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题记:柳丝儿才是春天第一鲜,绝无仅有的美味佳肴,远非香椿、荠菜可比。但因身份非同一般,隋炀帝和李白杜甫心中的仙子,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笔墨赞美她。以至于这个绝世的春鲜,被人着意不予提及,只有坊间百姓,每到春意渐浓踏青时,河边悄悄采来,回家悄悄做了吃,心里也偷乐美滋滋。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翻检柳树的身世,简直就是一幅飘逸仙子的画卷,很难想到她的花蕾嫩芽竟然是一道美食,怎么下得了口?

与帝王同等尊贵的身份

——隋炀帝心中的“依依”。

话说“当代修志,隔代写史”,隋炀帝杨广本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盖世,兼之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却因为皇朝命短,史实遂为后来朝代肆意篡改,把他演绎成了荒淫无道的暴君。亏得唐朝李渊与他家本是至亲,争夺皇权不伤体面,仍然认可他的治世功绩。其中就有大运河,把功劳归他名下。不然的话,还不知后人怎么说他呢。

我们从隋炀帝一首诗,可看出他并不是凶暴荒淫之徒,也藉此引出本文主题。诗名《四时白苎歌·东宫春》:

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

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

长袖逶迤动珠玉,千年万岁阳春曲。

春天的洛阳城,春燕翩翩,桃花含露,杨柳依依,一派人间仙苑景色。其中的“杨柳自依依”,来自于《诗经·采薇》,可见他饱读诗书。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河堤的守护神,赐柳树以国姓,正名杨柳。

隋炀帝对杨柳的感情还不在诗句里,而体现在可与秦始皇修长城相媲美的修运河。他登基伊始就开凿通济渠,修成后直通广陵,就是如今的扬州,隋炀帝发迹的地方。

据传首航去扬州,隋炀帝一行五条大船,调取江南十五六岁女子五百人,每条船配一百女子和一百只羊,沿河两岸纤夫一样,要从洛阳拉到广陵去。

当时盛夏,拉船的女子和羊都受不了,就依着翰林学士虞世基的建议,在两岸栽满柳树,一为美人遮阳,二为羊有柳叶吃,三者柳树根密喜水,便于护堤。于是重金广买柳树,隋炀帝带头植树,并赐予皇家之姓,叫杨柳。

杨柳本来这个名字,但经皇帝敕封,身份自然不同,等于有了皇家身份。人们对她只能敬重欣赏,万不可亵渎,更别说把柳丝儿当菜吃了。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唐代韩翃(hóng读红)因咏柳絮而得官。

孔子笔下就有了“杨柳依依”,可见杨柳身姿摇曳,早就迷人。单单柳絮,就引得古来无数文人骚客无尽的赞赏,不吝笔墨。其中唐德宗时期,有个叫韩翃的诗人,写了一首《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适逢朝廷缺少制诰官员,中书省上书请旨,唐德宗御笔一挥:“与韩翃”。谁知备员里有两个韩翃,只得如实上报。唐德宗笑了,说:就要那个“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诗人眼里飘飞的杨柳花絮

——春来飞絮迷人眼。

柳絮飞花,古时候就是被赞美的角色。诗句之美,至今读来还令人感叹生情。譬如隋朝无名作者的《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至于飘飞柳絮对行人的骚扰,也不是如今才有的。那个写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晏殊,就在他的《踏莎行》里发牢骚:“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当然更多的是赞扬,这类诗词太多了,李白杜甫苏东坡,都有很多名作。这里只表唐韩愈的《晚春》:

桃李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柳”成了杨与柳。

古时的杨柳,指的是柳树,分两个品种,扬枝为杨,垂枝为柳。所以古人诗词里杨柳不分。但是如今却不是了,杨是杨,柳是柳,搞得还不能再叫杨柳,会说你五谷不分。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近几十年突然出现一种速生杨树,并在国内迅速的大面积种植。杨树从哪里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搞不清头绪。有说日本引进,有说国内原生,还有说从加拿大引进,信阳就叫它“加拿大杨”。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陆续从东德、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引进的树种。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为什么会这样的扑朔迷离?是因为很快遍招诟病,速生杨不仅仅极耗水资源,影响农作物,而且每到四月,杨花漫天飘飞,污染环境讨人嫌,时间长达个把月。所以,就没人敢承认是他引进的树种。

——柳树飞花其实是为杨树花絮背锅。

温习历史,柳絮历来都被讴歌赞美,从来没人烦到要讨伐它。可是如今有了遍地的杨树,场景就变了,人们搞不清哪是哪。到了春上花絮纷飞时,杨花也是柳絮,柳絮也是杨花,干脆把柳树也捎带着骂,甚至直接的怪到柳絮。

