子女忙而忽略了自己的老伴,現在任務完成也該回自己老家了,與老伴好好過過二人世界,在自己家裡踏實、自由。在子女家雖然相處和睦,他們也很尊重我,但是我覺的還是有代溝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老窩。

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含辛茹苦帶大了自己的孩子,又帶大孫子,這就是母親的心。





曉曉7018043432568


兒子的家不是父母的家,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在兒子家有種居人蘺下的感覺,和兒媳婦相處要小心翼翼,總怕自己做錯事,得罪人,還有一種吃力不討好的感覺,可能還看到過被嫌棄的那種事情,在自家的狗窩裡要怎麼過就怎麼過,自己說了算,自由自在不用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父母總希望兒女過的好,老了身體健康也不想增加兒女的負擔,這要兒女們過的好,自己多無所謂啦,這是很多父母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