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人生每一個重大決定前都應該三思而後行,生孩子尤其是。

你務必想清楚,你是否具備這個“能力”,這個能力不是單指經濟基礎,因為養孩子和育孩子根本是兩碼事,更應該想清楚的是,我們是否具備愛的能力,是否足夠地愛自己,愛我們的另一半,是否準備好在擁有一個孩子之後,用畢生的精力來呵護他,就像教堂的婚禮總有一段宣誓“不論貧窮富貴、生老病死,都無條件地愛對方,相信對方。”

晚婚晚育不可怕,可怕的是亂婚亂育。別人不愛你的孩子不是錯,你不愛自己的孩子就是大錯特錯。

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這是一部關於愛和傷害,關於成長的電影,值得每一個人看一看。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電影《嘉年華》

01一切的偶然存在於必然之中。

深夜,一箇中年男人帶著兩個少女,去賓館開房。

孩子天真稚氣的聲音在大堂裡迴盪,她們開心地打鬧,並不知道命運給她們準備了什麼“驚喜”。

她們甚至還叫了啤酒去房間喝,在房間跟開party一樣狂歡。

服務員小米敏感地覺察到了異樣,卻漠然處之。她給她們送酒,打掃房間,等著寂靜的來臨。

終於,在監控器裡,小米看到了她預料到的場景——中年男人闖入了少女們的房間,然後發生了必然會發生的一切不幸。

小米敏感地用手機拍下了監控器里正在記錄的一切。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第二天清晨,小文和小新衣衫不整地逃出了賓館,從噩夢般的夜晚,回到了明亮的現實,小文久久地靠在學校的牆上,後悔不已。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父母從小新那知道了這件事,她們被帶到了醫院。

在醫院裡長椅上,醫生確認了孩子被性侵,孩子們異乎尋常地平靜,家長卻集體崩潰,小新父母在她們面前大聲爭吵,小文的母親直接給了她一巴掌。

父母都在忙著指責,指責對方,指責孩子,卻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是——呵護受傷的孩子。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02父母在哪裡?

影片的重點不在描繪施暴者給孩子造成的“一次傷害”,而是更多地描繪了孩子身邊人給她們帶來的“二次傷害”,包括她們最重要的父母。

小文的父母離異,她跟著母親生活,事後,律師詢問事發當晚她在做什麼,她抽著煙不耐煩地回答:“她不回來跟我有什麼關係?”

原來她出去跳舞,半夜一兩點回家。回到家甚至沒有去看一眼女兒,直到第二天被通知去醫院,才和女兒有了聯繫。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小文在受害後,出門幫媽媽買東西,回來被各種盤問細節,然後媽媽瘋狂地撕碎她的裙子,剪掉她的長髮。

在她看來,女兒不是受害了,而是因為不潔身自愛招來了麻煩。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小新的父親,為了自己的私利,讓自己的女兒去認一個會長為乾爹,也就是施暴者。而事發後,又被會長的優厚補償收買,放棄對他的聲討。

他們想得非常透徹,“告他有什麼用呢?他坐幾年牢,出來又可以隻手遮天,我們的女兒還要被指指點點;而不告他呢,他會負責我們的孩子上私立名校的各種費用······”

算盤打得叮噹響,甚至還給出了原諒施暴者“慈悲理由”——“他那天的確是喝多了,他也非常後悔。”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03這個社會的惡都是共犯造成的。

施暴者全片都沒有給出正面特寫,是的,他不需要露面,有一大堆的“共犯”在幫他的忙。

賓館老闆面對來查案的王隊長,鞍前馬後,傳遞一個信息“什麼證據我們這都不會有”,臨走送幾條魚,“慢走慢走,蒸魚一定要加點豆豉好吃啊······”

看起來正義凜然的王隊長,在給小文做詢問筆錄的時候,完全是一副審問罪犯的姿態,查案只是走過場,表面的蒐證其實都是在幫施暴者“做事”。

在小文的父親去跟記者曝光相關信息後,遊樂場的老闆跑來勸說他,“不要造謠啊,上面已經很重視了······你再這樣我可要趕你們走了,不讓你們住這裡了······”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收買威脅當事人,收買查案人,收買醫生,消滅一個又一個“罪證”。在利慾面前成為罪犯的幫兇,這些人都是惡行的共犯。

04只有信任,才能治癒不信任。

影片裡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就是小文的律師,她應該是導演安排在這個悲劇事件裡,守護兩個女孩的“天使”。

在警局接受盤問時,面對滿是質疑語氣的警察,暴跳如雷的媽媽,小文第二次崩潰,躲進了雜物間。

細心的律師找到了她,給她披上外套,開著載她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說了一番讓人很感動的話:

