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雙如意耳蒜頭瓶鑑賞

各種雙如意耳蒜頭瓶鑑賞

各種雙如意耳蒜頭瓶鑑賞

各種雙如意耳蒜頭瓶鑑賞

拍品信息

作者--尺寸高18cm作品分類陶瓷>清代單色釉瓷器創作年代清乾隆估價RMB  18,000,000-28,000,000成交價

  • RMB  31,050,000
  • HKD  35,204,082
  • USD  4,657,500
  • EUR  3,415,500

專場玄覽—重要古董器物專場拍賣時間2019-08-04拍賣公司保利(廈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保利廈門2019春季拍賣會

出版
《雲海閣——張宗憲藏瓷精品展》,倫敦佳士得,倫敦,1993年6月2日—14日,編號71
《Orientations》,卷38,2007年1月—2月,第112頁
《亞洲藝術週刊》,卷37,2007年3月—4月,第156頁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編號065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品先後由胡惠春、張宗憲、Eskenazi、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等知名藏家遞藏,分別在1985年紐約蘇富比、2006年香港佳士得高價拍出,此外更是為各類出版物及展覽青睞,曾於1993年倫敦佳士得「雲海閣——張宗憲藏瓷精品展」、2018年保利藝術博物館「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中均罕見現身,並先後於《Orientations》、《亞洲藝術週刊》等出版,來源清晰,傳承有序。本品斂口,形似蒜頭,口沿及上部呈圓形,束頸,溜肩,中間束腰類似葫蘆,兩側對稱置彎曲的如意形耳以連接上下部,下腹部渾圓,廣底,淺圈足。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翠盈潤,上下兩段器形及紋飾皆互為呼應,均以夔龍紋為主體,龍身矯健蜿蜒,古雅神秘,在釉色不同光影層次的襯托下更顯生動形象,束腰飾縱向相對如意紋,近足處飾蕉葉紋一週,層層紋飾間以適當留白作為區隔,整體紋飾種類雖多樣但合理的佈局使得觀感清爽有序,沒有絲毫繁雜冗餘感。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工整古樸。如意福祿——器形求索葫蘆尊亦稱如意尊,為雍窯新出器樣,體態穩重,線條優美。《飲流齋說瓷》之「說瓶罐第七」記載:「如意尊高約六七寸,清初多作青花、若純色釉及暗花者亦為雅緻。」雍乾時期國力強盛,且上有聖主痴迷熱愛,下有唐英等人主導設計,瓷器於品種與器形創新甚多,確乃瓷器燒製的最高峰,堪稱空前絕後。葫蘆尊因腹部形狀不同可分兩種,一種為圓腹,一種為扁腹,相較看來圓腹者較多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雍乾時期此器形的青花、鬥彩、粉彩、茶葉末、綠釉等釉色品種。葫蘆尊又稱「雙喜寶珠瓶」,清宮文獻中見有收貯記錄,如熱河素尚齋就貯有爐鈞釉雙喜寶珠瓶8件。相較而言如本品扁腹者則較為少見,傳世品鳳毛麟角,甚為珍罕。清代在瓷器原有基礎上進行器形、工藝等方面創新,關於此可見清宮諸文獻中記述,《清代官窯瓷器史》中整理道:拱花如意蓋罐、拱花蓋罐、拱花高足罐、拱花連喜蓋罐、拱花雙環蓋罐、拱花羅漢尊、拱花雙喜尊、印花雙喜尊、拱花天地交泰尊、拱花萬代如意尊、萬喜雙環尊、拱花福壽葫蘆瓶、拱花福壽雙喜瓶等三十餘種。如拍品此類器型應亦為仿宋器釉色創新器型。器身對稱置如意形耳,此種耳形也稱「雙喜耳」,文獻中對於清代御窯廠瓷器燒造經費有記載:「琢器中另有:……每件印接雙喜耳工料銀一錢……」此雙喜耳即為拍品所飾耳形。青潤腴美——釉色探秘乾隆時期御窯所出瓷器在前朝的基礎上完善發展,顏色釉繼承了宋代單色釉的高潔至清之美,當時粉青釉器以官窯燒造為主,所成之器皆精緻雋美,世所罕見。此種釉色為仿宋器燒成,宋釉有兩種色澤,一為米色,一為粉青色,《陶成紀事碑記》中載:「仿米色宋釉,系從景德鎮東二十里,地名湘湖,有故宋窯址,覓得瓦礫,因仿其色澤款式。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澤同米色宋釉,一處覓得。」粉青釉色澤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釉層可施得較厚,使器物的釉色達到柔和淡雅的玉質感,為青釉中最佳色調之一。清代景德鎮繼承龍泉青瓷的優良傳統,燒出了深淺不一的各類粉青釉瓷器,雍正時達到了呈色均勻、穩定的燒造水平,乾隆時期製作技術更為成熟穩定,對於顏色控制自如,成色素雅勻淨,實得文人雅緻淡然旨趣。拍品釉色所成即為絕色,靜若青空,腴腴凝然有玉質感。眾美相媲——近例集萃翻閱公私典藏,雍正及乾隆時期所出均有近似,可見於各大博物館及拍場瞬間。目前與本品相似度極高者僅見2002年北京拍賣會曾拍出的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暗刻夔龍如意耳尊,器形、釉色、紋飾、尺寸皆相類,此外故宮漱芳齋內置多寶格上所陳設一粉青釉葫蘆尊與本品器形、釉色亦相同,可資比較。紋飾相似例可見清宮舊藏清乾隆粉青釉暗花夔紋交泰瓶,器身滿布夔龍紋;另有清乾隆松綠拱花寶珠冠架,其束腰凸起部分及底座外均飾夔龍紋,與拍品佈局相似,可作參考。雙如意耳相同者可見香港蘇富比1979年所拍清乾隆粉彩花蝶紋葫蘆尊;玫茵堂舊藏一圓腹粉彩例;《清代瓷器賞鑑》中一清乾隆青花如意耳蒜頭口瓶;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綬帶耳如意尊以3610萬港幣成交,亦與本品耳形相同;此外香港蘇富比1981年所拍一件仇炎之舊藏為清雍正仿哥式雙耳葫蘆尊,通身光素無紋飾,同置雙如意耳。同屬青釉浮雕例可見北京故宮藏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頭瓶,其與拍品同施粉青釉,器身均以浮雕刻繪紋飾,但此例為如意尊中圓腹者,主體紋飾為纏枝花卉,柔美有餘,可與本品相比穩重尊貴卻略顯不足。