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扇公主為什麼有芭蕉扇這種超出規格的法寶?

鐵扇公主,又名羅剎女,是《西遊記》中重要的女性角色。她是牛魔王之妻,紅孩兒之母,是一個集女性、母性和妖性於一身的複雜形象。但是鐵扇公主的身上卻有很多謎團,她是魔王之妻,妖怪之母,又是“自幼修持的女仙”,那她究竟是仙是妖?她的神通並不如何高強,但為何卻手持“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芭蕉扇?

要解決這些疑問,需要分析鐵扇公主的形象源流。

一、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從何而來?她竟然曾是風部祖師

《西遊記》創作於明朝,一般認為其作者是淮安人吳承恩。而類似《西遊記》這樣的話本小說,並非由吳承恩一人從無到有創作出來,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成型過程。其分支故事不斷髮展、不斷成熟、不斷完善,最後在一個作者手中完成統一的創作。

那麼在更古老的“西遊”故事裡,我們能否發現鐵扇公主的身份密碼呢?

我們首先介紹一下與《西遊記》成書的歷程。

最早的西行故事始於玄奘自己創作的《大唐西域記》,進而其弟子慧立本有基於《西域記》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此時僅是傳記故事,並無神魔參與。到了宋朝,首次出現了“猴行者”幫助唐僧西行,降妖除魔歷險的版本,最具代表性的是成書於宋朝末年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朝時西遊故事的蓬勃發展期,片段式的西遊故事雜劇種類繁多,但是存世的系統化的作品不多,最重要的作品是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元朝開始,話本小說的創作也開始發展,有了內容豐富、細節生動但並未傳世的《西遊記平話》。最後,才形成了古代神魔小說的集大成者,吳承恩《西遊記》。

鐵扇公主的故事最早出現於元朝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中。這裡的鐵扇公主形象與我們熟悉的大不相同。

《西遊記雜劇》第五本第十九出“鐵扇兇威”中,她自述身世說:“妾身鐵扇公主是也,乃風部下祖師,但是風神皆屬我掌管。為帶酒與王母相爭,反卻天宮,在此鐵嵯山居住,到大來是快活也呵。”

《雜劇》中鐵扇公主的身份變成了“風部下祖師”,掌管所有風神,神通廣大。她的家世,是驪山老母的姐妹、孟婆的師父。而且性格逍遙自由,因為在蟠桃宴上喝酒與王母鬧翻,就“反卻天宮”,來了人間。後面又補充說,因為她管風五行屬木,西王母五行屬金,所以在天宮爭執裡才會失敗。但是失敗了又怎麼樣呢?在人間一樣快活。這裡的鐵扇公主是一個神通廣大、瀟灑自在的風神。

正是風部祖師的身份,所以《雜劇》中的鐵扇公主才擁有可以滅火的寶物——“這扇子六丁神巧鑄成,五道神細打磨,閻浮間並無二個,上秤稱一千斤猶有餘多。管他二十四氣風,吹滅八十一洞火,火焰山神見咱也膽破。”這裡介紹這把鐵扇是六丁神鑄成,天下無雙的法寶。還並沒有“芭蕉扇”這個名稱。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雜劇》中的鐵扇公主除了來歷與《西遊記》不同外,她與紅孩兒的故事也並無關係。與《西遊記》中為子報仇的故事不同,這裡的鐵扇與孫悟空不睦,拒絕借扇的原因則是孫悟空出言調戲,才造成了衝突。孫悟空也並沒有從她手中騙到扇子,而是藉助水部諸神熄滅了火焰山。

隨著吳承恩《西遊記》的創作,擁有反抗精神,鬧了蟠桃會的鐵扇公主的形象與花果山齊天大聖的形象起了衝突,於是這段故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鐵扇公主不再是逍遙自在的風神,卻成為了牛魔王之妻、紅孩兒之母,身上多了更多女性的柔弱和單純,也多了母親的勇敢與堅強。

但是她的扇子被保存了下來。為了與整部作品的基調對應,扇子的來歷也被改成了“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這樣就和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從師尊太上老君處盜來的紫金紅葫蘆等法寶的來歷相似,使整部作品前後照應,更加完整。

不過,要是因為這個就懷疑鐵扇公主與太上老君有什麼交情,就誤會了作者創作的用心了。


鐵扇公主為什麼有芭蕉扇這種超出規格的法寶?