当下整个华中华北,都有杨树的广泛种植,也是杨花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飞花时节,住在市里都不敢开窗户,一天把你纱窗糊满。外面到处都是,美国风滚草一样,一团团、一片片的随风飞滚。不仅扑鼻迷人眼,还有引发灾害风险。北京房山就发生过一场官司,一路人闲着无聊,用烟头点燃了地上的杨絮,结果火药一样燃烧起来,引发了火灾。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不过柳絮并不是只供诗人们咏叹,在实际生活中一无是处,古时候可以当棉絮御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

柳絮可以捍毡,代羊毛为茵褥,柔软性凉,宜与小儿卧尤佳。


吸髓知味吃柳丝儿

——根除杨柳飞絮的终极手段:不等扬花就把花蕾吃了。

柳树花蕾被人们当开春美食吃了多少年,一定程度缓解了飞絮的骚扰。那么杨树花蕾呢?比柳树的肥大许多,又和柳树一个特性,其实一样能吃。只是人们太讨厌它了,就没动过这念头,捋来焯焯凉拌吃。如果像柳丝儿一样,把杨丝儿也当美食材,还真的变废为宝,而且卖价不会低,绿色有机全天然。

话归正传。柳丝儿是郑州、开封一带的叫法。这里也是当年隋炀帝首航扬州的起点,河两岸遍栽柳树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地人对柳树依然有着特别的情怀。表现在喜欢栽柳树,只要水边,不栽杨树,只栽柳树。再就是沿袭了柳丝儿当菜的习俗,逢春必吃。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柳丝儿以柳树花蕾为主,兼有嫩芽和嫩叶,就像春茶毛尖,刚冒出来,花蕾伴着嫩芽,挂在柳枝随风摇曳,告诉人们春天的到来。待长到两叶一芽,花蕾快要成熟的时候,就是现在,去到树下,一手抓住柳枝条,一手捏住,顺着往下捋到稍,一枝条的嫩芽和花蕾全都撸在手里,枝条成了光杆。然后再继续下个目标,不一会就够一顿菜的量,树都不用爬。

再重复这层意思:柳丝儿就是柳絮的前身,吃了柳丝儿,再没了柳絮,不担心漫天飞舞。

——柳丝儿的前期处理很关键。

杨柳有个特性,和金银花一样,枝叶味道清苦。尤其是柳丝儿,嫩芽花蕾,聚集了一冬的精华,味道格外的足,也就格外苦。正是这个苦,还不是苦瓜的苦,是很多地区不吃它的原因。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蓝蓝的天空背景绿色柳婷


开封人有着丰富的经验,看如今贾鲁河两岸的柳树,没有一棵是完整的,每天都会见到三五成群的老太太,沿着贾鲁河边巡视柳树,上去就捋,不撸个光秃秃不算完。

前面说过,柳丝儿因为苦味,不可以直接入馔。必须要做前期处理,把苦味去掉,才可做菜。不过也有嗜苦极品的人儿,单冲着那个苦吃它。前期处理也比较好操作,一般三个方法:

⒈保留微苦味道的做法:柳丝儿直接焯水,变色捞起,放入凉水过透,冲漂到完全凉透,捞出沥水,可以做菜了。

⒉不留苦味的做法:焯水到变色捞出放入凉水里漂着,时间为5-12个小时,中间换水5次左右。时间自己掌握,尝到没苦味就好了。

⒊拿回来直接凉水里漂着,做菜时捞出来,稍微焯下就做菜。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柳丝儿菜谱。

柳丝儿入馔,菜谱花样很多,凉拌、热炒、打汤、粉蒸、调馅等。这里列举三个有代表性的:

⒈凉拌柳丝儿。这是一道非常简单还美味的小菜,柳丝儿不论现焯水,还是已经在浸泡着,随时用盐、香油、蒜末、辣椒面,拌了就是,分分钟能吃到嘴。当然各家的味道不一样,主要是根据自己爱好,调拌的材料有增减。

柳丝儿:开封古城开春菜,美味胜香椿,只因身份特殊才不张扬


⒉柳丝儿小炒肉。肉丝或肉片,湿淀粉先抓腌五分钟,热锅冷油滑开后铲出来。再爆香葱姜和辣椒,放入柳丝儿爆炒,没了水气放肉丝,加盐,炒到出香就关火起锅装盘。

⒊柳丝儿饺子馅。柳丝儿调饺子馅,如同荠菜馅,可以比照荠菜馅操作,把荠菜换成柳丝儿就是。这个饺馅一般采用素馅,鸡蛋豆腐柳丝儿,也可以加进虾皮,或者干脆虾仁。如果是鸡蛋豆腐柳丝儿,就三样各等分,放香油和胡椒碎出香,加盐即可。不主张放入鸡精、香料,免得夺去柳丝儿的春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