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另类“白衣战士”:坚守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一线

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制定《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医疗废物应急收运处置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工作,有序推进各项防控措施。1 月 23 日至 3 月 15 日,全市累计收运处置医疗废物 1715.84 吨,日均处置 32.37 吨。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有一群另类的"白衣战士",他们几乎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 但却冒着风险 , 坚守在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一线,负责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禾正医院、49 个发热门诊以及全市集中医学观察点产生的医疗废物收运与处置工作。

深圳另类“白衣战士”:坚守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一线

▲ 工作人员正对医疗废物收集桶进行清洗消毒。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全副武装"转运 日均处置 32.37 吨医疗废物

3 月 12 日清晨 7 时,雾气还未完全散去。福田区上梅林一处生产基地的空地上,停着几辆厢式货车,身穿白色防护服的柯曾龙与他的同事"全副武装",准备出车,奔向医疗机构收集医疗废物,开启一天的收运工作。

今年 48 岁的柯曾龙是深圳市益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收运工作人员,从事医疗废物收运工作已有 15 年。他所在的公司是深圳唯一一家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受疫情影响,在过去的 1 个多月里,他与收运部的 50 多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转运医疗废物。

深圳另类“白衣战士”:坚守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一线

▲ 柯曾龙在收集医疗废物。受访者供图

6 点半起床洗漱,7 点多出车,将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用多层垃圾袋进行密封,投入收集桶,运往处置中心 …… 这是他每天的工作内容。与往日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面对的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医疗废物应急收运处置工作方案》,同时提请市疫情防控组印发《医疗废物和废弃口罩等安全收运处置工作指引》,确保医疗废物科学高效处置。《工作指引》包括高感染性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指引、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易感染废物收运处置指引和普通市民废弃口罩安全收运处置指引三大方面。

"与其他医疗废物处理方式不同的是,涉及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废物的收集桶必须贴上‘高度感染性废物’标识。"柯曾龙说,疫情防控期间,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重点集中医学观察点产生的高感染性医疗废物,公司安排 24 台专车 54 专人专线收集转运,即到即烧。其他一般性医疗废物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收运。1 月 23 日至 3 月 15 日,全市累计收运处置医疗废物 1715.84 吨,日均处置 32.37 吨。

在他看来,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运输。只有跑得更快,及时处置医疗废物,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更安心。

高温焚烧 24 小时不间断处置医疗废物

看似一趟普通的运输,实际上背后涉及收集、运输、焚烧等各个环节,它关乎着城市的卫生安全,更与疫情防控息息相关。

接车、消毒、卸周转箱、上料、投料 …… 近日,深晚记者在龙岗区红花岭环境园处置中心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将收集回来的医疗废物从车上缓缓卸下,并进行消毒。卸下之后,经自动上料、投料,医疗废物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置。

深圳另类“白衣战士”:坚守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一线

▲ 工作人员在车间里处置医疗废物。受访者供图

今年 35 岁的唐国强是龙岗区红花岭环境园处置中心生产部负责上料、清洗工作的班长。他说,今年,他原本打算回老家陪家人过年,却没想到这个春节让他记忆深刻。受疫情影响,大年三十当天,他就接到任务通知,回到单位上班。

"这次战疫,医护人员冲锋在第一线,我们则在后勤的第一线。"唐国强说, 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人员同样面临着风险。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处置中心工作人员"三班倒",24 小时轮流处置医疗废物。他说,医疗废物需要经过高温焚烧,才能达到无害化处置的效果,处置全程禁止打开周转桶盖,以此杜绝医疗废物对员工的感染风险。

"尽管车间里的温度并不太高,但防护服密不透气,几个小时下来就汗流浃背,衣服经常湿透。"唐国强坦言,每天接触医疗废物,说不害怕是假的。不过,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做好。"你看我们身上层层防护,加之收集桶层层包装密封和消毒,防范措施及个人消毒工作到位,这也让我们对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更有信心。"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