與之近似者可見香港蘇富比1988年所拍清雍正豆青釉刻纏枝蓮紋葫蘆尊,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器形近似例可見香港蘇富比2019年春拍清乾隆青花纏枝瑞芝蓮紋雙耳葫蘆尊,清宮舊藏清雍正青花釉裡紅纏枝蓮紋如意尊,香港蘇富比2006年秋拍及2011年北京拍賣會所呈清雍正爐鈞釉如意耳葫蘆平底瓶,香港蘇富比2008年春拍清乾隆茶葉末釉如意耳平底葫蘆瓶,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中所呈一茶葉末釉例,以及鴻禧美術館藏一斗彩例,器形、尺寸與本品皆相似,僅釉色不同,也可作比。此外香港蘇富比2006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博古龍紋壺與本品釉色、紋飾近似,且為同年拍出,亦是十面靈璧山居所藏,粉青釉凝潤似玉,以夔龍紋為飾,古樸典雅,當年以1356萬港幣拍出,此後又於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十面觀止—— 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清瓷萃珍」專場中再次上拍,最終以4427.5萬人民幣落槌,可作參考,也可左證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眼光之獨到。風雲際會——藏家名錄胡惠春,民國年間上海知名收藏家,「暫得樓」主人,此堂號源於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其收藏以明清官窯為核心,尤愛單色釉,單是清代官窯精品就達九十餘件,可以說代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瓷器生產高峰時期的作品,精品迭出,難能可貴。其收藏中一件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曾於1992年紐約蘇富比拍出,後於2017年香港佳士得以天價213,850,000港幣成交,引得多方關注,1985年紐約蘇富比,2017年香港佳士得更是為其收藏舉行專拍,精品紛呈。張宗憲,雲海閣主人,著名中國藝術品收藏家,所藏既富且精,從書畫到器物均有涉獵,幾乎囊括歷朝歷代傳世品中最頂級的珍品,海內共仰。其所收藏珍品甚多,本公司於2018年秋拍中以149,500,000人民幣拍出的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青花六方套瓶即為其舊藏,其獨到鑑賞力可見一斑。Eskenazi,全世界最為知名的中國古董商之一,他所經手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多達5000餘件,其中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最為著名,曾創下當時的價格記錄。他幫助在美國、瑞士、新加坡、日本及中國香港地區的客戶建立了重要的私人收藏,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也從他那裡獲益良多。北美十面靈璧山居為美國極為重要私人收藏之一,此名源於主人在上世紀80年代以121萬美元入藏之吳彬《十面靈璧圖》,該作品創下當時中國古代書畫拍賣世界紀錄。其主人由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專攻東方藝術,醉心收藏中國御窯瓷器、古代書畫、古典傢俱。收藏主要由世界頂級古董商購入,如於英國頂級古董商埃斯肯納茨(Eskenazi Ltd.)入藏明清兩代陶瓷、於紐約藍捷理(J.J.Lally)購入宋元陶瓷、於英國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購入明清傢俱等。Eskenazi和十面靈璧山居此條收藏脈絡向來多出清宮御瓷,其中又以單色釉為多,所見皆精。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商務印書館,香港,1999年,圖版130、138《清代官窯瓷器史》,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年,頁218、391、396、640《故宮經典——故宮珍寶》,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圖221《香港蘇富比二十週年》,香港,1993年,編號280、312、328北京翰海,2002年12月9日,Lot.1580《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二卷,倫敦,1994年,頁275,圖962《清代瓷器賞鑑》,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頁130,圖160香港佳士得,2018年5月30日,Lot.3004香港蘇富比,2019年4月3日,Lot.3306《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頁219,圖200香港蘇富比,2006年10月8日,Lot.1010《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編號099《中國曆代陶瓷選集》,鴻禧美術館,頁358,圖160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Lot. 1253中國嘉德,2010年5月15日,Lot. 2204《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編號074北京保利,2019年6月5日,Lot. 5387來源胡惠春家族舊藏紐約蘇富比,1985年6月4日,編號37張宗憲舊藏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玉剪霓裳—張宗憲御製瓷器珍藏」專場,編號1307Eskenazi藏,編號EK309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藏展覽「雲海閣——張宗憲藏瓷精品展」,1993年6月2日—14日,倫敦佳士得,倫敦「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編號065

