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曾經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阿爾巴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屬半臨海國,是歐洲相對來說一個比較貧困的國家,它與黑山、塞爾維亞、馬其頓相鄰,西邊與意大利隔海相望,土地面積僅有2.9萬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足300萬。

在蘇聯未解體之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這要比周圍的幾個鄰國好一點,只不過在後來這個國家卻越來越窮,現在雖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畢竟從2019年的世界GDP排行榜來看,阿爾巴尼亞還不算很差勁,在全世界排行第一百二十的位置,比蒙古國還要好。但是在歐洲它要敢說自己第二窮,估計真沒人敢說是第一。

阿爾巴尼亞:曾經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很多人覺得阿爾巴尼亞窮是理所當然——畢竟在阿爾巴尼亞境內大多是山地和丘陵,除去人口居住以及交通工廠建設用地的區域之外,只有五分之一的土地可以種糧食,但如此少的耕種土地,農業收入卻幾乎佔到了整個國家收入的一半。而其國內雖有大量的石油以及各種金屬資源,但由於國家工業體系相對落後,和阿富汗一般沒力技術提取出礦產資源進行出口。

但其實這些先天因素的不足到了後來也是可以改進的,因為二戰後,大多數國家都是選擇了抱團發展,共同攜手合作,所以只要適當引入先進的技術,加強對外合作,也是可以改變先天不足的,更別說它再不濟也依舊是一個歐洲國家,四周不乏發達國家國,比如往西跨過海峽就是西歐內臟,若趨利避害,利用得當不可能會如此慘。

阿爾巴尼亞:曾經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那阿爾巴尼亞為何會混的這麼慘呢?其實我們用一個字來解釋的話,那就是“作”。

為啥說它“作”呢?我們接下來看看就明白了。

在二戰之後,阿爾巴尼亞將自己定性為一個社會主義性質國家,自然而然就和蘇聯,中國,越南等國家走的比較近。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很多社會國家對於阿爾巴尼亞的給予過很大的幫助,阿爾巴尼亞的態度也非常的好,和這些社會主義國家關係都打的特別火熱。

不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阿爾巴尼亞與蘇聯關係越來越差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是個鐵桿斯大林迷,赫魯曉夫上臺後對於斯大林的批判,讓他無法接受,於是在1968年選擇了脫離華約,自此與蘇聯不相往來。

阿爾巴尼亞:曾經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看到阿爾巴尼亞與蘇聯交惡,美國瞧見機會來了,出於拉攏目的,慢慢的解除了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封鎖,甚至想開始“支援”阿爾巴尼亞——這個時候拉攏位於美蘇緩衝地帶之一的阿爾巴尼亞對於美國來說很重要,因為如果成功的話,對於東歐國家的和平演變將會是一個楷模,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

可是此時的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對美國扔來的橄欖枝卻並不感冒,他始終是以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堡壘自居,為表示對美的敵意,他甚至開始了閉關鎖國。

而即便是它與美蘇都交惡了,我國卻仍將其視作是“歐洲一盞社會主義明燈”,對阿爾巴尼亞也進行過大面積的幫扶——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同樣資源短缺,經濟也出了不少問題,但依舊無條件給予了阿巴爾巴尼亞上百億的資金,並且為其運送過去大量的物資,其中還包括一些精密儀器。除此之外,我國甚至還向阿爾巴尼亞派遣了一部分技術員,去教阿爾巴尼亞來使用先進的儀器。

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的補助,助力了阿爾巴尼亞國家經濟的發展。

阿爾巴尼亞:曾經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不過逐漸的,在我國的資助下,阿爾巴尼亞變得越來越敗家,他們不僅將援助的錢直接給花了,甚至還將中國省下來贈送的物資隨意的浪費。我國也曾批判過阿爾巴尼亞的鋪張與無所顧忌,但他們卻認為沒了、壞了,可以再問中國要。

而從這種態度上看,阿爾巴尼亞其實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這也一定上為他們為何會如此落後,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此時正是國際風雲鉅變之際,在尼克松訪華事件發生之後,阿爾巴尼亞居然聲稱“中國背叛了阿爾巴尼亞”,並且在國際上對中國大放厥詞。

阿爾巴尼亞的態度讓我國感到十分失望,沒想到辛辛苦苦拿這麼東西去養出來這樣一個白眼狼,隨後也就終止了所有對於阿爾巴尼亞的幫助。

而在阿爾巴尼亞心中,中國給他們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於是在中國撤出了支援力量之後又遭到了他們的一番“國際譴責”。

阿爾巴尼亞:曾經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而在中國退出後,沒了任何救濟的阿爾巴尼亞自此完全獨立的在自身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閉關鎖國搞經濟,結局會是什麼,我想我們也應該能夠猜到。

——在失去了世界各國援助之後,地盤人口和中國的一個地級市差不多的阿爾巴尼亞想僅憑著自己這個經濟體水線自產自銷,促進經濟發展是不現實的。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機器設備老化荒廢,工廠停業,經濟開始停滯,甚至走向下滑的趨勢,而與此同時,還伴隨著失業率越來越高等問題接踵而來,阿爾巴尼亞國內的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尖銳。

本來就變得越來越舉步維艱,可天有不測風雲,在1992年偌大的蘇聯又砰然倒塌,東歐劇變,貝里沙開始擔任阿爾巴尼亞領導人。由於他倡導自由貿易,所以在他的領導下國家開始了體制轉型,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

阿爾巴尼亞:曾經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當時的阿爾巴尼亞政府為了振興國家,開始拼命的給一些小公司貸款,讓他們發展工業。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本質——就是阿爾巴尼亞本身工業基礎就差,以前全來源於救助,他們根本不可能說完成一些獨立的一整套工業生產流程。

很多人註冊一些中小企業瘋狂貸款,根本就無法盈利,更有甚者貸款純粹只是為了套取國家的補貼資金。總的來說就是,財政支出越來越大,但工業體系卻依舊沒有建立,造成一直惡性循環的入不敷出。

後來由於政府財政赤字越來越高,於是政府開始幫助銀行從百姓手中吸收儲備,然後貸款給這些小企業。長久以往,也就出現了資金漏洞,而政府又沒有能力將這個漏洞給補起來。於是阿巴尼亞總統便號召帶領著百姓們拆拆東牆補西牆,通過更高的利息來吸取百姓存錢,於是一度出現了“排隊存錢”“拖人存錢”的現象,很多老百姓將一生所攢的血汗錢都存進了銀行。

阿爾巴尼亞:曾經的歐洲社會主義明燈,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但如此的瘋狂並沒有持久,在1997年的時候阿爾巴尼亞全國經濟崩盤,百姓們的資產全部化為烏有。如此景象,百姓自然是無法冷靜下來,於是產生了一場規模甚大的大暴動,國內各種打砸搶,這對於一個小國來說絕對是雪上加霜。因此,到了後來,別說如何發展經濟,就連要恢復元氣,都是異常艱難。

其實我們縱觀阿爾巴尼亞的所有舉措,很容易就會發現阿爾巴尼亞其實是有很多機會壯大的,但是它都一一錯過,甚至是一條道路走到黑,不斷的“作”,最終導致步步錯,釀成了悲慘的結局,如今依舊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不過在最近這些年,阿爾巴尼亞已經開始有了正確的規劃道路,繼加入北約後,如今又擁有了加入歐盟的資格,未來將加強與歐盟諸多發達國家合作,未來還是可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