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双如意耳蒜头瓶鉴赏

各种双如意耳蒜头瓶鉴赏

各种双如意耳蒜头瓶鉴赏

各种双如意耳蒜头瓶鉴赏

拍品信息

作者--尺寸高18cm作品分类陶瓷>清代单色釉瓷器创作年代清乾隆估价RMB  18,000,000-28,000,000成交价

  • RMB  31,050,000
  • HKD  35,204,082
  • USD  4,657,500
  • EUR  3,415,500

专场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拍卖时间2019-08-04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保利厦门2019春季拍卖会

出版
《云海阁——张宗宪藏瓷精品展》,伦敦佳士得,伦敦,1993年6月2日—14日,编号71
《Orientations》,卷38,2007年1月—2月,第112页
《亚洲艺术周刊》,卷37,2007年3月—4月,第156页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编号065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先后由胡惠春、张宗宪、Eskenazi、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等知名藏家递藏,分别在1985年纽约苏富比、2006年香港佳士得高价拍出,此外更是为各类出版物及展览青睐,曾于1993年伦敦佳士得「云海阁——张宗宪藏瓷精品展」、2018年保利艺术博物馆「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中均罕见现身,并先后于《Orientations》、《亚洲艺术周刊》等出版,来源清晰,传承有序。本品敛口,形似蒜头,口沿及上部呈圆形,束颈,溜肩,中间束腰类似葫芦,两侧对称置弯曲的如意形耳以连接上下部,下腹部浑圆,广底,浅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盈润,上下两段器形及纹饰皆互为呼应,均以夔龙纹为主体,龙身矫健蜿蜒,古雅神秘,在釉色不同光影层次的衬托下更显生动形象,束腰饰纵向相对如意纹,近足处饰蕉叶纹一周,层层纹饰间以适当留白作为区隔,整体纹饰种类虽多样但合理的布局使得观感清爽有序,没有丝毫繁杂冗余感。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工整古朴。如意福禄——器形求索葫芦尊亦称如意尊,为雍窑新出器样,体态稳重,线条优美。《饮流斋说瓷》之「说瓶罐第七」记载:「如意尊高约六七寸,清初多作青花、若纯色釉及暗花者亦为雅致。」雍乾时期国力强盛,且上有圣主痴迷热爱,下有唐英等人主导设计,瓷器于品种与器形创新甚多,确乃瓷器烧制的最高峰,堪称空前绝后。葫芦尊因腹部形状不同可分两种,一种为圆腹,一种为扁腹,相较看来圆腹者较多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雍乾时期此器形的青花、斗彩、粉彩、茶叶末、绿釉等釉色品种。葫芦尊又称「双喜宝珠瓶」,清宫文献中见有收贮记录,如热河素尚斋就贮有炉钧釉双喜宝珠瓶8件。相较而言如本品扁腹者则较为少见,传世品凤毛麟角,甚为珍罕。清代在瓷器原有基础上进行器形、工艺等方面创新,关于此可见清宫诸文献中记述,《清代官窑瓷器史》中整理道:拱花如意盖罐、拱花盖罐、拱花高足罐、拱花连喜盖罐、拱花双环盖罐、拱花罗汉尊、拱花双喜尊、印花双喜尊、拱花天地交泰尊、拱花万代如意尊、万喜双环尊、拱花福寿葫芦瓶、拱花福寿双喜瓶等三十余种。如拍品此类器型应亦为仿宋器釉色创新器型。器身对称置如意形耳,此种耳形也称「双喜耳」,文献中对于清代御窑厂瓷器烧造经费有记载:「琢器中另有:……每件印接双喜耳工料银一钱……」此双喜耳即为拍品所饰耳形。青润腴美——釉色探秘乾隆时期御窑所出瓷器在前朝的基础上完善发展,颜色釉继承了宋代单色釉的高洁至清之美,当时粉青釉器以官窑烧造为主,所成之器皆精致隽美,世所罕见。此种釉色为仿宋器烧成,宋釉有两种色泽,一为米色,一为粉青色,《陶成纪事碑记》中载:「仿米色宋釉,系从景德镇东二十里,地名湘湖,有故宋窑址,觅得瓦砾,因仿其色泽款式。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泽同米色宋釉,一处觅得。」粉青釉色泽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釉层可施得较厚,使器物的釉色达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为青釉中最佳色调之一。清代景德镇继承龙泉青瓷的优良传统,烧出了深浅不一的各类粉青釉瓷器,雍正时达到了呈色均匀、稳定的烧造水平,乾隆时期制作技术更为成熟稳定,对于颜色控制自如,成色素雅匀净,实得文人雅致淡然旨趣。拍品釉色所成即为绝色,静若青空,腴腴凝然有玉质感。众美相媲——近例集萃翻阅公私典藏,雍正及乾隆时期所出均有近似,可见于各大博物馆及拍场瞬间。目前与本品相似度极高者仅见2002年北京拍卖会曾拍出的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暗刻夔龙如意耳尊,器形、釉色、纹饰、尺寸皆相类,此外故宫漱芳斋内置多宝格上所陈设一粉青釉葫芦尊与本品器形、釉色亦相同,可资比较。纹饰相似例可见清宫旧藏清乾隆粉青釉暗花夔纹交泰瓶,器身满布夔龙纹;另有清乾隆松绿拱花宝珠冠架,其束腰凸起部分及底座外均饰夔龙纹,与拍品布局相似,可作参考。双如意耳相同者可见香港苏富比1979年所拍清乾隆粉彩花蝶纹葫芦尊;玫茵堂旧藏一圆腹粉彩例;《清代瓷器赏鉴》中一清乾隆青花如意耳蒜头口瓶;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以3610万港币成交,亦与本品耳形相同;此外香港苏富比1981年所拍一件仇炎之旧藏为清雍正仿哥式双耳葫芦尊,通身光素无纹饰,同置双如意耳。同属青釉浮雕例可见北京故宫藏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其与拍品同施粉青釉,器身均以浮雕刻绘纹饰,但此例为如意尊中圆腹者,主体纹饰为缠枝花卉,柔美有余,可与本品相比稳重尊贵却略显不足。