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同比增長14.4%,線上業務或迎“收穫期”

淨利同比增長14.4%,線上業務或迎“收穫期”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過去一年,是收穫的一年。

在高鑫零售(06808-HK)披露的財報裡,其用“碩果累累”四個字對2019年做了總結。

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錄得總銷售營收1018.68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較上年同期增長0.5%;同期錄得權益股東應占溢利28.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4%。

以上兩項財務數據表現比較亮眼,不過稍有點瑕疵的是,公司的收入在2019年錄得953.5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略顯疲軟。

細分來看,拖累收入小幅度下滑源於銷售貨品的收入(912.7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4.5%,而來自租戶的租金收入則同比增長7.1%,雖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銷售貨品收入的下滑,但因租金收入佔比很小,因而高鑫零售的總收入最終有所下降。

在銷售貨品方面,這一業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收入主要源自大賣場及線上銷售渠道、食

品、雜貨、紡織品及一般商品為主的商品銷售。

線上與線下雙輪驅動,為高鑫零售的銷售增長提供了支撐。

2019年公司的O2O業務(線上到線下業務)的總銷售營收較去年增長近90%。

在B2C端,用戶可以通過移動應用程序“大潤發優鮮”及“歐尚到家”,並通過合作方平臺入口如淘鮮達、餓了麼及天貓超市,選擇生鮮一小時到家服務。

當前,高鑫零售在B2C的用戶數已突破3300萬,其中活躍用戶數超過1000萬,店日均單量

及客單價持續穩定向上攀升。

而在B2B端,2019年這一部分的營收同比增長了約50%,現有用戶已超過53萬,活躍用戶接近24萬,客單價超過一千元,客戶主要以批發零售及企事業單位為主。

此外,在基礎端的大賣場,其也在不斷升級,並將功能、品類、心智相似的大賣場重構,使得商品陳列方式在專業的基礎上,突出商品組合的差異化。

截至2019年底,高鑫零售在中國共有486家綜合性大賣場,其中約7.8%位於一線城市,16.5%位於二線城市,46.3%位於三線城市,21.6%位於四線城市,7.8%位於五線城市。

多業態的佈局,為高鑫零售的持續盈利夯實了基礎。

不過眼下疫情的蔓延,對零售業的衝擊在所難免,高新零售該如何應對?

其實,在線下門店業務受到疫情影響的時候,生鮮到家業務已在悄然崛起,這於高鑫零售而言,不可謂是一大機遇。

尤其在於阿里巴巴合作後,公司原有的實體店瓶頸已完全被打破,O2O業務的獲利模式已初具雛形。

靠著阿里巴巴的資源和技術優勢,新的銷售模式也在不斷被挖掘出來,如“貓超共享庫存”、“社區團購”和中小型超市,已在不斷豐富客戶購物的場景和消費體驗。

2020年,雖面臨的考驗不小,但於高鑫零售而言,或許也是其線上業務收穫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