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導語:前面通過3期分別通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中期三個時間段介紹戰後美國在的驅逐艦的一個簡單發展史,從50年代的落寞到60年代的恢復發展再到70年代~80年代中期的技術積累與沉澱,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開始爆發式的增長,特別是宙斯盾防禦系統的實際運用,在斯普魯恩斯級之後美國海軍迎來了最後一級驅逐艦——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該級軍艦是美國海軍驅逐艦發展史上的巔峰,同時也是世界海軍驅逐艦發展的巔峰之作。從90年代服役直到29年後的今天它仍然是世界頂級驅逐艦的代表,我們通過該級驅逐艦回顧一下美國海軍在80年代中後期~90年代的發展史。

其實和前面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一樣,我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印象同樣是來自於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便是在2012年在中國上映的《超級戰艦》,不過我看到這部片是在次年電視機上看到的,當時上初中正好開始接觸海軍知識,所以這部片對我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也是我第一次最直接、最清晰的瞭解到什麼是“宙斯盾艦”,當時看到主角開著阿利伯克級3號艦“約翰-保羅-瓊斯號”對戰外星飛船,在沉沒前用導彈、艦炮、魚雷齊發的畫面著實令人感到震撼,也正是因為這部劇在我的腦海裡定義了什麼是宙斯盾艦。那麼現實中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真的像電影中那樣厲害嗎?就讓我們再次翻開歷史的畫卷回顧這級引領世界海軍驅逐艦發展潮流的“超級戰艦”。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電影《超級戰艦》截圖,這裡伯克級是和外星戰艦決鬥的地方,雷炮齊發,但最後自己也被擊沉了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雖然只有幾秒鐘的視頻,卻非常震撼。劇中用防空彈打軍艦其實也是可以的,現實中美軍也將防空彈當反艦彈用過


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誕生背景

在上一篇文章中說到了兩個詞,分別是“飽和攻擊”和“宙斯盾艦”,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美國在冷戰的對抗中都是處於劣勢,特別是進入80年代後,蘇聯性能更為先進的“颱風級核潛艇”與“德爾塔IV型核潛艇”、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相繼服役,蘇聯紅海軍的實力得到空前的發展。雖然美國海軍憑藉這航母的優勢認為在與紅海軍的對抗中有著航母和軍艦質量上的優勢,但蘇聯在二戰的“大縱深”軍事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加入現代戰爭的作戰特點形成了符合當下作戰情形的“立體化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壓制下仍處於劣勢,因為毛子用戰役戰術上的配合抵消美國在航母的優勢。面對毛子的戰役戰法美國一直沒有很好的對策,因為這是要打世界大戰的節奏啊,而當時的美國卻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研究越戰的分隊作戰和特種作戰上。美國海軍從70年代開始也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蘇聯潛艇多、厲害我就大力發展反潛能力強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而美國真正形成以航母為核心的作戰編隊體系還是在宙斯盾系統安裝在提康德羅加級上後形成的,而這時時間線也已經走到了80年代中後期。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在海面上高速航行的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從外觀上看的確很漂亮,這種外形設計一直影響後來的軍艦外形設計

不過在實際使用中,美國海軍發現宙斯盾艦雖然好用,但是有點小貴啊,,至於貴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得知,至少連財大氣粗的海軍都覺得心疼,所以美國海軍在就提出了一種裝備“宙斯盾”防禦系統的5000噸級的驅逐艦,正好和裝備“宙斯盾”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形成高低配搭配,而這一個項目被稱為“DD-X計劃”,再加上自己在70年代建造的一大票斯普魯恩斯級主打項目是反潛,連防空武器還都是後面才加裝的,而這時面對蘇聯的“飽和攻擊”的壓力自己的防空型驅逐艦捉襟見肘,所以建造新的防空型驅逐艦勢在必行,阿利-伯克驅逐艦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其中防空主力艦就是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通常為艦隊防空指揮艦