与之近似者可见香港苏富比1988年所拍清雍正豆青釉刻缠枝莲纹葫芦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器形近似例可见香港苏富比2019年春拍清乾隆青花缠枝瑞芝莲纹双耳葫芦尊,清宫旧藏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如意尊,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及2011年北京拍卖会所呈清雍正炉钧釉如意耳葫芦平底瓶,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拍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平底葫芦瓶,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中所呈一茶叶末釉例,以及鸿禧美术馆藏一斗彩例,器形、尺寸与本品皆相似,仅釉色不同,也可作比。此外香港苏富比2006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博古龙纹壶与本品釉色、纹饰近似,且为同年拍出,亦是十面灵璧山居所藏,粉青釉凝润似玉,以夔龙纹为饰,古朴典雅,当年以1356万港币拍出,此后又于北京保利2019年春拍「十面观止—— 十面灵璧山居暨海外名藏清瓷萃珍」专场中再次上拍,最终以4427.5万人民币落槌,可作参考,也可左证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眼光之独到。风云际会——藏家名录胡惠春,民国年间上海知名收藏家,「暂得楼」主人,此堂号源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其收藏以明清官窑为核心,尤爱单色釉,单是清代官窑精品就达九十余件,可以说代表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生产高峰时期的作品,精品迭出,难能可贵。其收藏中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曾于1992年纽约苏富比拍出,后于2017年香港佳士得以天价213,850,000港币成交,引得多方关注,1985年纽约苏富比,2017年香港佳士得更是为其收藏举行专拍,精品纷呈。张宗宪,云海阁主人,著名中国艺术品收藏家,所藏既富且精,从书画到器物均有涉猎,几乎囊括历朝历代传世品中最顶级的珍品,海内共仰。其所收藏珍品甚多,本公司于2018年秋拍中以149,500,000人民币拍出的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即为其旧藏,其独到鉴赏力可见一斑。Eskenazi,全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国古董商之一,他所经手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多达5000余件,其中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最为著名,曾创下当时的价格记录。他帮助在美国、瑞士、新加坡、日本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客户建立了重要的私人收藏,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从他那里获益良多。北美十面灵璧山居为美国极为重要私人收藏之一,此名源于主人在上世纪80年代以121万美元入藏之吴彬《十面灵璧图》,该作品创下当时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世界纪录。其主人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攻东方艺术,醉心收藏中国御窑瓷器、古代书画、古典家具。收藏主要由世界顶级古董商购入,如于英国顶级古董商埃斯肯纳茨(Eskenazi Ltd.)入藏明清两代陶瓷、于纽约蓝捷理(J.J.Lally)购入宋元陶瓷、于英国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购入明清家具等。Eskenazi和十面灵璧山居此条收藏脉络向来多出清宫御瓷,其中又以单色釉为多,所见皆精。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图版130、138《清代官窑瓷器史》,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页218、391、396、640《故宫经典——故宫珍宝》,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图221《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编号280、312、328北京翰海,2002年12月9日,Lot.1580《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伦敦,1994年,页275,图962《清代瓷器赏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页130,图160香港佳士得,2018年5月30日,Lot.3004香港苏富比,2019年4月3日,Lot.3306《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219,图200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Lot.1010《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编号099《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页358,图160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Lot. 1253中国嘉德,2010年5月15日,Lot. 2204《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编号074北京保利,2019年6月5日,Lot. 5387来源胡惠春家族旧藏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4日,编号37张宗宪旧藏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专场,编号1307Eskenazi藏,编号EK309北美十面灵璧山居藏展览「云海阁——张宗宪藏瓷精品展」,1993年6月2日—14日,伦敦佳士得,伦敦「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编号065

