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被封禁700年的深山,藏有万尊鬼崽石像,比兵马俑规模还大

《栎头水源坛神记》上记载了当地关于鬼崽岭石像的传说:“有奇石自土中出,俱类人形,高者不满三尺,小者略有数寸,千形万状……然能祸福人、生死人……此阴兵也,夜从山下来,闻鸡鸣而化石……”

这乃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当地秀才徐咏撰写在石碑上的,也是历史上有关这些石像的唯一文字记载。

湖南一被封禁700年的深山,藏有万尊鬼崽石像,比兵马俑规模还大

饱受敬畏的“鬼崽崽”

作为南岭五岭之一的都庞岭,有着一片神奇的区域,这片诡异的区域被当地人称为“鬼崽岭”。

鬼崽岭是田广洞村的水源地,名蛩山,又名为栎山。在这里,还有有充满了传说色彩的鬼崽岭祭祀遗址。

鬼崽岭名字的源来是该区域中地上地下近万尊的石像,当地人称这些石像为“鬼崽崽”。

鬼崽岭祭祀遗址是古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在地上及地下共发现了雕刻粗犷传神的各种石俑近万尊,且散落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了文官像、武官像、孕妇像以及各种普通的士兵像。而据考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像制作年代都在秦汉以前,唐宋元时期延续下来,称得上是古代祭祀文化的大型集成。

对于这些“鬼崽崽”,村子里每当有活动或者家中出现大事的时候,村民都会来此烧香祈福。而村民之所以对这些“鬼崽崽”非常敬畏,便是在于村里流传甚久的多个传说。

湖南一被封禁700年的深山,藏有万尊鬼崽石像,比兵马俑规模还大

有一个传说是关于水的;据村民们说,当时永州南部干旱,所以古时祭天求雨是常事,但田广洞却始终都没有缺过水,因为在鬼崽岭下面,便是是长年不断水的鬼崽井。

而且无论旱涝,鬼崽井的水总是清澈见底,水位不变。全村人都靠着这井水来灌溉农田,种植粮食。因此村民才认为是“鬼崽崽”们保佑他们,这才得到的恩赐。

此外,还有一个流传最广的传说则是略为恐怖,据传“鬼崽”是“阴兵”,而且场内矗立着的两块石碑也记载了这个传说。

传说是否属实无从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鬼崽岭的发掘由来已久。

年代久远,无法证实

早在1989年时,当地人便在鬼崽岭附近发现了大量石像,村民他曾拿着鬼崽岭的石像到文物部门去鉴定。但当时由于石像的风化严重,很多已经面目全非,所以这批石像并没有引起当时文物部门的注意。

湖南一被封禁700年的深山,藏有万尊鬼崽石像,比兵马俑规模还大

据相关资料,对这一遗址只有简明扼要的陈述:“分布面积约100平方米,约200余尊石像形态各异,其中以"交趾"居多,高0.2—1米,雕刻粗犷。年代不详。”

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尽管媒体的零星报道,但也并未引起大范围的关注。

这个遗址真正引起众人的关注是在2008年年底,因为一个探秘类的节目做过此专题报道。该报道声称:“在遗址发现了成千上万的石刻雕像,据说这是一个和秦始皇兵马俑类似的地下兵阵,按一般说法查阅史实都从无记载……”

于是这个地下兵阵立刻就引起了众多学者、记者和当地人的广泛关注。为何数量如此多的石像会藏匿在深山中?这些武士形象组成的庞大石像群有隐藏着什么秘密?

事实上,鬼崽岭遗址石像大致分为三个雕刻成型期:史前期(即是5000年前)、秦汉魏晋期以及唐宋元期。

湖南一被封禁700年的深山,藏有万尊鬼崽石像,比兵马俑规模还大

其产生原因大致也是与宗庙祭祀有关,可能存在有原始宗教、民族以及民俗的成份。但因为其历史久远,时间跨度太大,又无文字可考,无法一概而论,最终也没有得到太过确实的结论。

但就现有资料哈实地调查推断,鬼崽岭的石像在最初时应当只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坛场”,具有原始祭祀或者纪念的性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且后世人还有“续雕”的现象。

或为舜帝真正墓葬

那么这么多诡异的石像又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呢?

考古界中从学术的角度也存在对石像系阴兵的描述。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石雕极有可能是战国末期,楚军与秦军交锋时誓师祭天所做的“阴兵”。

此外,也有考古学家怀疑这些石像与舜帝有关,甚至说这里可能便是舜帝真正的墓葬之地。因为这些石像恰恰是反映了夏商周时期祭祀舜帝的民俗民风。

湖南一被封禁700年的深山,藏有万尊鬼崽石像,比兵马俑规模还大

其中推断的最大根据源于司马迁在史书中对舜帝死亡地点的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而鬼崽岭距史书中所说的九嶷山大约有10公里,并且记载的“苍梧之野”,就是指以九嶷山为中心的周边广大地区。

同时,在道县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舜帝南巡的传说,所以才有史学家推断:舜帝真正死于道县,是鬼崽岭极有可能便是舜帝的墓地。

小结

鬼崽岭所拥有的神秘色彩确实引来了不少人的好奇和探险。而这万尊人石像的存在也使得鬼崽岭在国内外文物界、社会学界和民俗学各界都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掘其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