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人情商的下限,最簡單的方式,就看他講道理時的樣子


生活中,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懂得一些大道理,會講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但是要知道,講道理不是一味的講,而要分清楚情況。因為對於不同情商的人來說,他們講起道理的樣子,其實是不一樣的。

柏拉圖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柏拉圖這句話說的就是,聰慧的人想說話,是因為他們知道時機成熟了才說,而愚昧的人想說話,則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說話的時機,更不知道這句話的是非對錯。

通過這句話,我們再反觀現在的生活。就不難看出,這裡的智者和愚者,其實是被現在的情商給代替了。因為情商,有著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處關係,這五個特徵。而通過這五個特徵,就能看透一些人為人處世的程度高低。

所以,在與人交流相處的時候,能不能把握好自己為人處世的分寸,其實更考驗一個人的情商高低,而一個人講道理的樣子,更能說明這個問題。那麼,一個人在講道理的時候,能看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又暴露怎樣的情商程度?下面就來分析一下。


判斷一個人情商的下限,最簡單的方式,就看他講道理時的樣子


一、“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別這麼講”

老張公司的同事,小李,非常的不招他待見。因為小李做人做事都是那麼的我行我素,由於老張和他離得比較近,經常要聽他“講道理”,這讓老張非常的難受。

有一次,小李因為工作上出了點問題,被總管罵了,從會議室出來的時候,憋了一肚子的怨氣。接著,他看上了座位旁邊的老張,打算讓他評評理。

然後他跟老張講了這件事情的大致情況,就問老張:“你就說嘛,是不是總管他理虧,是他在最後檢驗工作的,不好好看清楚,出了事情就想著數落我,還在那麼多人面前說我的不是。”

老張一聽確實有這麼點道理,但他那個時候的想法,是想讓小李糾正態度,於是就把好話都往了總管那邊說。這倒好,小李聽了更是不自在,又跟老張扒拉一堆大道理,還非要說不是自己的問題。

這讓老張有點難受,雖然小李說的很有道理,但是他總不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再怎麼講也講不到心裡去。後來,由於小李經常為了這些事情,找老張講道理,他們也因此鬧僵了。

不難看出,小李,講道理的時候,總是說不到真正的點上去。因為對大家來說,道理我們都懂,不懂的是道理要先對自己有用之後,才能對他人有用。如果自己不做好,只顧著講道理,說再多也是浪費口舌,這樣的人,說白了就是低情商。


判斷一個人情商的下限,最簡單的方式,就看他講道理時的樣子


二、只顧著講道理,是情商低的表現

西塞羅說:“光懂得深奧的道理是不夠的,還應當善於運用它。”

對於上面提到的小李,他追求心情愉悅的方式,其實就是通過跟人講道理。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說了一個正確的事實,別人就一定會去接受。殊不知這樣天真的想法,就是低情商的表現。

就像一開始所說的,情商有著自我意識這個特徵。那麼就能很直觀的看出,情商低的人,對自己是有認知障礙的。把自己考慮在外,是最明顯的一個表現。

而他們在說話的時候,只是因為他們想說,想獲得一種內心滿足感,就把話說出口。這樣做,完全沒有把自己身上帶的問題也考慮進去,對於這樣不充分認識自己的人,情商很低,也非常的讓人反感。

所以,只顧著講道理的人,其實就是情商低的表現。因為他們不懂,只有真正規範了自己的言行,才能讓自己具有說服力,去規範他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對不起,這還不夠格。

判斷一個人情商的下限,最簡單的方式,就看他講道理時的樣子


三、情商最低的行為,就是“不停地”講道理

情商,有高低之分,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情商的下限?不得不說,“不停地講道理”佔有一席之地,因為決定情商的五個特徵,“不停地講道理”它全佔了。

你想想,只會“不停地”講道理的人,他,自我認識深刻嗎?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嗎?能自我激勵嗎?會理解別人的感受嗎?能與人好好相處嗎?相信答案全是否定的。

我們來理順一下這些問題。生活中,一個自我認識不深刻的人,他做的事情只要是出了問題,肯定是會在別人身上找原因。而他這個時候,由於把自己忽略了,就會找不到頭緒。積攢了太多對別人的怨恨,就會想著找人發洩,尋求內心愉悅。

而離他最近的人,難免就會成為發洩情緒的目標。當他不能理性看待問題時,就會不顧別人的感受,講一堆大道理。對於這樣的人,想不厭煩都難,身邊的人肯定都想著遠離他。

所以,情商最低的行為,就是會“不停地”講道理。有的人說:“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對別人掏心掏肺的講道理。”對於情商低的人來說,確實如此!畢竟,道理本身不傷人,真正傷人心的,是一個人講道理時,對別人感受的漠視和不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