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甘正傳》講了哪些人生道理?

小鼻屎


  

電影《阿甘正傳》講了哪些人生道理?《阿甘正傳》是第67界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儘管二十多年過去了,任然是一部很值得全家一起觀看的電影。

  故事裡阿甘被認為是個傻子,其實他只是比較單純、木訥、反應慢半拍。但是阿甘也有他擅長的事比如奔跑。

  通過奔跑阿甘獲得了他的大學學位、國家榮譽獎章,只要堅持做自己擅長的事一定能獲得成功。

  守信是人重要的原則,在部隊時阿甘答應布巴退伍後去捕蝦,阿甘成為了捕蝦船主。

  愛是沒有理由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對方幸福。

  最重要的,沒有人天生是傻瓜,只有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有什麼好看的


第一次看《阿甘正傳》,我為片頭和片尾的那片羽毛而困惑,導演以這片羽毛作為開幕式和閉幕式,究竟是在表現什麼意思呢?想來想去,覺得羽毛像是阿甘的思緒,就沒再深究下去了。今天看完之後,我強烈地感覺到一片飄到地上的羽毛就像一個降臨到人世的生命,這片羽毛在廣袤的天空中飛行,無論它“是命中註定,還是隨風飄零沒有定數”,你無從知道它會在何處落地。人生也是一樣,就像阿甘的媽媽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會成為阿甘的媽媽,就像阿甘一開始並不知道上帝給自己的智商只有75,就像丹上尉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要忍受失去雙腿的痛苦一樣。



對上帝不公的怨恨,也許是人類精神痛苦的一大來源。而這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你爸爸是當局長的而我爸爸是掃大街的;你讓你朋友陪你去試鏡結果你朋友被導演看中成了大名星而你卻落榜了;單位裡要幹部年輕化了劃了47歲年齡線我因為早生了三天被“咔嚓”關在門外;買房子比鄰居晚三年就要多花幾十萬元人民幣……碰到這樣的事,世間幾人能真正豁達超脫?就像被截去下肢的丹上尉,為何要用最粗魯的語言辱罵上帝,為何宣稱要“吸取政府的奶水,直到吸光為止”?因為當時的他沒有認識到,自己必須“承認自己是個殘疾”,就像阿甘“承認自己是個傻子”。

當有一天,我們終於明白自己必須正視這些既成定局的事實時,怎麼辦? 阿甘的媽媽是這樣回答的:“別讓別人說他們比你強,如果上帝要讓人平等,他就應該給所有人都戴上腳箍。”

我告訴自己:可不要覺得這個答案很簡單,這就是讓生活美好起來的第一步啊。

那麼,下一步呢?




阿甘成為捕蝦船長和百萬富翁後,一心為綠弓鎮的草地免費割草,晚上一個人待在空房子裡,經常想起Jenny。有一天,他正在割草,Jenny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兩個人快樂地生活了幾天,可是有一天早上阿甘起床,發現Jenny已經不見了。吃驚之後,阿甘忽然有了跑步的衝動。於是,他從這片土地跑到那片土地,從這個海邊跑到那個海邊。他說,“媽媽說過,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過去。我想,這就是跑的用意。”

該忘的,就忘了吧,往前走,我還將嚐到新的巧克力,雖然我“永遠無法知道下一塊是什麼滋味”,但是,那些巧克力就是我的希望啊。

阿甘媽媽的寓言可能並非天衣無縫——比如她說,“錢夠用了就行,多餘的錢只是擺闊。”俗話說“強者自救,聖者渡人”,我想有人會指出,我們對阿甘和對另一些人的期待值是不一樣的:對於阿甘而言,既然上帝讓他以跟別人不太一樣的方式降臨在這個世界上,他的使命便應該是過好自己的生活,於社會無害,善待自己的朋友和親人,如果你對他還懷有更多的期待,那就未免太過苛刻了;然而,這個世界確實需要一些不止追求“錢夠用就行”的人,比如像辛德勒那樣的天降大任者,儘管他追求“多餘的錢”的最初動機也是擺闊,但最終“擺闊”只是成了他為適應遊戲規則而不得不佩的護身符。

