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上篇说到,梁王萧选登基后,任人唯贤,休养生息,可等到国家刚刚富强之后,便撕毁当年和滑族立下的各种协议,反而征调林燮的赤焰军,大举进攻滑族。

滑族一小族尔,怎可能是大梁的对手,很快滑族举族男子皆被屠戮殆尽,剩下的女子也被充入掖幽挺终生为奴,如此血腥行为,留在史书上的也只有降而复叛四个字而已。

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死去的人,死了也就死了。可狡兔死走狗烹,这件事会让夏江,林燮,言阙等人怎么想?

别忘了,当年他们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在大家都还很年轻的时候,风华正茂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矛盾,大家还是情同手足,可随着岁月的流逝,权力的交织,各式各样的矛盾的积累,他们不再亲密,更重要的是他们因为观念不同,逐渐的分成了两个阵营。言阙自然而然的和林燮站在了一边,而夏江,因为悬镜司的铁则,那势必是会和皇帝共进退。

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虽然有诸多矛盾,可终究还不算是党争,更不至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大家在表面还是给各自留了一些体面。大家的情分还在,关系也还在,也会互相往来定娃娃亲,言阙的第一个孩子大家都以为是一位姑娘,不正是许配给夏家的长子,那位在琅琊榜里最后才出现的那位寒濯么。

可激化这个矛盾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的皇长子,林燮的亲外甥,萧景禹。

而在背后推波助澜的,一个是谢玉,另一个则是出身掖幽挺,却能把大梁搅弄天翻地覆得璇玑公主。

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而最终令这个矛盾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最后酿成赤焰一案七万人冤死在梅岭的,恰恰是另一个年轻人,林燮的儿子,天才小殊。

具体原因,且听我一一道来。


林燮娶了晋阳长公主,而林殊这个长子深受太皇太后的喜欢,高兴之余便将穆王府的长女穆霓凰,指定为林殊的妻子。

这一场政治婚姻,说起来必然是一桩美谈,事实上也是如此,霓凰和林殊两个人感情犹如浑然天成,青梅竹马,真可谓是郎情妾意,羡煞众人。

那时候的金陵城,哪有景宣景桓这些皇子的牌面,那时候的金陵城,只怕是只有祁王府和林帅府的高不可攀,只有萧景禹这位皇长子和天才小殊的名头,无人能及。

景禹的贤德,以及年少无知不知收敛,锋芒毕露,势必是惹了不少人,而其中最恨他如芒在背的,无疑就是悬镜司的当代首尊,那个萧选身边最锋利的那把剑,夏江。当然这也不能说是景禹的问题,他自小有父皇疼爱,有林乐遥这样性情温顺的母亲,有一个盖世英雄般的舅舅,有一个聪明绝顶的小姨。

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如此从小不曾受过一丁点冷待,如此从小不曾见过一丁点阴暗和暗流的人,那势必性情也是温顺贤德,但也势必不懂政治的残酷性,不懂什么叫潜龙在渊,不懂藏拙。

可如果真的这么说来,那可能当真是小觑了这位后剧中连如日中天的靖王,都只能稍稍望其项背的祁王殿下。其实在我看来,祁王这样聪明绝顶的人物,还当真不是不懂权谋,而是不屑于用那些阴狠诡谋罢了。

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祁王风骨,靖王风骨,林家风骨,其实都一样的,知权谋而不权谋。这也就说通了,为什么林殊归来化身梅长苏,那一句,这双大手,曾经也是挽过大弓,射过大雁的。而如今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

曾经的林殊是最不屑用这些阴谋诡计的,而到了琅琊榜里,为了报仇也不得不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话说回来,景禹的贤德,以及不知收敛,愚以为只是政见之争,不曾想会让他的父亲,当时的梁王,忌惮到那般模样。而夏江和景禹最根深的矛盾,莫过于裁撤悬镜司。裁撤悬镜司,那势必夏江就会丢掉如今的权利和地位。说到这里,也能看出来夏江和言阙林燮终究不是一路人。

可景禹坏就坏在,他有一个很强大的舅舅,再加上林家和云南穆王府的联姻,大梁国内最强劲的两支军队的联合,令皇帝都忌惮到辗转难眠的地步。而局面更糟糕的是,他的舅舅,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明君,一个贤德之君应该有的样子。

而林燮心中的那个朝局,那个海晏河清的天下,萧选给不了,但是祁王可以给。

所以,赤焰案发生后,那些所谓的罪证,萧选一定是相信的。

因为他知道,林燮是完全有理由和动机去帮助祁王登上帝位的。

就像当年,林燮帮助他自己登上帝位一样。


信任这个东西,大概是世界上最难修复的东西。赤焰军也好,联姻也罢,倘如这份信任还如以前那般,大概也不会酿成赤焰案这样的惨剧。可如果有人在从中挑拨,离间,那势必会让局面变得更加糟糕。