全新的設計全新的艦艇

從外形上看可以發現,阿利-伯克級的艦體外形和沿用斯普魯恩斯級艦體設計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有著很大的區別,從外形上看感覺阿利-伯克級比較“胖”,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水線長寬比為9.6:1,而阿利-伯克級的水線長寬比為7.9:1,,所以無論是從正面還是側面看起來阿利-伯克級就感覺比較豐滿。而阿利-伯克級之所以沒有沿用斯普魯恩斯級的艦體,是有著其他的考量,雖然艦體變寬使得最高航速和加速性能下降,但更寬的艦體增加了艦艇的容積,使得一些重要的艙室都佈置在艦體內部從而彌補了採用緊湊型上層建築而造成的內部容積的減少,而且長寬比更大的艦艇平穩性更佳,更利於雷達的平穩運行工作和導彈的的發射。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伯克級的正面照,桅杆採用的是傳統的英式三腳桅,材料為堅硬的鋼材料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伯克級和提康德羅加級的正面照對比,明顯伯克級的正臉更“胖一點”

在艦體的上層建築中也放棄了此前一直在使用的重量較輕鋁合金材料,而是使用耐火程度更高的鋼材料。說到這大家可能會想到1982年馬島戰中被阿根廷“飛魚”導彈擊沉的英國的42型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但其實那枚導彈擊中後並沒有爆炸,只是導彈的尾焰加導彈的燃料點燃了“謝菲爾德號”的上層建築。而“謝菲爾德號”上層建築為減輕重量大量使用容易著火的鋁合金材料以及為降低生產成本部分標準由軍用標準改為民用標準,最後再加上損管不利“謝菲爾德號”被活活燒死。而美國也同樣有相似的經歷,在1987年,美國的佩裡級護衛艦“塔斯克號”在波斯灣上被伊拉克空軍打中2枚“飛魚”導彈,重點是這2枚導彈爆炸,損傷程度遠遠大於“謝菲爾德號”,而佩裡級的上層建築為減輕重量同樣採用鋁合金,所以也燒起了大火,要不是美國海軍的逆天損管這“塔斯克”號肯定和“謝菲爾德號”一樣被燒沉。所以在1988年才開工建造的伯克級就決定不再使用鋁合金材料,而且連艦上易燃品都不給安裝,所有鋼材都得進行阻燃處理,以增加軍艦的抗火災能力。不過大量使用鋼材使得重量不斷增加,這樣的話就已經超出了原先的5000噸的計劃,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影響,因為海軍認為我並不缺錢,我缺的是高性能的軍艦。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被飛魚導彈命中後的塔斯克號護衛艦,艦艇已經大幅度傾斜,艦上還冒著滾滾的濃煙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箭頭標誌處就是被飛魚導彈命中的地方,得虧美國海軍家裡有祖傳的損管,不然還得重蹈謝菲爾德號的下場

“宙斯盾”系統加持下的強大戰力

可能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宙斯盾艦”、“盾艦”這些詞,那什麼是宙斯盾艦呢,其實“盾艦”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裝有“大型相控陣雷達+導彈垂髮裝置+先進火控指揮系統”、擁有艦隊遠程防空能力的軍艦。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可能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外在的“大型相控陣雷達+導彈垂髮裝置”,畢竟都是裝在軍艦外側能看得見的地方,那什麼是“相控陣雷達”呢?為啥還要加個“大型”,難道還有小型相控陣雷達?答案是的,首先先說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相控陣雷達””,一般的雷達會通過轉動發射/接收雷達波來收尋目標,一般一部雷達只能發現一個或多個目標,但都只能引導一枚導彈攻擊一個目標,但如果目標太多就得需要多部雷達來指引。那麼,如果將多部雷達整合成一大塊雷達,不就擁有了多目標收尋、攻擊的能力了嗎?所以可簡單的將“相控陣雷達”理解成由幾十甚至上百部雷達組成的一個大雷達。而第二個問題,為啥還有加個“大型”上去呢?因為還真有“小型相控陣雷達”,通常“大型相控陣雷達”用的都是探測距離高達300多公里的 S波段,而“小型相控陣雷達”用的都是探測精度更高的X波段,但X波段的探測距離只有70多公里。而目前全球只有中美兩國有製造大型相控陣雷達的能力,其他國家的盾艦都是小型相控陣雷達。而中國的055大驅是世界第一個同時安裝遠程探測的S波段雷達和高精度探測的X波段的軍艦。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擁有雙波段雷達的055大驅,兩種雷達相互配合,探測距離遠精度也高,而印度的加爾各答級剛好相反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伯克I、II型都是隻有S波段的雷達,在III型上準備也搞雙波段雷達,圖中就是它的計劃圖,不過現在還沒有出來