這樣說來,她的話確實存在“侷限性”。可是我相信,我們這些生活在喧囂浮華中的人確實有必要聽聽這句話——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的生活並未脫離“擺闊”或者看他人“擺闊”的窠臼。電影中不僅通過這句話,還通過阿甘和貌美如花的女主角Jenny、和才華橫溢的甲殼蟲樂隊主唱約翰·列儂、和風雲一時的歷任美國總統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福特、里根等人物命運的對比,來揭示這樣一個主題:對於生活,樸實若愚的態度也許反而是種大智。

回憶阿甘和Jenny之間的幾次聚散,每次都是Jenny主動離開阿甘。儘管阿甘是想盡自己的努力保護她不受傷害,但她始終覺得阿甘和她之間的差異太大,無法共同生活,除了她一生中最後那段與阿甘攜手共度的短暫時光。讀大學後兩人有一次呆在Jenny的宿舍裡,她對他說:“I want to be famous.”(我想出名。)不久後,Jenny穿大學校服為《花花公子》拍照,被學校開除,成了酒吧歌手。再後來,她迷上了迷幻藥,漫無目的地在各州流浪,結交各色的陌生人,儘管她打扮得越來越豔麗,但對生活卻越來越絕望。最後,患上不治之症的她終於決定和阿甘以及他們的孩子一起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是Jenny問阿甘在越南打仗害不害怕,阿甘剛想說有時候怕,但又收了口,改說起他在越南和美國各地看到的最美麗的風景:我看到在越南有時候雨停得久了,夜裡有星星出來,天空一閃一閃的很好看;我看到太陽下山前的海灣,水面上有千萬片閃光;我看到那山中之湖,水好清澈,就像有兩片天,一片疊一片;然後在沙漠,日出的時候,我看到天之涯地之極,美極了……聽得入神的Jenny不由地感慨:“真希望我當時是跟你一起在那裡。”阿甘握住了Jenny的手:“親愛的,你那時是跟我在一起。”

我不知道,一個“傻瓜”為何能說出這些話,是否愛生出的巨大力量真能大幅提高“傻瓜”的智商,還是這只是好萊塢這個“造夢工廠”演繹的藝術傳奇?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寧可相信那不僅僅是夢。和阿甘相比,Jenny有著雄心勃勃的青春,但卻迷失在沉淪的精神世界裡,幸福對她而言來得太晚,也太短暫了。應該說,Jenny的生活是他們那一代人年輕時的縮影,他們冷對政府,抗拒宗教,鄙視權威,他們彷彿遺世獨立,以服迷幻藥、浪跡天涯、群交等叛逆的行為來對待社會,但當狂熱的年齡過後,回憶時嚐到的多是苦澀的滋味。那股時髦的巨浪並沒有襲到阿甘,他只是跑步、當兵、打乒乓、捕蝦,安安靜靜地過自己比較“落伍”的日子,但也因此擺脫了Jenny他們時常面臨的那些噩夢。導演是不是想說,無論時代怎麼變,生活的本質是一樣的,它就是那麼樸實,我們也應該樸實地對待自己的生活?

且讓我再回憶一下阿甘和幾位美國總統的對話:

阿甘和他的乒乓隊隊友們載譽歸來,肯尼迪在白宮接見了他們。阿甘說,見肯尼迪的好處是“有好東西吃”。當時,他大概喝下了15瓶飲料,當肯尼迪問阿甘的隊友們“感覺如何?”的時候,其他人都說:“很好!”只有阿甘回答:“我想尿尿!”肯尼迪大笑說:“我只相信他說的肯定是真話!”

阿甘作為越戰立功的老兵接受約翰遜總統嘉獎。約翰遜問他:你的傷口在哪裡?阿甘說:在屁股上!約翰遜附到他耳邊說:說實話,我很想看看你的傷口,那一定很好看……阿甘眼珠子直瞪瞪地盯了約翰遜十秒鐘,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轉身脫下褲子,把傷口展示給約翰遜看。約翰遜哭笑不得,下意識地冒出句“見鬼!”

