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閱讀》-15歲少年和35歲女人的愛恨糾葛


這片子怎麼說呢,看完之後我有點茫然。我不知道導演的意圖在哪裡,著重點在何方。總的來說這不算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但還是令人感動。我更喜歡前半部分,所以我決定評價它的時候分兩個部分。

一個15歲的中學生,在一次回家途中病了,遇到一個35成熟女人的幫助,之後開始了一段忘年之戀,很直接,也沒多少鋪墊,直奔主題。這點符合人性,年輕男孩對成熟 女人總是充滿性幻想,而成熟單身女人對性的要求比較強烈,西方人沒有多少傳統枷鎖的牽絆,說幹就幹,一點不含糊。

《生死閱讀》-15歲少年和35歲女人的愛恨糾葛

第二次小男孩帶著花去感謝女人,在女人換衣服的時候偷看,被女人抬頭髮現了,就中國人而言,有偷看的勇氣,但被發現了,第一反應應該是迴避,裝作沒看到。而小男孩的目光是勇敢的迎了上去,勇氣可嘉,接下來他又連滾帶爬的跑了。

跑了還會回來的,回來後主動權交接,女人不但偷看小男孩洗澡,最後赤裸裸的勾引,就我看來,小男孩在這場情愛段落的表現冷靜了點,也許是我15歲的年紀沒這個福氣遇到這樣的事情,至少是一種餓虎撲食的衝動。15歲的年紀男孩,身體像高速列車呼嘯著發育,荷爾蒙熊熊的燃燒,記得我在那個年紀,夏天走在街上,下面會莫名的挺起來,越是努力的想放鬆,效果卻越相反。有時候就用書包或者書檔著。總覺得身體裡有東西往外蹦,卻沒有缺口。雖然我也經常坐在一個地方發呆,但從來沒有成熟女性關心過我,可能我長得太平庸了。電影裡這位德國小男孩很帥,盯著女人飢餓的眼神,也像一匹長得很帥的狼。

《生死閱讀》-15歲少年和35歲女人的愛恨糾葛


在這部電影裡,我到認為35歲的女人跟15歲的小男孩在身體上挺相配的,他們做愛的畫面像一場健康的運動,我沒有覺得噁心,也沒有情色的瀰漫。成熟女人可以與小男孩相配,勝於一個老頭牽手小姑娘。

小男孩的情感很純真,受了委屈會哭,無時無刻不想念。初戀總是那麼不顧一切,對於同班同齡的漂亮女同學的熱情也視而不見,心裡想的就是下課回去做愛。回想一下,男人在年少時候,似乎總是對成熟女人興趣盎然,忽視同齡的或者更小的。我在剛進高一的時候也還是這樣,一個剛畢業的音樂老師,同班的男生興趣都比較大,那時候住讀。在一個黃昏,我們三個同學爬上女生宿舍旁邊的電線槓,就為了偷看音樂老師洗澡,結果電線槓年久失修,經不起三個年輕人得折騰,竟然倒塌了。

其實真是情況是這樣,一個人爬上去了,說看到了,第二個又上去了,說真的看到了。我是第三個,當我爬到一半的時候,電線槓倒塌了。結果不用說,請家長,全校點名批評。我心裡別提多冤枉,因為我什麼都沒看到,一個人被大家認為是流氓,但沒做過流氓的事情。在那之後,每次音樂老師看到我們三個,都下意識的有一些輕微的肢體動作,形容不出來,感覺就是一種本能的提防,好像我們眼神已經穿透了她的衣服。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她很純潔。

人們都說,三歲看到老,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從結果來看,當初爬得最高的那位同學,現在成就最大,我不用說了,肯定是最差的一個。早知道是這種規律,當初我死活也要第一個爬上去。

《生死閱讀》-15歲少年和35歲女人的愛恨糾葛


在小男孩的眼裡,成熟女人就是天使,是他生活的全部。他會盯著她說:你討厭我嗎,原諒我嗎,愛我嗎。這完全是一個初戀中少女的表達。第一次發現,男人的青澀也這麼動人。

成熟女人不識字,喜歡叫小男孩帶書來讀給她聽,有歷史有小說,這個場面很感人,兩個人除了肉體之外有了更多心靈的牽連。我以為,他們這樣過一生也挺好,只要沒有世俗的阻擾。不過成熟女人似乎對小男孩不是愛情,也許只是生理的需要。走得很突然。就這麼,一場美好的戀情宣告結束。看著人去樓空之後的房間,小男孩木然之後,躺在他們曾經的床上,臉貼在床單上,失落的尋覓回憶。我......有點心痛,這個畫面很動人,那是少女的情懷,少男的落寞。

《生死閱讀》-15歲少年和35歲女人的愛恨糾葛

.................................................................