各種雙如意耳蒜頭瓶鑑賞

各種雙如意耳蒜頭瓶鑑賞

拍品信息

作者--尺寸高18.1cm作品分類陶瓷>清代單色釉瓷器創作年代清乾隆估價HKD  15,000,000-20,000,000成交價

  • RMB  17,659,290
  • HKD  19,470,000
  • USD  2,492,160
  • EUR  1,947,000

專場十面觀止—十面靈璧山居甄選中國曆代名瓷拍賣時間2019-10-07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賣會

出版
1. 《中國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銀禧紀念展覽》,香港藝術館,香港,1985-1986年,編號188
2. 《香港蘇富比二十週年(1973-1993)》,香港蘇富比,1993年,圖版329
3. 《Recent Acquisitions 2002》,馬錢特,倫敦,2002年,編號21
4.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編號74

「大清乾隆年制」

來源1. 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1日,編號1262. 何鴻卿爵士舊藏3. 馬錢特,倫敦,2002年4. 佳士得香港,2006年5月30日,編號12535. 上海四方齋舊藏6. 十面靈璧山居舊藏,編號EK385展覽1. 《中國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銀禧紀念展覽》,香港藝術館,香港,1985-1986年,編號1882. 《Recent Acquisitions 2002》,馬錢特,倫敦,2002年,編號213.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本器斂口,葫蘆形身,上部作蒜頭狀,腰間內收,束以凸稜一道,下部豐腹渾圓,淺圈足,兩側以如意形彎耳連接上下;通體及底施茶葉末釉,口沿及如意耳稜角、邊沿等處泛褐色。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如意耳尊是清雍正、乾隆時期官窯流行的尊式之一,因裝有如意形耳而得名。本品造型甚為獨特,此類如意耳葫蘆尊本於乾隆一朝燒造甚少,館藏與市場流通中之例不為多見。參考一對茶葉末釉之例,為出光美術館舊藏,後售於倫敦蘇富比,1979年5月21日,編號126,著錄於《中國陶磁:出光美術館藏品図錄》,第3冊,東京,1987年,編號961及《明 ·清陶磁の名品─官窯の洗練、民窯の創造》,東京,2013年,編號112(圖六)。暫得樓收藏一圓底之例,曾展覽並出版於《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館,上海,2005年,編號51(圖七)。此類平底如意葫蘆尊尚有爐鈞釉,見本場拍品F19A2074號拍品;粉青釉之例,見雲海閣張宗憲舊藏,售於廈門保利,2019年8月4日,編號929,以2700萬人民幣落錘(圖八)。另見青花纏枝蓮之例,兩度售於香港蘇富比,1993年10月27日,編號189及2019年4月3日,編號3306(圖九)。鴻禧美術館亦藏一斗彩之例,圖見 James Spencer 編,《中國曆代陶瓷選集》,臺北,1990年,圖版160。茶葉末釉是清末民初出現的描述這種黃綠色結晶釉的形象稱呼,《陶雅》(晚清寂園叟撰)卷下二十三:「茶葉末一種,本和黃、黑、綠三色而成,以雍正仿成化者為貴,然者成化之有茶葉末者明矣,仿明者略偏於黑,雍正官窯則仿於黃矣。而尤以綠色獨多者,蓋乾隆窯也。」民國時期又將廠官釉分為「大茶葉」、「新橘」、「鱉裙」、「王八綠」、「蟹甲青」、「鱔魚黃」等,此尊的顏色偏綠,滋潤細膩,其中夾雜著的黃黑色細小斑粒燦若晨星,釉面略帶鬃眼,根據「深綠之有鬃眼者謂之新橘」《陶雅》卷下十八的說法,因此應定之為典型的廠官釉或茶葉末釉中的「新橘」類,為廠官釉中極為少見的奇品特類。