尼克松接見阿甘時問他,肯尼迪接見你時是住什麼酒店?阿甘如實回答。尼克松親切地說:好,這次你會有更新、更好的酒店住的。

……

電影中還插播了好幾段關於美國總統命運的歷史畫面:肯尼迪、里根被刺客槍擊,尼克松因水門時間下臺……總統伶牙俐齒,風光無限,周圍卻危機四伏,充滿疑心、謊言和焦慮;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愣頭阿甘則依然過著自己生活樸實舒心的生活。我猜導演的意思,或許是說當總統是“擺闊”了。

朋友說,煩躁的時候看《阿甘正傳》,能讓他安靜下來。我想,如果把不同的電影比成不同的植物,《阿甘正傳》就是一株不怎麼引人注目卻給人帶來清涼的薄荷吧!


小浩撩影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事之前不要考慮那麼多,什麼得失成敗,利益糾紛。我想做這件事了,就埋頭苦幹,永不放棄,代表了一種執著精神,也是當時美國,在二次大戰之後,經濟重建,宣傳的美國夢。

《阿甘正傳》於1994年上映,故事講述了,阿甘從小智力低下,常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負,他母親就要鼓勵他,自強不息。上天給你關上1道門,會給你打開一扇窗。阿甘有一個特殊技能就是不停的奔跑,也不覺得累,他跑著進了大學,他跑得成了橄欖球運動明星,他跑著去見美國總統,他跑著在越戰中,救出自己的戰友。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執著,是一種本能,不是刻意讓自己要這麼著。他頭腦簡單,智力低下,在這裡成為他的優勢,傻人有傻福,做什麼都能成功。

這部電影一經上映,收穫好評如潮,獲獎無數,這是一部很好的勵志片,各大網站的評分都很高,當人們都執著於成功的時候,為名為利,使出各種手段,相互算計,相互拆臺。阿甘卻用自己簡單,執著,輕輕鬆鬆獲得了這些,看完這部電影會受到感染,振奮。





旭日中天7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幫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回答。

《阿甘正傳》講述了阿甘正傳的勵志故事,一個先天智力缺陷的小鎮男孩,通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足球明星、越南戰爭英雄、世界級乒乓球運動員和商業大亨。看完這部電影后,我也思考了為什麼:天生智商只有70的阿甘能活得這麼快樂?你可以有一個美好的生活與朋友和愛人。是真的阿甘是被祝福的,還是因為阿甘有一些好的品質?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會選擇後者。那麼阿甘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積極樂觀,相信美麗

福雷斯特是個智障,很小便失去了父親,福雷斯特身邊的人欺負他,嘲笑他,態度惡劣。但面對這些,阿甘並不沮喪,他始終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他喜歡思考,喜歡看鳥兒發呆,喜歡吹口琴。

2.真誠

面對他的愛人珍妮,福勒斯特總是默默地關心她,保護她。他支持並尊重珍妮的選擇和愛好。當珍妮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是在那裡。當阿甘得知珍妮嫁給了別人,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他選擇了安靜地離開,並真誠地祝福珍妮。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在戰場上,阿甘會冒著生命危險把他受傷的戰友帶回營地。他的戰友阿布死後,他主動承擔起照顧阿布父親的責任。當福雷斯特的生意成功時,他幫助每一個幫助他的人。他還把公司的利潤分給了珍妮和他的孩子們。百分之十給阿布的父親,百分之十給他的母親。

3.專注工作,執行力強

阿甘非常專注。為了一道數學題,我會忘記吃飯或睡覺。在球場上,他會盡他所能的去拼搏。在戰場上,他會不顧自己的安危,竭盡全力搶救受傷的戰友。阿甘說他今天要做的事,決不拖到明天。

4.堅持不懈,永不放棄

對於只有70歲的阿甘來說,他所做的一切付出的努力都是常人的百倍。他的成功離不開他堅強的毅力和不放棄說話的高尚品質。他是那麼傻的堅持,傻的努力,傻到極致,“傻”成就了他精彩的人生。

上述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個人理解和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幫助到每個人,同時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喜歡我的分享。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更好的答案,請分享你的評論,並一起討論這個話題。在此我祝願大家心想事成,天天開心,萬事如意!



