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荣“弱肩”担道义 一支笔书写“天中大爱”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考验着每一个人,也更考验着新闻工作者。“中国好人”、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天中最美母亲”、天中晚报县域新闻部副主任、驻正阳县记者李玉荣大年三十下午才从正阳县回到市区家中,大年初四一大早便又要赶往正阳采访。

驻马店市正阳县紧临河南信阳市,离湖北较近,是驻马店市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地方。读研究生放假在家的李玉荣女儿担心母亲的安全,又拦不住她,只好要求跟随她一起来到正阳。

在正阳,李玉荣不分昼夜奔波在一线采访,县防控指挥部、县人民医院、隔离点、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及执勤卡点等处,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她白天采访,夜晚赶写稿件,挖掘抗疫典型人物和措施举措,激发全县干群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因为没有准备蔬菜水果,又顾不上购买,母女俩连续几天开水煮面条吃。从家里带去的一块牛肉,母女俩都不舍得吃,每到吃饭时就互相谦让,最后一块牛肉,母女俩你夹给我,我夹给你,在“争执”中掉在了地上。

李玉荣“弱肩”担道义 一支笔书写“天中大爱”

李玉荣在正阳县汝南埠镇街头采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

李玉荣“弱肩”担道义 一支笔书写“天中大爱”

李玉荣在正阳县汝南埠镇街头采访为贫困户爱心义剪的志愿者

这只是李玉荣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今年48岁的李玉荣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她“弱肩”担道义,讲好百姓故事,书写人间大爱,诠释着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李玉荣“弱肩”担道义 一支笔书写“天中大爱”

李玉荣在驻马店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上领奖

一个视新闻事业如生命的女记者

李玉荣视新闻事业如生命,在到报社工作之前,积极加入天中晚报的通讯员队伍,长期奔波在基层一线采访。2005年到报社工作后,先后到3个偏远县驻县。丈夫病危、孩子考学、母亲住院,她从没耽误过采写新闻,用她自己的话说:“采写新闻是我一生最大的爱好,不敢休息、不敢生病,每天就像昨天才来报社一样珍惜这份工作并为之奋斗!”

2007年7月4日,西平县突降30年来罕见暴雨,在西平县驻县的李玉荣把正准备去郑州住院的母亲托付给嫂子,立即奔赴现场,?着齐腰深的水到居民家中采访,第一个把这一险情报道出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的20多天里,她独自一人奔跑在采访一线,还曾在凌晨两三点,随领导一起去洪河岸边察看汛情,先后采写出20多篇有分量的稿件。《桂李闸开闸放水 滞洪区一片汪洋 西平县10万干群防汛救灾》等一系列的抗洪抢险报道在报纸上刊发,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2009年5月15日,天下着瓢泼大雨,李玉荣突然接到丈夫的司机打来电话,她丈夫被查出患上重病。听到这个噩耗,李玉荣仿佛天塌了一般,眼泪瞬间奔涌而出。李玉荣和丈夫是青梅竹马的高中同学,两人情投意合,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丈夫在另外一个县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虽然工作非常忙,但非常支持李玉荣的工作,李玉荣长期驻县采访,家里家外全靠丈夫支撑。

年仅39岁的丈夫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不让李玉荣告诉任何人,只让李玉荣陪他去郑州看病。住院期间,李玉荣得知西平县盆尧乡一位99岁滞留缅甸的远征军老兵张浩东要回家乡的消息后想去采访,又不敢离开,因为医生说,丈夫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看到李玉荣坐卧不安的样子,十分了解她的丈夫便说:“你放心回去采访吧,我一定等着你回来。”当天下午,李玉荣就搭上了回西平的长途客车。坐上车,她的泪水止不住的流,这是丈夫最后的岁月,而她却把丈夫一人丢在了医院。 到达西平已是晚上7点钟,李玉荣又租个车到盆尧乡张浩东的老家采访。第二天,《天中晚报》头版刊登了她采写的《滞留缅甸的远征军老兵今日回家乡》的消息。张浩东于第二天下午5点多回到了他阔别70多年的家乡,由于天气炎热,加上一路的颠簸,老人气力跟不上,李玉荣就跪在老人身边让老人慢慢回忆,进行时断时续的采访。她连夜赶写完3000字的通讯稿,已是第二天凌晨了,虽然当时李玉荣没来得及看到第二天的报纸就去了郑州,但很多读者给她打来了电话,告诉她,报道非常感人。病床上的丈夫看着风尘仆仆回来的李玉荣笑了,而李玉荣看着他却哭了。丈夫临终前告诉她:“这辈子,把你娶回家值得!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娶你,喜欢你为新闻事业而奋斗的快乐。” 丈夫去世后,李玉荣带着年幼的孩子生活有诸多困难,但她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工作从没搞过一次特殊,并出色地完成每一次报道任务。

牢记职责使命 传播正能量的行家里手

时政新闻部承担着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领导活动的宣传报道任务,责任重大,李玉荣牢记职责使命,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每月发稿量在报社都是前几名。在报纸上一个月最多发稿71篇,有新媒体后,各平台发稿每月都在100篇以上。

