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火遍大江南北的《潜伏》,如今再看依旧让人叫好


《潜伏》当年火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

也有人知道,《潜伏》是根据作家龙一的万字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

一个万字小说改成了30集的剧本(40万字),

这其中需要下多少功夫才能让这个故事变得精彩?

作为编剧和导演的姜伟自然功不可没。

这两天有幸拜读了《潜伏》剧本,又回头细读了小说,

对《潜伏》的主创佩服地五体投地。

昔日火遍大江南北的《潜伏》,如今再看依旧让人叫好

而姜伟导演从几个方面讲述了《潜伏》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感受。

(一)人物:

谍战题材从《暗算》开始,掀起了一波热潮,当然这也与国家限制涉案剧有关,没有了涉案剧,对于悬疑故事受众来说是个很大的遗憾,于是才有了非常特殊的题材产生——谍战剧。

其实,在谍战故事中,假夫妻的设定并不是独有的,也不是创新,为什么导演会选择龙一的这个故事,为什么大家会喜欢这对cp呢?

导演也曾经说过,看过小说,对于两个人物印象特别深,余则成是文质彬彬的书生,翠平是个野蛮粗鲁的乡下女人,还抽着旱烟,两个人凑在一起,一定是有戏的,这便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在小说的描述中:翠平一口黄牙,嘴里咬着一杆短烟袋,喷出的浓烟好似火车头,脚边被用来当烟缸使的是他刚买回来的一方端砚……

高雅和粗糙一见高下,人物反差如此之大,却要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假装亲密关系,还要一起执行任务,这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所以这也是这个故事能被改编成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吧!

当然,要撑起一个30集的剧,这么简单直白的人物关系和设置还是不够的,考虑到女性受众,姜伟导演在处理余则成和翠平的情感关系上,用了暖色调和人文浪漫的基调去处理,让余则成和翠平在执行一个个任务、化解一个个危机的情况下,从战友变成为真正的革命情侣,并且在最后让两个人隔海相望,思念彼此。

如果对比小说中龙一对于两个主角关系的处理,我们会发现,余则成对翠平没有太深的感情,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冲突矛盾,也许还留有一些淡淡的革命友谊,但绝对不会有爱情发酵,30年后,余则成在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很平淡,调子很冷,有一种看惯生死的释然,也许翠平拉响了手雷,跟老马同归于尽了……

在小说里,翠平像谜一般的存在,她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不怎么理余则成,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也许这样的人物关系更贴近现实一些,假夫妻能成真情侣的不会太多,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碰撞才是最真实的,谁能为了谁改了性,似乎也不太可能。

在剧中的主角人设上,对于翠平人设的调整和修改是最大的,她不再是粗俗的,抽旱烟一口黄牙的农村悍妇,这样的形象观众不会对其产生同情,也不会容许她和文质彬彬、有能力的余则成谈恋爱,于是翠平在剧中成了搞笑担当,她的某些粗俗和没见识,变成了一种可爱,她只是抠门、直爽、大大咧咧、有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当然她还有小女人的一面,她也喜欢有爱情,虽然她不知道什么是爱情。

所以余则成和翠平被编剧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在大局势下,在革命任务下,他们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物,他们会有烦恼,会有拌嘴,会有小情绪,小心思,两人互动的小戏给整个故事增添了很多趣味和接地气的元素。只有故事中的人物更像身边的人,我们才会有代入感,也许我们不用代入到那个年代,我们甚至可以代入到身边的邻居,一个没读过书的农妇和一个教书的老师成了一对夫妻,磕磕绊绊,争吵不休,还有某些时候不合时宜的恩爱,都那么真贴动人。

同时,为了丰富两个主要人物,编剧丰富了两人的人物弧线,小说中余则成本来就是共产党,而在剧中,余则成从国民党情报工作者变为同情共产党的人,再入党成为共党的特务工作者,在此期间,他的思想意志随着身边同志情侣战友的牺牲,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坚定,完成了几个阶段的成长。

而对于翠平的人物弧线的设置上,更加丰富曲折,从坏事的拖油瓶到慢慢上道,再到最后独立完成枪杀陆桥山的任务,她在余则成的帮助下,成长是最迅速的。

而在其他主要人物塑造上,编剧下了比较大的功夫。

余则成的对手在小说中只有一个老马,在剧本改编后,老马的被分成三个角色:马奎、陆桥山、李涯,这三个人物分别分布在前中后对手戏中,所以在军统天津站中,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同时马奎的阴险勇猛、陆桥山的深藏不露、李涯的一心为国、站长的老奸巨猾,这些独特的人物性格标签,让观众对这些人物都印象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