貴州米飯哥


您好,非常高興能夠為您分享自己的觀影體驗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生道理。首先,阿甘正傳這部影視鉅作,是我當初學生時代有了第一次的觀看,還是在我們班英語老師的帶領下觀看的,因為當時學習壓力十分緊張,這部電影又比較適合給學生觀看,因此,我們老師就組織我們看了。從第一次到現在我一共看了五次,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驗。下面是我從中提煉出的人生道理:

1.堅持不懈,必將勝利

看過的小夥伴肯定知道阿甘的毅力是多麼堅強,一個人,經歷了風風雨雨,恰恰由於阿甘的不太聰明,也註定阿甘遇到問題都不會選擇逃避,而是始終堅持堅持,再堅持。正是由於他的堅持,困擾他多年的腿疾也得以痊癒。第一次看的時候我總認為上天對阿甘如此殘酷,但是後來我不那麼認為了,也許堅持這種品質正是上帝給阿甘開啟的另一扇窗戶。

因此我們不論有多麼聰明,不論自己能否會取得成功,你只要堅持不放棄,那麼好運氣自然而然會找向你!影片最後,通過阿甘不斷在奔跑也可以看出,人生就像場馬拉松,別放棄,自然會走到終點。

2.安分守己,吃虧是福

相信大家小的時候家長一定告誡過我們,不要害怕吃虧,吃虧是福。我們小時候肯定體會不到這句話中蘊含的道理。之前的我儘管不喜歡佔便宜,但是也很不願意吃虧。我認為聰明人為什麼要願意吃虧呢?那不是傻子才會乾的事情嗎。

但是隨著後來慢慢長大,我逐漸懂得了,放下是一種更好的前進方式,就像阿甘一樣,不爭不搶,是你的永遠是你的。古人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你的默默無聞必會為朋友上司所看到。所以不要過分在意一時的得失榮辱,要拿得起放得下,能吃虧,生活一定不會虧待你。

以上是我的觀影過程中所悟到的人生道理,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我們作為一個正常人,道理都明白,但是究竟如何選擇,如何做,始終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最後,祝願大家每個人都平安健康,謝謝你們的閱讀,也期待與你們交流不同的看法!


德馨影視


你好我是看電影頻道,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電影《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雖然講述的是阿甘這個人的一生,但透過這部電影,他卻告訴了我們三個非常有價值的人生道理。

第一個道理:命運雖然存在不公,但是我們要努力讓自己發光

在故事的最開頭大家都知道了,阿甘與別人不同的地方:他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腿部有殘疾,而且智商還不到75,都達不到最基本的入學標準(入學標準是智商達到80)。

為了能夠讓他和正常孩子一樣去上學,阿甘的媽媽不惜出賣色相來幫他獲取了入學的資格。而且在阿甘的成長過程當中,母親給予了他足夠的愛,不僅讓他成功地走入了大學,還讓他成為了橄欖隊的隊員,最後受到了美國肯尼迪總統的接見,還成為了以捕魚捕蝦發跡的商人。

阿甘成功的經歷,也給了曾經在小時候嘲笑他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命運對他是非常不公平的,不僅讓他失去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也讓他達不到正常人的智商。

可是阿甘並沒有向命運低頭,最重要的是阿甘的母親也沒有放棄他。可能阿甘並不理解,所謂的努力和奮鬥究竟指的是什麼意思,但是他的積極和樂觀最終讓他走向了成功。

第二個道理:奔跑不是逃避,也許奔跑的盡頭就是邁向成功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以大量的場景描寫了阿甘在跑步方便的特長。小時候的他因為腿部殘疾而不得不戴上矯正器,但是他卻一直受到同齡小夥伴的嘲笑,甚至是欺負。

當他被一群壞小子欺負的時候,阿甘心愛的女孩珍妮無能為力,只能夠不停地告訴阿甘:“快跑!用你最快的速度跑!”