伯克級採用的是AN/SPY-1型被動掃描陣列雷達,呈六角形分別安裝在艦艇的四個方向上,每一面雷達負責90°的空域,而且它不用像其他雷達一樣轉動掃描。它的一塊雷達面板上有140套模組,每個模組包含了32具發射/接收與控制單元,所以光是一塊雷達面板的重量就高達5.45噸重,而整套系統下來重量就高達610噸,後期的改進型更是增加到656噸。配合3部AN/SPG-62型火控雷達,可同時高速搜索、跟蹤處理幾百個目標,而且最多可以同時引導12枚導彈進行攻擊。而盾艦除了雷達以外還有另一個絕技,那就是垂直髮射裝置,其實這種發射裝置最初是毛子先用的。伯克級用的是和斯普魯恩斯級和提康德羅加級一樣的MK-41型導彈垂髮裝置,並且主要防空武器是“標準-2”型防空導彈,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前後各64單元的發射坑加5部火控雷達相比,伯克級前32後48單元的發射坑加3部火控雷達看起來的確是簡配版的提康德羅加級。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伯克級艦尾的6組八單元的MK-41型垂髮系統,垂髮系統前面是8枚捕鯨叉反艦導彈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一開始伯克級驅逐艦是沒有直升機庫的,後來為適應遠洋反潛作戰,增設了反潛直升機機庫

正是“大型相控陣雷達+導彈垂髮裝置”的組合成就了伯克級巨大的威力,不過首艦在1988年4月開工建造,到1991年7月服役時,蘇聯還差2個多月就已經解體了,所以這款具備“抗飽和攻擊”的高性能的防空驅逐艦也同樣沒有趕得上和蘇聯紅海軍一決雌雄的機會。不過由於它出色的防空性能和超強的綜合作戰能力沒有像反潛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那樣停止發展,相反,美國在戰後一直不斷升級並一直使用到現在仍然是美國海軍的當家主力軍艦。伯克級現在共發展出了Flight-I型、Flight-II型、Flight-II/A型三個主要型號,現在這三個型號已經發展出65艘是美國戰後驅逐艦單個級別中數量最多的一個,最新的Flight-III型也在船廠中正在建造。別看這款軍艦最老的那一艘服役已經29年,但是它仍然是這個藍星上絕對頂尖的存在,哪怕是20多年後有個雙波段的後生出現,哪怕在防空領域稍有落後,但伯克級仍然憑藉著海基中繼反導和反衛星的能力位居榜首,唯一能撼動它的地位的也就只有無情的歲月。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伯克級Flight-I型,注意艦首的紅線,其最大的特徵在於前後的雷達是處於同一高度的,

美系驅逐的巔峰之作—阿利伯克級,世界海軍驅逐發展潮流的引領者

伯克級Flight-II型,注意艦首前後的雷不在同一高度,後部雷達比前部高2.4米,這是辨別I型和II型的最好方法


結語:

伯克級的出現定義了“盾艦”的標準,此後的各國主力驅逐艦都在朝著伯克級定下的定義去發展,所以無論是外形上還是功能上中國的盾艦都和伯克級非常相似,引領了近30年的海軍驅逐艦發展潮流,而且這個潮流直到現在還在持續著。雖然伯克級沒有能和紅海軍交過手,但是卻參加了美軍自蘇聯解體後的大部分戰鬥,同時也作為美國利益觸手的急先鋒航行在世界各大洋上,是美國顯示軍力的“前沿存在”和重要的“反介入”武器。在現實中可能作為無敵的強者總顯得寂寞,所以只能到電影中打打外星人顯示存在感,雖說最後不敵外星人,但《超級戰艦》這部影片對於想了解海軍知識的同學來說真的是一部不錯的教育影片,至於那種戰列艦懟外星人場景就當過過癮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