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沿江城市能和沿海城市一樣高速發展嗎?

新鋒先生


眾所周知:長三角城市群範圍是:江蘇浙江上海三個行政區的全部轄區。但是,2016年,國wu院關於長三角城市群的批覆,去掉了江蘇北部,浙江南部,加入了安徽東部。同時,明確上海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為3個副中心城市。安徽猶如空降般的突然成了長三角城市群的一員,驚掉了一地下巴!

看看合肥的最新定位:

1,國家科學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全國僅三個:北京、上海、合肥);

2,長江中下游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原本是南京的,現在南京升格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後,把這個定位給了合肥);

3,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為3個副中心城市);

4,安徽省會。

綜合以上4點國家定位,誰還敢說合肥不如蘇州?無錫?常州?











浙A太牛cool


江運和海運特點:

1.輻射範圍不同,江運輻射為沿江地區,海運輻射所有海岸港口,甚至是進出口貿易。

2.船貨運噸級不一樣,廣西為例,貴港最大噸級約為3000噸,防城港市的噸級多達10萬噸,就連玉林和北海新建的龍港新區最小都可以達20000噸。而噸級就是決定運輸成本。

3.魚政。沿江的魚是談水魚,沿海的是海鮮啊,海鮮價格普遍更貴,都可以採取魚網養殖模式,但是海邊的城市,其養殖模式是近海立體養殖模式。我國是海魚養殖產量第一的國家,也是養殖漁業比捕撈多的國家,國家培育了無私海魚魚苗用於海洋漁網養殖業。

5海關海稅。

6.填海造陸工程。增加國土面積,其中的政策加持就不說了。

7.沿海城市還有沿海旅遊,沙灘遊艇各類。

沿海的城市有著天然的優勢,其崛起是必然的,而且還有各種國家政策補貼加持,很多內陸城市如重慶成都西安等一直尋找最近出海口,就是為了出口港。

發展不僅僅是有水就得了,還需要更多的水,更大的輻射。

各類天然以及政策因素為什麼沿海城市發展速度遠超沿江城市的原因。


玉林鋁材


其實不只是沿江城市,大部分中西部地區的內陸城市,都會經歷一段像沿海城市那樣的高速發展階段。只不過這個高速發展階段並不是同時進行的,有分先後。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沿海地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從一開始的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海經濟開放區,都是在沿海地區進行,因此沿海城市的經濟就率先進入到高速發展階段。



當然我國改革開放是全方位的,從沿海開放再到沿江開放,然後擴展到整個中西部地區,比如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和長三角經濟帶建設等,這些都促進了我國中西部城市和沿江城市的發展,它們也都會經歷高速發展階段。

不過目前沿江城市和內陸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是比不上沿海城市的,因為它們經濟騰飛要比沿海城市遲,而且地理位置沒有沿海城市優越,所以未來也很難趕上沿海城市,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中的上海、廣州和深圳都是沿海城市,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也是沿海城市。在大航海時代,全球2/3以上的貨物貿易通過海運運輸,全球的經濟重心都在沿海,因此沿江城市乃至內陸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想要趕上沿海城市,確實比較困難。


錦繡中源


從歐洲情況看,歐洲地區內河運輸高度發達,內河港口,運輸量運輸能力,和繁榮程度不比沿海港口城市差,


用戶4480585016338


有過之而無不及。


慕仙學道


沿江城市一定有超過沿海城市的可能,隨著我國的飛速發展,經濟的強大,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沿江城市將迎來飛速發展的好時期,沿江城市腹地廣闊,人口眾多,沿江城市的發展舞臺廣闊,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們要有信心有夢想,我們一定能成功,且一定會成功。


用戶8622155719130羊


對於江蘇省的發展應該反過來問?江蘇省沿海地區發展嚴重不足。特別是蘇北的發展...可能是因為沿江的南京作為省會城市所作出的貢獻與決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