從這個時候開始阿甘發現了自己在跑步方面的天賦,在長期的奔跑當中,他不僅跑壞了矯正器,而且還成功地逃脫了另一群壞小子的欺凌。

之後他也因為,誤打誤撞跑進了一場大學生橄欖球的比賽當中。當時的阿甘只顧著自己跑步,完全打亂了整場比賽的節奏,不過卻被橄欖球教練相中。憑藉跑步這個特長,阿甘順利進入了大學,還在橄欖球聯賽當中一舉成名。

之後阿甘進入了軍隊並且參加了越南戰爭,當時的阿甘上了戰場之後不會用槍,但是他卻用他的雙腿再一次逃脫危險。他不僅跑出了戰場,而且還幫助朋友和隊長一起逃脫。

雖然最後阿甘在救人途中,因為屁股中了一彈不能夠繼續軍隊生活,但是他卻因為在休養期間,乒乓球打得太好而去參加奧運會,還還因此獲得了一枚國家榮譽勳章。

跑得快是阿甘最大的優勢,同樣的他也憑藉著自己跑步的天賦,獲得了其他人的尊重和羨慕的目光。

第三個道理: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在影片開頭,阿甘坐在長椅上,孜孜不倦地向他人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始終帶著幸福的笑容。哪怕他的故事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平淡無奇的事情,但是阿甘卻經常因為某一個場景或某一個畫面,臉上不自覺地浮上開心的笑容。

在阿甘的一生當中,其實也經歷了許多挫折,雖然在很多人看來,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也是一個跟命運作鬥爭,並且取得勝利的人,但其實這一路走來,他也經歷了許多心酸的事情。

比如小時候夥伴們無情的嘲笑和排擠,長大之後被珍妮三番五次的拒絕以及好朋友的去世。

但是阿甘與他人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永遠懷著一顆積極的心態。無論是母親的愛,還是好朋友短暫的友誼以及最後與珍妮的愛情,阿甘都非常珍惜。對待生活,他依然保持最純真的笑容。











看電影頻道


電影《阿甘正傳》講了哪些道理?

看過影片的人第一反應應該就是執著、毅力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畢竟,阿甘是一個智力低下的人,在常人眼裡是個“另類”,是被嘲笑的存在,所以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毅力與執著。

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電影《阿甘正傳》中,可不僅僅是向我們傳遞了執著於毅力對於成功的重要性,還講述了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於成功的重要性、自信對於成功的重要性、真誠待人對於人生成長的重要性以及最最重要的阿甘母親的諄諄教誨對於他人生成長的重要性。

其實,我們都從阿甘的成功看到了他努力拼搏的那一面,卻很少有人注意到他母親對他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與其家庭教師有著密切的關係。

為此,電影《阿甘正傳》向我們講述了這樣的人生道理:

家庭教師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於成功非常重要。

自信、執著、毅力中用自信為未來描繪藍圖,用執著與毅力去做事情,那麼成功就在不遠處等你。


紫塞赤玉


《阿甘正傳》無疑是影史最成功的電影之一。它在上映時就斬獲不菲票房,得到電影人和評論家的青睞。二十多年來,這部影片也總是被大眾所熟知,成為“勵志片”的典範。初看時,本片藉著阿甘這個智商75的傻子講了個勵志故事。但是往細了看,《阿甘正傳》並非只是一個講述個人奮鬥的勵志片和愛情片,而是集講述普通人傳奇、描繪美國社會和刻畫民族精神於一體的深刻製作。

《阿甘正傳》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說:“我把影片中每個角色看作是美國國民性擬人化的象徵”。由此可見,影片雖然披著“勵志片”的外殼,但其中人物形象卻隱喻著美國特定時代的國民精神面貌。

從常識的角度來看,阿甘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首先身體不行(小時候腿有毛病),其次腦子不行(智商75)。但是這樣一個二愣子最終獲取了令人豔羨的成功。成為橄欖球星、越戰英雄、受到總統接待、做生意賺了億萬、最終還擁有幸福家庭。他為什麼能夠成功?

