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专利中国占比36%,这项战疫“硬核”专利中美比肩

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IP”)近日发布的专利大数据检索分析报告《科技“战疫”专利洞察》显示,中国和美国在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方面专利申请量居前,在这一有望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制的“硬核”技术专利上,中美呈现比肩之势。

授权专利中国占比36%,这项战疫“硬核”专利中美比肩

全球单细胞基因测序相关专利申请与授权专利地域分布

报告撰写专家介绍,新冠肺炎亟需特效治疗药物,利用康复期病人血浆治疗虽初见成效,但大规模使用受限,而康复期病人血浆中实际起治疗作用的是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研究显示,高通量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对于筛选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具有独特优势,也因此成为研制新冠病毒抗体、疫苗时极为重要的“硬核”专利。

北京IP通过专利大数据检索分析发现,截至2020年2月29日,全球共有216件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相关专利申请公开,其中38件获得授权。这些专利申请地域布局涉及11个国家或地区。

报告分析显示,中、美两国在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居前。中国专利申请量79件,美国43件,两国公开专利申请量之和占全球总量的74%,但在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尚无相关专利申请。授权专利地域布局仅涉及7个国家或地区;美国授权专利数量15件,中国14件。结合最早专利申请日来看,美国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发展略早于中国。

从专利申请量来看,美国的哈佛大学与细胞研究公司在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相关专利申请规模全球领先,可见二者创新实力突出。其次是麻省理工大学、博德研究所、贝克顿·迪金森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亿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与美国富鲁达(Fluidigm)公司专利规模全球并列第六,北京大学位列第九。可见三者在国内单细胞基因测序领域具有相对竞争力。

来自北京市科委的消息显示,今年2月在北京市科委协调支持下,谢晓亮团队联合北京佑安医院、北京义翘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采用高通量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找到了新冠肺炎多种全人源抗体,有望制备特异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的高纯度中和抗体。

北京IP通过发明人分析发现,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领跑者哈佛大学的24件相关专利申请中,有13件由谢晓亮参与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九的北京大学的7件专利申请中,有4件由谢晓亮参与发明。

而从全球排名来看,谢晓亮仅次于细胞研究公司与贝克顿·迪金森公司的发明人团队。谢晓亮作为发明人的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相关专利申请共17件,可见谢晓亮团队在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方面实力强劲。

不过,北京IP专利大数据分析结果也提醒,谢晓亮团队作为发明人的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相关专利申请主要布局在中国境内(5件),境外布局涉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专利局(EPO)、印度以及中国台湾等6个国家和地区,而所述的欧洲专利已失效,未来需加强海外专利布局,并扩大产业化合作范围,以加速并扩大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在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治疗中的转化应用,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