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會軟骨萎縮,運動過度又導致軟骨受損,如何延長關節壽命?

正常的膝關節的骨骼表面覆蓋有一層軟骨 (民間的說法有叫脆骨的,或者軟骨膜),軟骨的厚度3-7mm不等,先天個人不同,但總的來講軟骨厚的人關節壽命長 (軟骨厚而且結實的人有兩個條件 :一是先天骨骷肌肉發達, 二是青少年有很好的體育鍛煉)。軟骨是分層的,各層間可以發生輕微的位移來緩解壓力和震盪,軟骨和骨之間有一層終板, 終板下有小的血管給軟骨提供營養。軟骨裡面含有水、蛋白多糖、膠原,充滿彈性。

不運動會軟骨萎縮,運動過度又導致軟骨受損,如何延長關節壽命?

人到中年,甚至剛過30歲,很多人的運動系統悄悄地開始衰老了。表現在關節裡軟骨的老化,容易受損。很多人由於經常不參加運動,軟骨缺乏力量的刺激,水分脫失,膠原結構崩解,軟骨逐漸變得薄、脆,喪失了韌性,不耐磨、不抗壓,突然體育運動或者長途旅行爬山,軟骨結構斷裂甚至終板骨折,終板下的血管破裂,刺激滑膜,形成急性滑膜炎,這種軟骨損傷是輕微的,多數可以自愈。但是如果更大的暴力作用在軟骨上,大片的軟骨片或者骨軟骨塊的鬆動、剝脫甚至掉落,會導致劇烈疼痛、腫脹、絞鎖感,這時候可能恢復就很難了,以後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是肯定的了。

我們正常的軟骨稱為透明軟骨,如果發生了軟骨損傷,不作任何治療,通過人體的自身修復,經過休息會在損傷區表面形成纖維軟骨替代,這種纖維軟骨的抗壓力、抗磨損的能力沒有先天的透明軟骨好,但是如果不從事重體力勞動,這層纖維組織還能使用多年。最差的結果是大面積軟骨完全剝脫,磨損脫落,又沒有得到休息,很快形成重度的骨性關節炎,這種現象常見於從事重體力勞動者,在農村經常能夠見到四十幾歲的嚴重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嚴重變形,這種情況下除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外幾乎沒有太好的辦法。

一般來講, 30歲以前的年輕人,軟骨的再生能力還是存在的,損傷後有可能修復。人過中年,尤其是50歲以後,軟骨損傷後幾乎不能再生,多數人嚴重的軟骨損傷會導致骨性關節炎的提前發生和加速發展。因此軟骨的保護十分重要,簡單來講,軟骨需要持續溫和的力學刺激,也就是說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運動,比如說行走,但是不能過度的鍛鍊。這裡有兩個極端的例子,長期臥床不能行走的病人,軟骨萎縮的會很厲害,一旦下地根本無法行走。 足球運動員,在高速運動和高速撞擊下的軟骨會經常受損,很年輕就會出現嚴重的骨性關節炎。軟骨壽命長的人都是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又注意保護不受傷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