首先是阿甘傻人有傻勁兒。正因為他傻,所以做起事來心無旁騖,執著到底,時時刻刻謙虛又專注(這一點可以在阿甘與丹納中尉的對比中看出來,其實Forrest諧音foolish,丹納諧音talent,名字裡也有反諷的意味)。其次是他擁有“巧克力信念”。“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碰到什麼味道”。這句臺詞已經成了廣為傳誦的經典。這句話也成為支撐阿甘生活和奮鬥的精神支柱。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對不遠的未來充滿希望。另外要說到阿甘奔跑的能力。阿甘小時候因為腿部疾病飽受歧視和欺辱。後來正是在一場追逐與奔跑中甩掉了腿上的支架,也甩掉了同學的歧視。再後來,也是奔跑讓他成為橄欖球場的悍將,讓他在戰場保住生命,讓他完成橫越美國的旅行。

以上幾點是阿甘能夠成功的原因。這幾點貫穿在阿甘的成長經歷中,也就構成了一部“身殘志堅”的典型勵志片。但是除了阿甘,影片中其他的人物形象如何解讀呢?例如非常重要的珍妮,她顯然不是勵志的典型。

珍妮幼年生活在沒有一點溫暖的家庭,甚至受到父親的性騷擾。大學畢業後,她成為了賣唱歌手,過著漂泊無期的生活。而到了六七十年代,珍妮的生活更加不安分。她參加反越戰遊行、黑人民權運動、吸毒、性解放......珍妮的一系列做法,都是與現實中的規範和約束做反抗,渴望極端的自由和瘋狂。但珍妮越是如此,就越是無依無靠、孑然一人、無家可歸,最後只能依靠於阿甘。珍妮的一生,幾乎一事無成。

其實珍妮和阿甘兩人,正是代表著二戰以後美國國民精神截然不同的兩個面。珍妮的種種瘋狂不羈和背離傳統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所謂“垮掉的一代”的象徵。而傻阿甘卻集合了美民族文化中幾乎所有美德情操。他誠實、努力、善良、淳樸、愛事業愛家庭。阿甘的形象代表了美國民族文化的歷史傳統,與珍妮正相反。

所以,《阿甘正傳》初看是勵志,細看其實講了戰後美國國民精神和社會思潮的碰撞與衍化。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顯然是以阿甘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精神得到了更普遍的認可,成為在新時代激勵和推動著個體實現“美國夢”的強心劑。

還有一個問題在於,既然阿甘是成功者,是多種美德的集合式化身,那麼為什麼要把他塑造成一個傻子呢?首先當然是為了讓影片能夠披上“身殘志堅”的勵志外衣,讓內容更加的平和通俗,藉此俘獲更多的商業利益。

另外,大概也是為了順應上世紀90年代大行其道的“反智主義”浪潮。這又是與美國的歷史分不開的。上世紀90年代,美國早已經是穩坐世界霸主多年。當歐洲老牌強國剛剛從戰後恢復過來時,美國已經到了更進一步的後工業文明時期。工業化和科技在帶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物慾的極端崇拜、物質資源的爭奪、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社會結構的變異和人際關係的冷漠等等。工業文明時代的生活狀態並不如想象的幸福,人們開始對時代和社會感到恐慌。反智主義正是在這種環境中應運而生。《阿甘正傳》的阿甘設定,大抵也是為了順應當時人們迴歸本心,渴望平淡的“反智心理”。


宅男記錄生活


《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是我在高中的時候看的,那個時候班主任說這部電影對我們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啟示,看完之後確實覺得有很多不一樣的人生道理。

阿甘是一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裡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被破格錄取,併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電影中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阿甘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嚐到哪種滋味。阿甘身上的那種堅持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要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要樂於幫助別人,要相信好人有好報,要相信付出是有回報的,要相信別人對自己好!