鐵扇公主


二、鐵扇公主的女性“風神”形象源流

《雜劇》中鐵扇公主的形象解開了《西遊記》中芭蕉扇的謎題,那麼,《雜劇》中的鐵扇公主形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試對此進行簡要分析。

《雜劇》中的鐵扇公主是一位“風部下祖師”,掌管所有風神。《西遊記》中還有一位風婆婆,法寶是風口袋,在孫悟空車遲國求雨時出現。與吳氏《西遊記》成書時代類似的《封神演義》中也有一位拿著風口袋的風神,叫做菡芝仙。死後魂投封神臺,被封為二十四位雷部正神中的助風神。都是女性形象。

這說明元明時期女性風神形象十分普遍,但是風神最早出現的文獻中,卻並不是女性,而是一隻鳥。

《離騷》中,有“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 王逸注:“飛廉,風伯也”。洪興祖《楚辭補註》: “《呂氏春秋》曰,風師曰飛廉。”飛廉就是風神。那什麼是飛廉呢?東漢應劭註解說: “飛廉,神禽,能致風氣。”飛廉在這裡是一種神獸。《史記索隱》引郭璞說: “飛廉,龍雀也,鳥身鹿頭者。”漢武帝時曾經建造飛廉觀,就是因為上面放置了一個銅飛廉。可見在秦漢時期,風神飛廉的形象深入人心。


鐵扇公主為什麼有芭蕉扇這種超出規格的法寶?

敦煌壁畫中的飛廉形象


先秦到漢初的風神形象還帶有原始信仰的意味。到了兩漢時期,風神更深入人心的形象是男性的風伯。男性神風伯的形象廣泛地出現在漢畫像石中。

如山東省微山縣出土畫像石中,就描繪了風伯的形象。畫面描繪了西王母朝賀的主題。左側是西王母,上方是三青鳥,中間還有九尾狐、燭龍、羽人、蟾蜍、三足烏等形象。最右側上面是風伯在吹風,下面是神農氏。類似的漢畫像石還有山東武氏祠、江蘇銅山縣洪樓等,風伯的形象均為男性。另外,風伯也被認為是二十八宿的箕宿,星宿形象不分男女,略過不論。


鐵扇公主為什麼有芭蕉扇這種超出規格的法寶?

山東省微山縣出土畫像石(局部)

那麼風神是什麼時候變為女性的呢?

現存最早的類書,始作於曹魏成書於唐朝的《北堂書鈔》中,援引據說是姜子牙的作品《太公金匱》,提到了風伯的名字:“風伯名姨”。這個名字的來歷不可考,大約是與早期黃河神“馮夷”的神話,由於讀音相似有了一定的融合。隨著“風姨”名字的出現,女性風神的形象就漸漸佔據了主要位置。

唐傳奇《博異志》中,記載了“崔玄微”的一則故事。講述了天寶年間有一個叫做崔玄微的讀書人,遇到幾個女子來歇腳,有綠色衣服的楊氏,青色衣服的李氏、陶氏,緋紅一福的石醋醋等十幾個人。後來又來了一位叫做封十八姨,像謝道韞一樣有林下之風的女子。封十八姨和石醋醋在崔玄微這裡鬧翻,不歡而散。石醋醋就委託崔玄微在新年的第一天用諸幡保護眾人。到了日子崔玄微沒看到這些女子,卻看到東風颳地,而在他的朱幡保護下,院子裡的花安然無恙。他才明白原來這些女子都是花仙,而那位封十八姨,就是風神。

除了風姨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女性風神角色,比如《雜劇》中鐵扇公主說她是孟婆的師父,這裡的孟婆不是冥界燒湯的老婦,而是南方的一位風神,據說在北齊時期被人信仰。其事蹟記載可見於明朝的《留青日札》一書中。但是該書距離北齊太遠,時間的可信性並不太高。但卻證明了女性風神的角色已經流傳開來。


宋范成大《嘲風》詩:“紛紅駭綠驟飄零,痴騃封姨沒性靈。”

元張可久《水仙子·春晚》曲:“日高初睡起,掃殘紅怨煞風姨 。”

都描寫了一位不解風情,耀武揚威的女性風神形象。這些神話形象後來進入雜劇與話本創作中,就逐漸產生了敢於和西王母鬧翻、大鬧蟠桃會的鐵扇公主形象。

在經典作品中,典型作品形象的形成,一般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由於一把芭蕉扇,就去探究太上老君於鐵扇公主的秘辛,看似有趣,實則無用。我們從楚辭裡的飛廉,講到唐傳奇的封十八姨,再到鬧蟠桃會、鬥西王母的早期鐵扇公主,難道不比毫無根據地挖掘八卦更有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