各种双如意耳蒜头瓶鉴赏

各种双如意耳蒜头瓶鉴赏

拍品信息

作者--尺寸高18.1cm作品分类陶瓷>清代单色釉瓷器创作年代清乾隆估价HKD  15,000,000-20,000,000成交价

  • RMB  17,659,290
  • HKD  19,470,000
  • USD  2,492,160
  • EUR  1,947,000

专场十面观止—十面灵璧山居甄选中国历代名瓷拍卖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出版
1. 《中国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览》,香港艺术馆,香港,1985-1986年,编号188
2.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1973-1993)》,香港苏富比,1993年,图版329
3. 《Recent Acquisitions 2002》,马钱特,伦敦,2002年,编号21
4.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编号74

「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1. 香港苏富比,1979年5月21日,编号1262. 何鸿卿爵士旧藏3. 马钱特,伦敦,2002年4. 佳士得香港,2006年5月30日,编号12535. 上海四方斋旧藏6. 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EK385展览1. 《中国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银禧纪念展览》,香港艺术馆,香港,1985-1986年,编号1882. 《Recent Acquisitions 2002》,马钱特,伦敦,2002年,编号213.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本器敛口,葫芦形身,上部作蒜头状,腰间内收,束以凸棱一道,下部丰腹浑圆,浅圈足,两侧以如意形弯耳连接上下;通体及底施茶叶末釉,口沿及如意耳棱角、边沿等处泛褐色。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如意耳尊是清雍正、乾隆时期官窑流行的尊式之一,因装有如意形耳而得名。本品造型甚为独特,此类如意耳葫芦尊本于乾隆一朝烧造甚少,馆藏与市场流通中之例不为多见。参考一对茶叶末釉之例,为出光美术馆旧藏,后售于伦敦苏富比,1979年5月21日,编号126,著录于《中国陶磁:出光美术馆藏品図录》,第3册,东京,1987年,编号961及《明 ·清陶磁の名品─官窑の洗练、民窑の创造》,东京,2013年,编号112(图六)。暂得楼收藏一圆底之例,曾展览并出版于《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博物馆,上海,2005年,编号51(图七)。此类平底如意葫芦尊尚有炉钧釉,见本场拍品F19A2074号拍品;粉青釉之例,见云海阁张宗宪旧藏,售于厦门保利,2019年8月4日,编号929,以2700万人民币落锤(图八)。另见青花缠枝莲之例,两度售于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7日,编号189及2019年4月3日,编号3306(图九)。鸿禧美术馆亦藏一斗彩之例,图见 James Spencer 编,《中国历代陶瓷选集》,台北,1990年,图版160。茶叶末釉是清末民初出现的描述这种黄绿色结晶釉的形象称呼,《陶雅》(晚清寂园叟撰)卷下二十三:「茶叶末一种,本和黄、黑、绿三色而成,以雍正仿成化者为贵,然者成化之有茶叶末者明矣,仿明者略偏于黑,雍正官窑则仿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盖乾隆窑也。」民国时期又将厂官釉分为「大茶叶」、「新橘」、「鳖裙」、「王八绿」、「蟹甲青」、「鳝鱼黄」等,此尊的颜色偏绿,滋润细腻,其中夹杂着的黄黑色细小斑粒灿若晨星,釉面略带鬃眼,根据「深绿之有鬃眼者谓之新橘」《陶雅》卷下十八的说法,因此应定之为典型的厂官釉或茶叶末釉中的「新橘」类,为厂官釉中极为少见的奇品特类。