“阿姨相信你,也請你相信阿姨,我們永遠對彼此說實話好嗎?”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當警察僅憑孩子第一次口供沒有說出“喝了四罐啤酒”的細節,就去質疑孩子口供的可信,律師憤然回應:“遇到這麼大的事情,孩子遺漏一些細節很正常”;

當警察說:“我可以通過尿檢查到你當晚有喝了多少酒”,律師反駁:“這麼多天了,尿檢根本查不到這些,請你不要用這種欺詐的辦法來對待孩子······”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所謂的信任、尊重不過如此吧。她是全片裡最懂得愛孩子的人,也是那個拼命想喚起大家去愛的人。

小文的媽媽對警察怒吼“你不相信我,我憑什麼相信你!”這也是小文心底裡最想對她母親說的話。

在律師的詢問下,小文終於說出,之所以受害當晚不回家,是因為唱歌晚了,回家怕捱打。

親子的橋樑斷了,孩子很容易被惡魔接走。你不信任孩子,孩子怎麼可能會告訴你心底的話,怎麼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個安全的環境,才是一個人願意暢所欲言的基礎。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05沉默是你對罪犯“下一個選我”的默許。

服務員小米是影片的又一個關鍵人物,她的視角就是一個普通看客的視角,她見證了犯罪的全過程,甚至,她其實都可以阻止這場犯罪。

但她沒有,她收藏罪證,並不是為了為受害者伸張正義,而只是出自本能的一種“自保”。

她的弱勢地位,讓她本能地對環境敏感,但正因為她卑微,所以謹小慎微,不想行差踏錯,丟了工作,招來麻煩。

律師如心理專家一樣解讀著她的心聲“你的一個月收入不會超過600塊吧,她們住的這個房間,一晚上要700塊。你一定想,她們這樣的人,不需要我的幫助,可你看看她們的照片,如果是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多需要別人的幫助···”

小文淡淡回答“我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她給律師提供有限的信息,因為律師給她錢;她給施暴者發信息勒索一萬塊,是為了自己能辦上假身份證,保住工作。

她只求自保而已。

所有的看客都覺得沉默是對自己的保護,事實上呢,沉默是你對罪犯“下一個選我”的默許。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小米最終也被盯上,經歷被暴凌後的她終於醒悟,打電話給律師,做了她一開始就應該做的事——提供了視頻證據。

06美好的結局,是一種烏托邦的慰藉,更是對現實發出的吶喊。

在看到醫生團隊作假,浩浩蕩蕩的專家一起列長龍為兩個女孩檢查,然後正義凜然地召開新聞發佈會發言,宣稱“無性行為痕跡”時,我以為這就是最後的結局了。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我很沉重、憤怒,就如同電影裡小文的爸爸一樣,想問“公道呢?”

小新傻傻地告訴小文:“我媽說,醫生說咱倆沒事兒”,小文淚如雨下······

小文從頭到尾都清醒地承受著這些傷害,她沉默,因為她知道,其他人無法幫她分擔這些痛苦;而小新,幾乎已經被自己三觀皆崩塌的父母給荼毒徹底了,麻木到“相信周圍的人說她沒事,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了”如此自欺欺人的境地。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海邊的夢露雕像被拆除,小米幾乎準備“淪落”成小姐,然而,在她穿上潔白的長裙,在房間裡等待客人到來時,她聽到了電視機裡案件的反轉,正義的到來帶給她新生的勇氣,她飛奔地逃走,騎著摩托車的她和載著夢露雕像的車子擦身而過····

影片的結尾是長長的特寫,小米騎著摩托車飛奔,長髮飄起,背景音樂高亢而激昂,振奮人心······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感謝溫情的導演,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淚流滿面。

傷害不是給美好判定的死刑,她們依舊有權利繼續美好下去。

這個故事說實話並不殘酷,在片子裡,甚至連施暴的畫面聲音都沒有出現,周圍各種傷害的聲音導演都沒有做過多描繪,結局我們還等到了正義的到來。我想導演是想喚起我們內心更多的真善美,不想去抨擊醜惡本身。

影片結尾,小文和父親歡樂地玩耍,這是她心靈正在獲得治癒的展現,而事實上,她們仍然需要更多的“被治癒”,需要父母給與很多很多的愛,社會給與很多很多的愛,才能慢慢重建對社會的信任,重拾安全感。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傷害離我們的孩子很近,我們能做的有很多,是不傷害她們,然後,離她們的心近一點。

忘記在哪看到一句很有觸動的話:

“傷害過後,我們要讓孩子相信,這裡還是人間,不是地獄。”

我想再補上兩句:

“爸爸媽媽永遠都在,永遠愛你。你永遠有權利一直天真美好下去。”

電影《嘉年華》:愛孩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迫切需要的信仰

這是孩子的嬉鬧,也是對社會的吶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