而璇玑公主,就是让他们之间信任逐渐降低的催化剂。

璇玑公主这个人,大概是整部琅琊榜里,智商最高的女人。她出身掖幽挺,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奴婢女子罢了,可是就这样的牌面下,她组建了红袖招,并且在成年之后分府分到了夏江的府上。

并且,还能完全取得夏江夫人的信任,待她如同亲姐妹一样,教她习字。这就相当恐怖了,夏江的夫人,可是夏江的同门师妹,可不是那些深宫大院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寻常贵妇人,寒夫人有多厉害,你看看夏冬就知道了。璇玑公主竟然能蒙骗过她的双眼,不得不叹一句厉害。

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就这样,璇玑公主鸠占鹊巢,不仅让夏江视她为红颜知己,更是为了她不惜和自己的同门师妹闹翻,最后寒夫人难受其辱,带着其子,远走高飞,远离金陵这样的是非之地。

祁王府的威势煊赫一时,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都在传颂他的贤明;林燮拥兵自重,在朝堂之上和皇帝的政见分歧,吵闹的面红耳赤,其他的朝臣,噤若寒蝉不敢一言一语。再加上林家和穆王府的联姻,夏江为求自保自然而然和祁王府林帅府走到了对立面,还有璇玑公主的推波助澜,言皇后不甘势落的枕边风,谢玉急求上位的野心勃勃……

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风雨欲来风满楼。

当年一起同窗读书,一起打天下的那点情分,又怎么经得起这样的消耗。


而还有一个更隐含的缘由,那就是因为林殊。

林殊太优秀了,优秀到让当时的同龄人都无法直视。

文从黎崇老先生,黎崇是什么人?名满天下的大儒名家,这样的名家都以林殊这样的弟子为傲。那在文学又或者治国方面,当真是有不俗的造诣。

而武呢,他年仅十七岁,就已经是赤焰军的少帅,已经是赤羽营的主将。

如果说,祁王的存在,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明君当有的样子,那林殊的存在,大概就是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叫文武双全,什么叫出将入相的绝代风华。

琅琊榜:赤焰案发生前的故事

赤焰案发生那年,林殊已经十七岁了,倘若萧选再不动手,再过两年,穆王府和林帅府成功联姻,到时候,林殊想要什么时候变天,那大梁国的天,就变了。萧选再想动这个树大根深的林家,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且林家,可不仅仅只是军方的势力过大,在朝堂上,他的话语权也是极大,想想当时赤焰案发生时多少人为林家作保,想想夏冬的丈夫,聂峰都是赤焰军的人。悬镜司的高阶掌镜使,夏秋和夏冬这对同胞兄妹,势必也是和林家交好。

哪怕林殊稍微有一点点这样的心思,到时候就是陈桥驿黄袍加身的翻版了。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又或者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萧选有所忌惮,实属正常。

当然这也并非给这位冷酷心狠的老梁头洗白,只不过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罢了。

如果说,林殊并没有那么出色,或者说只是一个傻子,纨绔子弟,那到林燮死后,那支集倾国之力,无敌于天下的赤焰军,自然还是姓萧的。那萧选也未必有那般忌惮林燮,毕竟忠臣良将一代而终,他也不用冒天下之大不韪,更不用因为赤焰案夜夜难安。

可林殊,十七岁便能上阵杀敌,不仅在赤焰军中威望极高,更是被尊称为少帅。再这样下去,赤焰军只认林家帅府旗,不认梁王圣旨想必也是指日可待。

其实大家都知道,林殊,自幼跟随祁王,对大梁国或者说萧家王朝,应该是一点异心都不会有,可就算林殊没有异心,那林殊的儿子呢?倘若到时林殊的儿子想要那张龙袍,那林殊会不会如同曹操那般为他儿子铺好路?人都是会变的,将一国之安危放在一家一姓的信任之上,这本身也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

在琅琊榜的第二部也就是风起长林中,更是将这样的矛盾直接展示到大家的眼前。


这样看来,林燮有错么?林燮肯定没错,忠义风骨,知权谋而不权谋。

而萧选就一定错了么?也有错,但是并非全错。

而错的,是那个家天下的社会,在家天下这样的专权社会里,是不允许像林燮这样的臣子存在的。

琅琊榜是一桩悲剧,而悲剧的核心,大概就是家天下的专制社会里,理想主义和专制主义的矛盾。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秦始皇让王翦出兵,王翦不惜自污名声来证示自己没有野心,也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功高震主的人,难以善终。

像郭子仪这样功高震主却又能全身而退的,又有几个。

像诸葛亮这样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又有几个。

未完待续,接下来,来细讲一下,赤焰案的开端,进行,和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