各種雙如意耳蒜頭瓶鑑賞

拍品信息

作者--尺寸高18cm作品分類陶瓷>清代單色釉瓷器創作年代清雍正估價RMB  8,000,000-12,000,000成交價

  • RMB  14,950,000
  • HKD  18,321,078
  • USD  2,242,500
  • EUR  1,644,500

專場皇朝盛世—宮廷御瓷萃珍拍賣時間2011-11-13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中國嘉德2011秋季拍賣會

著錄:Sotheby's, Hong Kong, 1 Nov. 1999, Lot348;Sotheby's, Hong Kong, 8 Oct. 2006, Lot1010;《香港蘇富比三十週年》頁156-157,圖143,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2003年。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雍正本朝

雍正一朝雖短暫,然其制瓷成就卻可稱登峰造極,尤其顏色釉之燒造,仿古與創新並舉,技藝已達出神入化之境界,許多傳世品成為空前絕後之作。爐均釉為雍正朝御窯仿鈞器時所創,以低溫燒就而成,為單色釉之名貴品種。色澤深沉,紅色斑點似剛成熟的高粱穗色,故也稱“高粱紅”,此獨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個別器物延續紅點外,往後再不復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清代《南窯筆記》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本品即為筆記所載之有紅點者,其名品風範雋永流傳。除釉色高貴,此尊造型亦值大讚。如意耳尊為雍正朝官窯所創之新造型,中部束腰頗似葫蘆,對稱的如意式雙耳連接上下,精美大氣。在雍正時朝,此造型因腹部形狀不同可分兩種,一種為圓腹,一種為扁腹,後者較前者略低,相對而言,圓腹者較多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雍干時期此器形的青花、鬥彩、粉彩、茶葉末、綠釉等各式品種,亦有施爐鈞釉者,如臺北鴻禧美術館所藏“雍正窯爐鈞釉葫蘆型雙耳瓶”,而如本品扁腹者則較為少見,目前所知,僅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相同造型的雍正朝青花釉裡紅器、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珍藏的雍正朝粉青釉夔龍紋品種,乾隆朝作品見有青花和茶葉末釉品種現身拍賣會。目前資料尚未見有造型、裝飾與之均相同的藏品。由此也可知,此類如意耳尊甚受宮廷喜愛,不僅見施爐鈞釉,還有青花釉裡紅、粉青釉、仿汝、仿官等各種品類,並延續至乾隆朝。本品造型沉穩而秀雅,釉面失透滋潤,釉色深沉,流淌的綠釉交混點點紅斑,似山嵐雲氣,斑駁陸離,於烈焰中幻化出別樣瑰麗,可令賞者如痴如醉。且釉面流淌大,正體現雍正朝爐鈞釉之特性。底刻“大清雍正年制”款。無論造型、釉色,均各臻其妙,集精、罕、美於一體,是為藏家之頂級收藏。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下)》頁219,圖200,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2000年;《中國曆代陶瓷選集》頁302,圖132,鴻禧美術館,1990年;《雲海閣——張宗憲藏清代重要瓷器》頁152,圖71,倫敦佳士得,1993年。

各種雙如意耳蒜頭瓶鑑賞

拍品信息

作者--尺寸高23cm作品分類陶瓷>清代青花瓷器創作年代清乾隆估價RMB  4,500,000-6,500,000成交價

  • RMB  9,072,000
  • HKD  9,549,474
  • USD  1,161,588
  • EUR  883,350

專場古董珍玩I拍賣時間2007-12-17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2007秋季拍賣會

參閱:耿東昇主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圖版34

“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說明器口呈蒜頭狀,耳束頸,圓腹下部豐碩,假圈足.器身因兩側置對稱如意耳,故稱如意尊。器青花紋飾,主題紋樣繪番蓮紋,輔以回紋、如意紋、蓮瓣紋等,外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如意耳尊是雍正時期的創新器形,乾隆朝十分流行,除青花外,尚有鬥彩、粉彩、青釉、仿汝釉等。

1、瓷器:清乾隆以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為主,宋瓷為佳;

  

2、玉器: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以“潤、透、白”為佳;

 

3、書畫:名人字畫;以古代名家字畫為主;

  

4、雜項:各類精品雜項,如紫砂、佛像、石章、各類雕刻等;

  

5、青銅器:各類器具;寶劍,銅鏡,佛像,鼎;金銀器等;


以上信息來源於雅昌藝術網,如有問題,及時聯繫本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