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一一与四川一生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闻一席谈

大城市小区的居民存在几大矛盾:看病去医院排长队;交水电气费排长队;买菜水果走到很远的菜市场;小区车水马龙造成堵塞;老人死在家里无人知晓,等等。打造智慧社区,诸如种种不和谐的矛盾,迎刃而解。

“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近日,我们采编组一行3人,前往四川一生约科技有限公司,与董事长唐闻谈“智慧社区”给居民究竟带来了什么?

唐总带我们走进摸拟体验室,这里各种“现代武器”尽收眼底。门口上的记录仪,把每个人的面容录入系统,它很快分辩出你的身份:是院内的还是院外的。里面的健康仪,人座上去,可以测出你身体状况。唐总打开一视频,如需修水管,点击服务栏,马上弹出修理工电话,几分钟就赶到你家门口。

“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在摸拟老人手表上,当老人发生跌倒时,老人只按下按扭,保安、家人、志愿者,马上会收到急救信息,很快赶到出事现场。 在大数据有个叫脑悦康系统里,脑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如阿尔兹海默病、睡眠障碍、抑郁症等患者可通过系统进行免费的健康筛查与评估,并获得权威康复及AI智能健康指导建议。

还有,当家里缺米、缺菜、缺肉,点下手机需求服务键,就有人送到家。当家人生病,需看医生时,在手机需求服务键上可挂号省医院、华西医院。

唐总说,这次疫情,上门逐户排查需数十人,上楼下楼,需要很多天。“智慧大脑”系统教会千家万户使用点击,大数据很快进入系统后台,很快了解小区各家各户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节省数十人的劳动强度。

“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唐总以成都红牌楼广场小区为例,在小区内设立社区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小区600余住户居民的身份认证、小区出入数字化管理、居民健康管理在大数据里展现出来。

他说,在线下,小区分成网格、组建楼道组,并划分为常住人口组、流动人口组。或主打“熟人牌”固定联系3至5户本地居民,或主打“服务牌”,动态联系8至10户流动居民,了解民情。在线上,将智慧理念应用小区治理,开发智能卡用于门禁、停车、安防、垃圾分类等管理,监测电瓶车充电、老人小孩的居家安全。特别对70岁以上独居孤寡老人,实行动态数据管理,48小时没刷卡记录,系统自动预警,社工和家属收到信息后,及时上门了解情况,告知家属。两网融合,智慧治理。有效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社区连续多年零发案、零上访。

“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在后续也将增加更多便民O2O服务,如居家送药、送菜、维修上门等服务的升级,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唐总特别提到老人问题,值得引起社会关注。有个小区里住有一位单身老人,患病死在屋内无人知晓,40多天才被保洁工发现,好惨痛呵!在某小区还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有位老人在小区转了几个小时,一直找不到自己家,后来,被好心人发现后,才送回他家。

在现代城市人中,60岁以上的人不占少数,在这些人群中,有的出现脑健康问题,如老年期痴呆、脑卒中、帕金森病……,这些老年脑疾病容易导致认知、运动等方面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和痛苦。有关资料载,按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5.56%估算,我国有900多万老年期痴呆患者。

“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智慧社区”给老年居民带来的是关爱,当老人出现问题时,报警系统可应急上门抢救,减少生病危险。

“智慧社区”将对这些老人提前筛查,通过问诊、指导、专家随访和专业培训 ,掌握预防知识。作为政府机构,可掌控动态,采取应急救援。

“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除了给老人带来方便外,还有就是让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突发疫情、政策下达、了解救急事件的发展状况,以便于决策和调度指挥。

唐总说,城市小区是市民居住的地方,环境需要安静、安全,安防设施必须要完善。鉴于小区居住人口的多样性,进出方式多,人员繁杂,有车辆通行,如,自行车、电动车、婴儿车、轮椅等。智能设备是集科技感、质感与时尚感于一体,具有计数功能,能够统计通行次数; 具有开、关闸速度调节,读卡记忆功能;具备故障自检、提示功能。在智能硬件上,有智能控制楼宇上的可视对讲、智能停车场、智能家居、停车场机器人、门禁、人脸识别等。智慧小区还能解决业主的漏水、漏气、火灾等生活上辣手的问题。

“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了什么?

发展一个健康的智慧小区,可以提高用户的幸福体验,结合社区发展,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智慧社区”给居民带来的是:和谐、幸福、品质、美好的城市生活。

《四川社区报》采编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