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你身邊有沒有這麼一種人:情商不高、愛認死理,沒啥幽默感,凡事還不懂變通,一條道走到黑。這種人,基本上不受領導同事甚至身邊朋友的待見,因為感覺和他相處特別費勁,也因為他的較真會給同事朋友帶來無數的“麻煩”。

在“聰明人”眼中,這是一種典型的“軸”人。

在這個越來越講究人際關係和職場法則的社會,“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才能活的滋潤,而那種“軸”人,往往是舉步維艱。

《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大鵬、柳巖主演的新片《大贏家》,就講了這樣一個“軸”人的故事。

這部影片原定2月份上映,但趕上新冠疫情爆發,無奈之下,也學徐崢的《囧媽》,拿出來在視頻平臺免費播放。

週末,我在抖音上看完了這部影片。按照我的評價標準,它只能算剛剛及格。演員表演略顯浮誇,相聲小品味太濃(是因為德雲社的孟鶴堂加入嗎?),而且鑑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影片中還強行加入了一些正能量。

影片不想過多評價,我只想從“聰明人與軸人的區別”這個角度,來聊一聊自己的感受。

嚴謹(大鵬飾演),是一家銀行的普通職員,屬於一個典型的“軸”人。

因為一筆貸款客戶資料不全,嚴謹堅持原則不批准,即便被行長罵得狗血淋頭也不妥協。單位業績獎因此泡湯,同事們也對他有意無意地疏遠冷漠。

《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一次,市公安局和嚴瑾所在的銀行,聯合開展了一次應對突發事件的模擬演習。而嚴謹,被行長派去扮演搶銀行的“劫匪”。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準備認認真真地應付了事的演習。

警察負責人一出發就表示“半小時解決戰鬥”,銀行大堂經理因為“早點結束演習可以放半天假”而興高采烈,就連採訪記者也對攝影師說“這種演習就是裝裝樣子,隨便拍幾個鏡頭應付一下就行”。

但讓眾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較真到極致的嚴謹,卻全情投入地扮演起“劫匪”來。事前觀察地形、計算時間、研究路線,制訂預案,硬硬地將這個預計半小時結束的演習,拖成了漫長的一整天。

《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大贏家》這部影片,改編自日本作家都井邦彥在30多年前寫的小說《永不結束的遊戲》。2007年韓國曾翻拍成一部電影,取名《率性而活》,由鄭在詠主演。這次中國能夠翻拍,也是在幾經波折後,才取得的中文版改編權。

嚴謹扮演的劫匪,在整個搶劫過程中,需要時不時地提醒所有參與者,希望他們認真起來。但得到的,往往是大家的嘲諷和鄙視。

便衣警察說,“你的戲是不是玩的有點過了?”同事對他怒罵:“我下午還約了牙科醫生,演習走走過場就得了,你還當真啦?給你個雞毛就當令箭啊?”行長也打電話罵他,“你不就是讓警察抓的嗎?這都幾點啦,你就不能給警察留點面子嗎?”

《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但嚴謹默然無語,毫不退卻。他用自己的精心準備,一次次地擊潰著警察的攻擊。

所有人,已經習慣了形式大於內容的各種會議、活動,所有人都知道那不過又是一次演戲。但每一個聰明人,卻從不說破,而是心照不宣地積極配合組織者儘快完成。

因為,“看破不說破,朋友有的做。”

於是,聰明人處處得利,笨小子寸步難行。

最終,明規則無效,潛規則盛行。

《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而軸人與聰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聰明人看重內容(結果),而軸人注重形式(程序)。

但仔細一想,形式與內容相比,真的毫無價值嗎?

從法律追求的價值目標來說,要追求結果正義,更要追求程序正義。

我們從形式上的完備,來判斷內容上的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軸人有他的時代先進性。對於形式和內容相互關係的判斷,軸人比大多數聰明人都更智慧。

有時候,我們必須妥協,去做一些我們不想做的事情,因為這些事你不理解它存在的意義,不代表它沒有意義。

小時候媽媽逼我們吃青菜,上學時老師逼我們寫作業,職場上領導逼我們認真工作。

《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坦白地講,我們很難帶著感情去做這些事情,因為不瞭解這些事情實質的意義,所以也不願意從形式上去認真。

每一次,我們只是機械地沿著規定動作完成任務,並期盼早日結束、迴歸自由。

但我們不能等到了解全部人生意義之後才去生活,正如我們不能等大獎號碼公佈出來,才想到去買一張彩票。

這裡又可以區別出聰明人與軸人的不同。

聰明人是“愛一行,幹一行”,而軸人是“幹一行,愛一行”。

已經有太多的雞湯文,教導我們要率性而活,要放下苟且的生活,奔向詩和遠方。

《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但這些雞湯文永遠不會告訴你,你奔向遠方的路費,恰恰是從苟且的生活裡討來的。

詩和遠方很美好,但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從苟且生活的泥濘中爬出來,走過去。

瞭解不到每件事背後的真正意義,但又不得不做時,如果選擇麻木而不帶絲毫感情去做,那麼終歸會使自己在人生中零件化、道具化、去人性化。

影片開始時,公安局召開應對突發事件演習的新聞發佈會,有一個年輕記者問,“既然這個搶劫註定失敗,那這次演戲有什麼意義?”

人生閱歷豐富的公安局長微微一笑回答到:“山裡沒有兔子,獵人就不擦槍了嗎?”

你看,人與人的差別就在這裡。

《大贏家》:大鵬和柳巖這次的“角色扮演”,算精彩嗎?


有的人,只看結果,並總是從結果來倒推行動的意義,這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

而有些人,注重結果,更注重探索行動與未知結果之間的邏輯關係,並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指南。

恰如老局長對嚴謹的一句評價,“結果不重要,認真對待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