李玉荣“弱肩”担道义 一支笔书写“天中大爱”

手腕骨裂,李玉荣坚持到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现场采访

2015年底,经过竞聘,李玉荣担任县域新闻部副主任兼驻正阳县记者。她把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作为工作方向,顶着重重困难和压力,不畏艰险、不辞劳苦,长年深入一线采访,关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报道新时代县域各条战线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新作为新担当,很受读者欢迎,也受到社会各界的一片赞誉。

2016年4月,正阳县汝南埠镇26岁的姑娘梁鸳鸳在温州打工时遭遇车祸,悲恸欲绝的家人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捐出她的器官,让5个生命获得新生。李玉荣得知这一线索后,单枪匹马驱车6次赶往离市区100多公里的汝南埠镇采访,其中两次自带干粮。由于路途遥远,她每天都在深夜10点以后才赶回住处,并连夜赶写出稿件。梁鸳鸳的父亲梁小斜也因为李玉荣的报道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荣获2016年“河南好人”、“感动天中十大人物”等称号。随后,李玉荣又对梁小斜的妻子张小荣的事迹进行挖掘道,2017年5月,张小荣荣获“天中最美母亲”称号。由于李玉荣的报道,让张小荣这个54岁的农村妇女第一次来到驻马店,第一次走上领奖台,第一次住上宾馆,第一次捏着厚厚一沓奖金,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6年6月29日,李玉荣到正阳县油坊店乡采访在夏季秸秆禁烧工作中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赵亚辉同志的先进事迹,却忘记当天是要坐火车去成都接放暑假准备回来的大学生女儿。接到女儿的电话时,火车已经开走3个小时了。

李玉荣凭着对新闻的敏感和从业经验,采写的《“最美快递哥”托起天中大义》《救火牺牲的保安李到信:一个人感动两座城》《“嫂娘”赵小参撑起人间大爱》《人间大爱从乡村升腾》《出嫁后要把大伯带过去》《昔日拉着二胡乞讨 今日赶着羊群致富》《老农答记者,村官咋选举?》《正阳首创“花生秧行”》等稿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同事、同行们津津乐道,百余篇弘扬正能量的稿件获得全国、省、市各类新闻奖。

李玉荣“弱肩”担道义 一支笔书写“天中大爱”

李玉荣多才多艺,她不但采写新闻,还创作快板弘扬社会正能量。她创作的《赞歌献给上蔡县》《我为西平唱赞歌》《正阳明天更辉煌》《平安是福》《精准扶贫奔小康》等脍炙人口的快板以及诗歌在每年的驻马店市及相关县的春节晚会、道德讲堂以及文明单位汇演等活动上传唱。其中,快板《我为正阳唱赞歌》荣获驻马店市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巡演活动一等奖。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李玉荣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单位先进工作者、学习标兵等荣誉。

讲好百姓故事 唱响新时代的好人赞歌

平民英雄可敬,凡人善举可学。李玉荣善讲百姓故事、普通人的故事。近年来,她深入一线,踏着泥泞,走村串户长期宣传报道的张全收、赵小参、尹维雨、闵建功、王大春、赵铁锤、王从俊等驻马店10多人荣登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中国好人榜”评选推介活动。其中,赵小参、张全收两位“中国好人”还被评为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

李玉荣不仅宣传报道好人,还经常为好人献爱心。她奔赴深圳采访因救火英勇牺牲的西平小伙李到信的事迹时,当场把口袋里仅有的300元钱掏给李到信的家人;在驻马店开发区采访捐肾救夫的王海霞时,为其购买鸡蛋等营养品;在遂平县采访同时考上大学的一对姐弟俩时,为其家庭捐献衣物。就在春节前,她还为因救人至今仍在昏迷的“中国好人”赵进前捐款,几天前又为抗疫捐款。

李玉荣利用媒体平台,为正阳县油坊店乡尚冯庄村残疾贫困户刘东亚呼吁卖桃子10万斤、为正阳县慎水乡喻廖村贫困户呼吁卖大葱15万斤、为正阳县新阮店乡农民卖土豆100多亩等。

长期宣传报道“驻马店好人”、并坚持长期做好事,2015年,李玉荣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驻马店市“十佳文明市民标兵”,2018年8月,荣登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

李玉荣不仅善写好人,也善写身边的伟大母亲。她采写的刘成英、张小荣等8位女性被评为“天中最美母亲”。李玉荣言传身教,用大爱情怀给女儿做出了表率,女儿以优异成绩先后考上大学、研究生。2019年,李玉荣被评为驻马店市第六届“天中最美母亲”。

2019年12月,李玉荣被评为驻马店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受到市委书记陈星,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组委会授予李玉荣的获奖名片是:玉洁冰清,给予她的颁奖词是:一支笔出神入化,诉说着传奇天中;一个人辛勤耕耘,礼赞了无数精英。数十载奔忙采访,上万篇美文华章,也把你雕琢得玉洁冰清。红烛燃烧,写照了道德模范的风采;无私情怀,辉映了中国好人的光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