小男孩就這樣被拋棄了,誰也不知道成熟女人去了哪裡。幾年之後,小男孩上了法學院,在教授的帶領下參加了一場庭審,對二戰中一個納粹集中營獄卒的審判,在其中小男孩看到了成熟女人,應該說先聽到了她的聲音,這個女人曾經是他的全部,“因為愛,靈魂更加豐滿”,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現,這裡情感上的起伏衝突是非常大的,但顯然這位很年輕的男演員在做愛方面比較得心應手,在表現內心情感衝突收放方面還比較稚嫩。雖然他很努力。

《生死閱讀》-15歲少年和35歲女人的愛恨糾葛

在眾人眼裡,成熟女人及其同夥就是殺人犯,十惡不赦,大逆不道。甚至小男孩的同學說,想親手殺死她。外界的壓力和內心對成熟女人的關懷交織折磨著小男孩。

看到這裡我有個疑問,成熟女人及其同夥一起工作了這麼多年,竟然不知道她是文盲嗎?西門子公司會招一個不識字的人?成熟女人的同夥最後一致栽贓那份害死無數猶太人的報告是成熟女人起草的,而要面子不願丟臉的女人竟然承認了。這種後果可不是多坐幾年牢獄那麼簡單,直接變成了其中最大的惡魔殺人犯,會被整個西方社會唾棄,而其他人僅僅是執行而已。有這樣死要面子的人??

對於這樣一部獲得過奧斯卡的電影,竟然深藏一段這麼扯淡,有違人類正常意識形態的行為。除非她自知罪惡深重,決心一死。但從她在法庭上的表現上看,她冷靜坦然的反駁法官的提問,“如果當時是你,你會如何做?” “那種情況下,那樣做是工作職責(大意)”,顯然,她只認為她在做一份工,盡一份職,而不是故意殺人犯。

由此可見,細節決定不了成敗,什麼也決定不了。主打方向是好的對的,整體是飽滿的,就夠了。奧斯卡評委也經常忽略細節。這種偶爾細節上的不靠譜,我到認為是好萊塢電影裡通病,幾乎 所有經典大片都有。反過來說,沒有這些細節的牽強,就烘托和培育不出隨後的高潮和經典。太正常了沒有高潮,太循規蹈矩了出不了英雄。

小男孩知道女人不識字,告訴了教授,但最後沒有成為法庭上的證供,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幫助這樣一個全民公敵,反人類罪犯,其中的風險可想而知,搞不好自己也得臭名昭著,西方社會每每在關鍵 時刻湧現過無數捨身取義大義凜然的英雄豪傑,但小男孩還只是一個普通人。

《生死閱讀》-15歲少年和35歲女人的愛恨糾葛


但這種愧疚感會伴隨他的後半生,畢竟是曾經深愛過的女人,眼睜睜看著她被判終身監禁。才有了隨後的鴛夢重溫,已經成年的小男孩,找來很多書,很多小說,口述著用錄音機錄下,這可是個體力活,一本本沉甸甸的書,光看一篇都挺費勁。我想,是愧疚感和曾經的愛在支撐著他。而這些錄音,也給監獄中女人死灰的生命帶來希望,身處黑暗禁錮的鐵窗,蒼老的生命發出了新芽,這也許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滿足的時期,她學會了識字,一輩子沒打算識字,在人生最後的時刻勇敢的拿起了筆,學會了寫信。

對於她們的未來,小男孩無疑內心是矛盾的,人都是自私的,任何曾經轟轟烈烈要死要活的愛情,都經不起歲月的燃燒,時過境遷,即使死灰復燃,那也是曇花一現。已經成為律師的小男孩,有事業有地位,錦繡前程。他會選擇和一個白髮蒼蒼的殺人犯再續前緣?

我曾經看過一篇知青小說,說一個男人,在學生時代是造反派頭頭,有個女同學暗戀他,一次他不小心摔碎了一枚毛 像章,這在當時是死罪,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女同學勇敢的站出來替他承擔了責任,然後被遊街,被剃頭,在女同學被關進黑屋子後,男人偷偷去看了她,接吻,擁抱,也許還有山盟海誓。很多年後,改革開放之後,男人已經是成功人士,女同學已經瘋了住進了精神病院。男人再度去看她,只從女同學偶爾的一次放聲大笑中找到了曾經美麗的容顏。醫生告訴他,這個病不是不能治好,但需要有人長時間的關懷和照顧,男人最後走出精神病院的時候,未來的美好生活,錦繡前程打敗了曾經的山盟海誓。

上天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那些曾經勇敢的,堅強的,無私的,奉獻的,美麗的,飽含深情的,眼泛淚光的容顏,大多都成為別人回憶錄裡默默的一頁。

《生死閱讀》-15歲少年和35歲女人的愛恨糾葛

小男孩似乎還在矛盾著,最後接受監獄管理員的建議,為即將出獄的女人找好了工作住處,女人出來之後他們如何,我不知道,估計小男孩自己也很茫然。

多年分手後的第一次面對面,在監獄裡,女人激動的伸出手,但發現男人已經不是過去的男孩了,又失望的收回了手,分手時想擁抱一下,最後沒有勇氣,男孩似乎也沒有給她機會。這個時候,女人肯定是感覺到了,即使出去,他們也沒有她想象中的未來,她這樣一個全民公敵,離開了監獄將更加難以生存和麵對社會。結束生命是對大家最好的方式。至少在小男孩內心還有美好的回憶不會被將來兩個人勉強的生活破壞。

女主角是主演泰坦尼克號的溫絲萊特,演得很好,很有層次感,小男孩演得也不錯,成年後的男人一般。

最後,我們再次回到電影的開始,一個男孩回家途中生病了,一個成熟女人給予了他關懷,一個故事開始了。開始很美好。但,許多美好的開始註定要承受結局的痛苦和無奈,有時候,我們無處可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