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專家鼓勵農民進城變成城市居民?而不是搞好鄉村規劃,讓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

山青水秀人家


進城不進城跟鼓勵沒關係,條件符合經濟條件了,自然想進城買房定居,城鄉合併是整合歸化,有利於管理和公共衛生,即節省管理成本又能提高生活質量,騰出地塊發展養殖,建工廠,搞加工,又不佔耕地,又充分整合零散經營,百利無害。


談古論金923


他是在說空話,有些專家是假專家,他又沒錢給農民每人五百萬,農民進城,通過這一次武漢災難,人們又有一個新認識,城市人口密度大,發起災情也最快,城市高樓大下,有好處也有壞處,杭州就出現了,富人雖有錢,買了那麼高價們樓層,說是防火,,連一般民房還不如,他要知是這樣,後悔了一倍子,有些城市密度人口太多,上下班走還走不了,我國應該重視城鄉協調發展,


用戶1760816414991


請注意,有些專家鼓勵農民進城,基本上都是三,四,五線所謂的買辦專家們。你看到過北,上,廣,深等有一個專家鼓勵農民進城嗎?說個題外話,我們說了多年的農業機械化,從超英趕美提出,經過多少年,付出多少代價,可是改革開放以後,沒幾年農業機械化成了。想一想吧!


用戶4189135886126


我認為這些磚家,不是好磚家,磚頭都不是,為什不能把一些企業,工廠,搬到農村來呢,開辦一些好學校,醫院,中國人口這麼多,社會走上老年化,一邊上班,還能照顧老人,田地也不會荒掉,中國不可能像美國那樣,地多人少,而中國人都到城裡去連事都找不到做,難不成喝西北風啊,


用戶1968918352100


磚家狗屁不通!把農民趕進城裡,雖一時可促進房地產只漲不降,但帶來的弊病卻是不宜忽視的,現在的“城市病”已然出現,交通、住房、就業、醫療、就學、物價、綠化、環保等的壓力已是眾人皆知。農村是廣闊天地,儘量讓農村人留在農村,在自由、廣闊地“天地”裡施展才華,發展好、建設好新農村,予國予民,予人予已都是雙贏的舉措!應鼓勵農民致力於家鄉建設,發展好新農村,可減輕城市壓力,做到人口合理佈局,也可增加農副產品供給,促進物質財產均衡增長!若一味讓農民呆在城裡,則城市將越來越不堪重負,農村將更加空心化空巢化荒蕪化,國家投入的巨資發展的新農村將失去應有的作用和意義


時事軍事領域愛好者


這些專家鼓勵農民進城買房,這些磚家頭腦有問題。農民一年收入不了幾萬元,又沒有退休金,和養老保險。就農村的每人每月一百多的養老保險能夠房貸,還有取暖和物業費嗎?農民就是農民,我們農村條件也不像以前了,每家也都蓋了新房,有車也有些存款。沒有城裡人那樣大福大貴但也大部分人家奔了小康。這要是進城買房以後日子能像現在這樣的生活水平嗎?



馮志光


這個問題目前是頭條裡最有深度的問題了!!實現農村現代化,按照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現狀基本不可能!為什麼呢?主要是土地不集中,如果現在推行大型集約化農莊估計阻力很大!而專家為什麼鼓勵農民進城呢?這是為了以後農村現代化做鋪墊,這個時間表有多久呢?大概等70年代以前的人全部入土以後就可以開始了,因為那個時候社會的主力應該是80、90後了吧!看現在的80、90後已經對土地沒有那麼多渴求了,他們已經習慣城市生活了,到那時國家再推行農村現代化會很容易。而這個時候專家鼓勵農民進城的農民不是指留守的農民,而是在城市裡打工的年輕人,只有把這些年輕人全忽悠進城裡(他們的後代也就變成城裡人了)!!!!所以說這是一盤很大的棋~~時間跨度之久~~舉世罕見!!!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是亂猜的……


熱帶魚8866


農民進城話題是磚家站在了地產商合腐敗地方說話。一個生活在底收入層的農民進城,我想該怎樣生活下去,有太多勤勞農民緊巴巴的活在農村,增加了少數人的人口紅利,磚家想不夠狠,讓農民進第二編窄油機


張五生111


城鎮化是發展方向,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也是必然趨勢。。土地就那麼多,還會越來越少(城市發展必然會先用土地),隨著機械化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原來幾個人好幾天才能做的事現在一個人一會做完了(如翻地、灌溉、除草等等),而且原來需要壯勞力才能做的事現在老弱病殘都可以做了,那麼農村的勞動力到哪兒去?到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城市去就對了!


濟南虎子哥


主要的原因還是需要的農民進城刺激經濟,帶動貨幣流通;對於中國的廣大農民,其收入基本都存儲在銀行,貨幣流通基本為零,農民進城,其收入和支出基本都是增加的,這就促進了貨幣流通,增加社會財富。

無論現階段的安居工程還是大學擴展,其本質都是政府主導下的促進貨幣流通的手段;讓廣大農民進入城市,增加基礎交易數量,同時增加貨幣流通次數。

我國城市基本都是選擇地理位置較高的區域建設的,農村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地理位置影響;北方大多數農村地區當初沒了躲避戰亂所處地方都比較偏僻,基本沒有繼續發展的潛力;同時農民進城也有利於集中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