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今天和大家聊的话题就是关于柑橘疑难杂症之黄龙病的综合解决方案。大家也能感觉到,当前对于一些真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还不是特别严重,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柑橘的黄龙病。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老百姓对柑橘黄龙谈黄色变,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这些地区发生比较严重。在实践诊断过程中,也发现柑橘黄化造成的原因很多,并不就是黄龙病。对于诊断的误判,就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像黄化还有哪些原因呢?

像土壤酸化、盐渍化包括干旱、土壤温度过高引起的新皮、新根不发,根的脱皮腐烂导致的黄化,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再施用有机肥过程中或者是用复合肥有的离根系过近,或者选择的肥料中重金属超标、施肥不当也会导致柑橘黄化。

第三个原因就是药剂使用不当带来的药害黄化。第四就是线虫导致的黄化。黄龙病导致的黄化和线虫导致的黄化的区别在哪?

第五个原因也包括超量挂果,不注重疏果,只要有柑橘就想变成产量,造成树势恢复不好影响黄化。

第六个原因是因环割、伤树导致的黄化。

第七个原因就是不重视中微量元素导致柑橘缺铁缺镁缺锰引起的生理性黄化。这些原因导致的黄华与黄龙导致的黄化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呢,如果诊断出了问题,就会造成老百姓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针对黄化,我们要区别对待,“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柑橘树来讲,一年的收成如何,尤其是病虫害能不能全年控制住都是春天柑橘管理的重点关注的地方。如果能把春天抓住,那么全年柑橘的果园里的病害都能控制住。如果春天病原、虫源基数控制不住,到了后期,等病害虫害爆发再想控制,就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那样效果也不是太好。所以橘农要抓住好的季节,用心去管理。

下面这张图,很多人应该不陌生,这是砂糖橘的黄龙病、贡柑的黄龙病、带病的幼苗,可以看到叶片出现了整个的黄化。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砂糖橘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贡柑黄龙病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从这五个方面来剖析黄龙病:

一、什么是黄龙病?

二、黄龙病从哪里来?

三、黄龙病如何诊断?

四、黄龙病的传播规律?

五、黄龙病的综合防治方案?

一、首先看一下什么是黄龙病?

黄龙病,是柑橘栽培上的第一大病害,由于极强的传染性配上毁灭性的危害,使之成为广大柑橘种植者心中的巨大阴影。黄龙病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据史料记载早在1870年咱们中国就发现了,到了1920年在南非,2004年在巴西、美国,06年在古巴都陆续发现了黄龙病。

黄龙病的寄主也比较广泛,像芸香科的八个属,还有菟丝子、夹竹桃、包括烟草、柑橘番茄都会受到黄龙病的侵染。柑橘得了黄龙病,就会使柑橘的韧皮组织坏死,输导组织无法把树体,叶片所需的营养运送到各个部位,同时造成根系的坏死。

为什么黄龙病称得上柑橘的第一大病害呢?

因为其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

2.潜伏期长

3.初期很难判断

4.严重影响果品品质

5.防治无特效药,可防可控不可治

6.持续发病,可使柑橘死亡,毁园。

二、黄龙病从哪来的呢?

“黄龙病”的病源主要是“类菌原体”,“黄龙病细菌”及其他传播性感染细菌进行传播的柑桔病。病原中文名: 类立克次氏体,类细菌。病害类型: 细菌及类细菌。分类地位:韧皮部杆菌属能够侵染包括柑橘属、枳属、金柑属和九里香等多种芸香科植物。对四环素族抗菌素及青霉素敏感。

三、黄龙病如何诊断呢?

一、黄龙病可侵染叶片,果实,花,和根系。叶片症状:表现为叶片斑驳、黄化,脱落,叶脉革质化。现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病树开冬花)斑驳黄化型、均匀黄化型、缺素黄化型。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图片来区分这三种类型。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黄龙斑驳黄化型:叶片表面起蜡,光滑,脆硬,(正常的柑橘叶片攥在手里再松开会恢复原状,得了黄龙病的叶片就会碎掉,像塑料片一样)叶基和叶缘,叶脉先变黄,慢慢像叶子其他地方发展,黄绿相间,形成斑驳。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同时有的叶片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抽出的叶片的叶脉左右不对称。以上呢就是咱们黄龙斑驳黄化型叶片的一个表现。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福建平和三红蜜柚斑驳状黄叶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广东梅州沙田柚斑驳状黄叶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接下来再看均匀黄化型黄叶。顾名思义,通过这个症状就可以清晰看到新梢的叶片发生均匀黄化。再来看一些照片。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砂糖橘均匀黄化型“插金稍”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第三种缺素黄化型。以下两张图片左边一张是黄龙病缺素型引起的黄化,右边一张是由于缺铁引起的黄化,通过图片可以大致看出缺铁引起的黄化到后期会表现黄白色,由于黄龙病缺素引起的黄化在生长顶端的叶片表现为类红色。第二个区别看叶片的柔韧度,黄龙病的叶片比较脆硬,抓在手中能捏碎;缺铁的黄化叶片柔韧度较好。第三个区别黄龙病的树体下部分会出现斑驳型黄化,而缺铁的黄化很少出现斑驳型黄化。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在果园视检中我们会发现柑橘斑驳型黄化与均匀型黄化混发的情况,这是黄龙病在叶片上表现的一个症状。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砂糖橘斑驳黄化型与均匀黄化型混发