各种双如意耳蒜头瓶鉴赏

拍品信息

作者--尺寸高18cm作品分类陶瓷>清代单色釉瓷器创作年代清雍正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成交价

  • RMB  14,950,000
  • HKD  18,321,078
  • USD  2,242,500
  • EUR  1,644,500

专场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拍卖时间2011-11-1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著录:Sotheby's, Hong Kong, 1 Nov. 1999, Lot348;Sotheby's, Hong Kong, 8 Oct. 2006, Lot1010;《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页156-157,图143,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2003年。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雍正一朝虽短暂,然其制瓷成就却可称登峰造极,尤其颜色釉之烧造,仿古与创新并举,技艺已达出神入化之境界,许多传世品成为空前绝后之作。炉均釉为雍正朝御窑仿钧器时所创,以低温烧就而成,为单色釉之名贵品种。色泽深沉,红色斑点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故也称“高粱红”,此独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本品即为笔记所载之有红点者,其名品风范隽永流传。除釉色高贵,此尊造型亦值大赞。如意耳尊为雍正朝官窑所创之新造型,中部束腰颇似葫芦,对称的如意式双耳连接上下,精美大气。在雍正时朝,此造型因腹部形状不同可分两种,一种为圆腹,一种为扁腹,后者较前者略低,相对而言,圆腹者较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雍干时期此器形的青花、斗彩、粉彩、茶叶末、绿釉等各式品种,亦有施炉钧釉者,如台北鸿禧美术馆所藏“雍正窑炉钧釉葫芦型双耳瓶”,而如本品扁腹者则较为少见,目前所知,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同造型的雍正朝青花釉里红器、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珍藏的雍正朝粉青釉夔龙纹品种,乾隆朝作品见有青花和茶叶末釉品种现身拍卖会。目前资料尚未见有造型、装饰与之均相同的藏品。由此也可知,此类如意耳尊甚受宫廷喜爱,不仅见施炉钧釉,还有青花釉里红、粉青釉、仿汝、仿官等各种品类,并延续至乾隆朝。本品造型沉稳而秀雅,釉面失透滋润,釉色深沉,流淌的绿釉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且釉面流淌大,正体现雍正朝炉钧釉之特性。底刻“大清雍正年制”款。无论造型、釉色,均各臻其妙,集精、罕、美于一体,是为藏家之顶级收藏。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页219,图20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页302,图132,鸿禧美术馆,1990年;《云海阁——张宗宪藏清代重要瓷器》页152,图71,伦敦佳士得,1993年。

各种双如意耳蒜头瓶鉴赏

拍品信息

作者--尺寸高23cm作品分类陶瓷>清代青花瓷器创作年代清乾隆估价RMB  4,500,000-6,500,000成交价

  • RMB  9,072,000
  • HKD  9,549,474
  • USD  1,161,588
  • EUR  883,350

专场古董珍玩I拍卖时间2007-12-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07秋季拍卖会

参阅:耿东升主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图版34

“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说明器口呈蒜头状,耳束颈,圆腹下部丰硕,假圈足.器身因两侧置对称如意耳,故称如意尊。器青花纹饰,主题纹样绘番莲纹,辅以回纹、如意纹、莲瓣纹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如意耳尊是雍正时期的创新器形,乾隆朝十分流行,除青花外,尚有斗彩、粉彩、青釉、仿汝釉等。

1、瓷器:清乾隆以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以“润、透、白”为佳;

 

3、书画:名人字画;以古代名家字画为主;

  

4、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紫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等;

  

5、青铜器:各类器具;宝剑,铜镜,佛像,鼎;金银器等;


以上信息来源于雅昌艺术网,如有问题,及时联系本号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