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丨周平:​貼心照護“老頑童”,當老小孩的“媽媽”

周平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ICU的一名護士長助理,正月初一,科室交完班,她主動來到主任辦公室,笑著說:“主任,我就不寫請戰書了,作為重症人,只要感染隔離病房有重症患者就該我上!”


從正月初六開始,周平全面接手感染隔離病房重症組護理工作,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裡,她每天工作時間經常超過12小時。


戰疫故事丨周平:​貼心照護“老頑童”,當老小孩的“媽媽”


如今,剛從抗疫一線退下來輪休的周平,聊起在隔離病房重症組工作的點點滴滴,忍不住溼了眼眶。


在長達1個多月的堅守中,除了繁重的治療工作外,周平還要完成危重患者的所有生活護理,其中護理難度最大的是照顧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但她總以溫馨的行動呵護著病患,“降服”了不肯吃喝還打人的“老頑童”,把隔離病房裡“老小孩”變成“乖小孩”。


貼心照護“老頑童”

病房裡有一名特殊的患者——一位姓鄧的老爺爺,89歲,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和治療下,鄧爺爺結束了一個多月的隔離治療,於3月4日治癒出院。


“這個‘老頑童’,情緒一激動會打人!”周平講述這段故事時仍心有餘悸,一次護士去採血,他把護士的防護面罩都差點打掉了。


剛入院時,鄧爺爺鬧得實在沒辦法,就會按照醫生的囑咐給他注射鎮靜藥物。但是年輕護士對劑量掌握不穩,每次都是周平親自上陣,並密切觀察老人用藥後的狀態。


戰疫故事丨周平:​貼心照護“老頑童”,當老小孩的“媽媽”


除此之外,吃飯也是一大難題。鄧爺爺清醒時有自主進食的能力,但他不肯吃。當他不清醒時,護士喂他也不肯吞嚥。這把護士急壞了,畢竟營養跟不上,就沒有和病魔鬥爭的體力。


剛開始,為保證營養,進食只好插胃管打進去。周平擔心鄧爺爺搞“突然襲擊”,每次需要插胃管時也是她自己上。


“我也怕他搞突然襲擊,難道怕就打退堂鼓嗎?”周平說,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她經常協助護士護理鄧爺爺。“我不可能讓年輕人自己上,必須在我的視線裡,我才放心!


當“老小孩”的“媽媽”

除了照看鄧爺爺的正常起居以外,周平每天還會抽時間到病房跟老人講笑話,或者帶著他在病房的走廊遛彎。


“就是像小孩兒一樣哄!”接觸多了,周平摸索出一套制服“老頑童”的“套路”。


她像帶孩子一樣和鄧爺爺講規矩:要吃飯才可以玩遊戲,要配合治療才可以兩小時遛一次彎。10天后,她和老人混熟,老人也乖乖聽話,配合治療。


戰疫故事丨周平:​貼心照護“老頑童”,當老小孩的“媽媽”


“真得像媽媽一樣耐心。”周平說。老人出院時已很聽護士的話,連家人看來都非常吃驚,“平時在家鬧,家人都沒辦法,直到鬧累了才歇。”


截至目前,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病房共收治了13名患者,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目前在院治療的僅剩1名83歲的老人。


為老兩口張羅生日聚會

鄧爺爺一家是合川人。2月6日,鄧爺爺和老伴吳婆婆在合川被確診新冠肺炎後,次日轉入附屬永川醫院。


2月12日,吳婆婆病情從重型發展至危重型。隨後,經醫院醫務人員的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吳婆婆病情好轉,於2月25日出院。


在治療期間,周平在查房時得知的2月19日是吳婆婆84歲生日,但由於病情不容樂觀,並沒有慶祝。


於是在出院這天,周平組織隔離病房6名醫護人員為吳婆婆補上了這個特別的生日。


戰疫故事丨周平:​貼心照護“老頑童”,當老小孩的“媽媽”


得知老伴兒要出院,鄧爺爺既高興又不捨。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他來到吳奶奶床旁,和醫護人員們一起唱生日歌、吃長壽麵、許願、吹蠟燭。


“我歲數大,也沒什麼願望,謝謝你們救了我和老頭兒一命。”吹滅蠟燭,吳婆婆感動得哭了起來。


吳婆婆叮囑老伴兒說:“你要聽醫生護士的話,他們救了我們,他們很辛苦。”


鄧爺爺笑咪咪的回應:“這蛋糕好吃。”


吳婆婆出院臨走時,回頭看著病床上老伴兒說:“給你們添麻煩了,他在這裡治病,我放心得很!”


排版:黃泳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