那段時間剛好是學習比較緊張的時候,看完這部電影覺得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的努力。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堅持不懈的去完成,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像阿甘一樣成功。


語教二班17313203


《阿甘正傳》是一部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湯姆·漢克斯、羅賓·萊特等主演,該劇於1994年6月23日在美國上映,一部浪漫主義色彩的勵志電影。

阿甘作為一位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通過不同尋常的堅持從上學、入伍、創業再到跑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阿甘是一個微弱的低能兒,是個弱勢群體,連上學生活都困難,在學校裡還經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負。

然而阿甘身上最大的閃關點就是淳樸、善良而且聽話。阿甘聽從珍妮的話在受到欺負的時候就跑,跑著跑著進了大學,跑著跑著成了橄欖球星,跑著跑著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阿甘在學生時代的經歷在許多孩子和家長看來已經很成功了,然而阿甘簡單的信念、善良的為人和持之以恆的努力才是真正成功的關鍵。

接下來的成功只會越來越多。阿甘大學畢業後入伍到了越南,在經歷過炮火洗禮的阿甘一往無前,在戰爭中收穫了榮譽,也收穫了朋友。

然而喜歡捕蝦的布巴卻在戰爭中犧牲了,只留下了未完成的事業和遺願。戰爭結束後,阿甘又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

而此時他愛著的、青梅竹馬的珍妮已經一步步走向了墮落。阿甘深愛著珍妮,然而珍妮卻對他提不起興趣。

阿甘信守對布巴的承諾,通過捕蝦創建了自己的企業,從一個成功走向了另一個成功。但這不是阿甘驕傲的,期間阿甘又參與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大事件,在水門事件、中美建交上都留下了他的印記。

阿甘經歷了成功但依然能去做一份淳樸的園丁生活,似乎那些過去的輝煌與他無關一般。無論何時、何地都善良如故。在他不甘寂寞又無所適從時的跨越美國的奔跑更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生活需要不斷的嘗試,因為他從來沒有界限和盡頭。阿甘的奔跑或許就是在追尋人生的意義,探究世間無限的可能。

阿甘的奔跑幾乎是流動在阿甘血液中最重要的一種精神,阿甘由逆境跑入順境,由平凡跑入不平凡,全在於他跑得快而跑得久。阿甘的奔跑代表著一種不計較前程得失但始終向前的態度。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是最可貴的。阿甘在絕望時終於迎來了珍妮,即便珍妮得了絕症,帶著孩子,即便阿甘已經擁有了億萬家產,即便兩個人早已有了很大的階層差距,可阿甘依然能接受並深愛著珍妮。

阿甘一生的愛竟然就只有他的初戀,這是絕大部分人類無法完成的,儘管初戀給我們的印記仍然是最為深刻的。

我們無法理解阿甘的愛是從何而來的,我們無法理解那種愛是那樣的單純,正如我們無法做到一樣,然而我們可以善待生活,善待愛自己的人。

阿甘成功的背後不是無數的機遇和巧合,而死無數次讓觀眾感動的對命運的默默抗爭和頑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媽媽說過,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過去。我想,這就是跑的用意。

”生活實苦,且行且珍惜。低能只能代表過去,用一句“說到做到”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想法,阿甘身上勝不驕敗不餒的特質,繩鋸木斷的恆心和與人為善的熱情感染了無數人。

看到阿甘,屏幕上滿滿的都是正能量。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不是看你起點跑得有多快,只有堅持到終點的人才是勝利者。

簡單的人性最可貴。從始至終阿甘都是一個簡單的人,他只需要生活中最簡單的美好。阿甘抓蝦是因為承諾,跑步是因為喜歡,堅持做一件事並做到極致只因為一個簡單的理由。簡單的愛著珍妮,簡單的一句“如果你不介意,請坐在這裡。”

簡單的得到和失去,簡單的活著,從不去抱怨生活。阿甘身上的離奇故事其實並不離奇。“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只要忘掉過去的不愉快,奮力前行,就一定能嚐到本就屬於你那塊甜且美味的巧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