接下来继续看黄龙病在花上表现的症状:花,发病之初,花 数量会大量增加,但坐果差,继续会花芽分化不好,数量减少,加重生理学落果,严重会大量开“冬前花”(氮肥施用过量、树势过弱),造成第二年极少花,甚至无花无果,最后花的数量还有增加,达到中等。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黄龙病可以侵染叶片,果实,花,和根系果实着色异常,上色少或者不上色出现青果,果小,畸形,落果,果实中心柱不正,果实品质变差。果肉常常局部不成熟,酸味儿重;具体的表现情况大体有几种“红鼻子果”、“青果(甜橙)”或“青头果(南丰蜜橘)”,“不熟果(广东沙糖橘)”。接下来看一下图片: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果实畸形--果实中心柱不正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南丰蜜橘的青头果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砂糖橘的不熟果

四、根部症状:柑桔黄龙病病原在韧皮部筛管细胞里繁殖,病原在枝梢韧皮部大量繁殖,继而堵塞筛管。植株向下运输养分功能降低,光合产物到达根系量少,根系饥饿,表皮易脱离、如果湿度过大还会造成腐烂,后期根系会大量死亡,根系腐烂后于植株叶片变黄。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黄龙病根部表现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黄龙病根部表现

黄龙病的传播规律。黄龙病的传播至少有这两大因素:

第一个就是病原,如果没有病原,柑橘里有再多的木虱,也不会造成黄龙病的大面积流行,但是前提是现在谁都不敢保证谁的柑橘园里就没有黄龙病的病原,因为它有一个一年时间的潜伏期。

第二个主要因素就是传播的媒介,光有病原不会像其他柑橘的灰霉病会随着气流和雨水进行传播,而黄龙病只能靠木虱以及带病的苗木、嫁接、菟丝子、木虱这些来进行传播。不能通过土壤,汁液,根接触及叶片传播。新建果园以带病苗木传播(远距离传播),果园田间(近距离传播)以柑橘木虱为传播媒介。

针对带病苗木,给大家分享综合防治方案。这里我摘选了一段文章是2015年04期的中国南方果树中柑桔根系接触与黄龙病传播关系的研究里的总结:黄龙病是柑桔最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其病原菌在病株地上各部位和根部均有分布,主要通过病芽嫁接和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进行传播。本文研究了黄龙病通过柑桔根部传病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将感染黄龙病的红皮山桔实生苗与健康沙糖桔苗(红皮山桔砧)直接合种在一起,3年后健苗均没有发病;通过嫁接将病苗和健苗的一对侧根接合后合种,6个月后30株健苗中有1株感病,9个月后感染数达到9株,12个月后为11株,感染率达36.7%。说明,病树和健树根系直接交叉生长不能传播黄龙病,但通过根嫁接使病健苗的根接合在一起则可以传播黄龙病,且传播效率较高。

黄龙病想形成大量的发病需要哪些发病因素呢?大体总结为七方面的内容

1.病原数量(田间病株):如果数量越少,那么黄龙病大流行的概率越少

2.传播介体数量:就看木虱的数量,如果把害虫数量控制住,也不会大面积爆发

3.树龄大小:幼龄树比老龄树易感病

4.树势关系:如果你的柑橘属于比较强壮也不旺长,挂果数量也没有大小年,水平比较高,像这样的果园虽然去检测的话能检测到黄龙病的病原菌,但是表现是隐性的,通过肉眼是看不到变化的,强壮树势也是防治黄龙病的很重要的一项。

5.栽培管理:与管理手段的高低也有一定的关系

6.生产条件

7.品种抗性:截止到目前为止咱们黄龙病基本上没有发现特别抗黄龙病的品种,相对比较少打针能治愈黄龙病吗?

答:打针治疗黄龙病这一方式通过实践证明有些地方还是不可取的。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木虱咬过就会得黄龙病吗?

答:不是,首先是要看木虱本身是否携带该病原菌,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柑橘就不会得黄龙病。第二,传毒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是说木虱咬过柑橘就会得,这也不一定。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黄龙病的发生流行的原因

①柑橘扩种迅速,无病健康苗木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苗木市场混乱不堪,带病苗泛滥。

②忽视木虱的防控,或不注意统防统治。

③柑橘价格震荡后,果农植保投入下降,病虫防治不力。更有甚者弃园不顾,之后这些果园很可能成为木虱的天然养殖场。

④病树处理欠科学,忽视砍前、砍后工作,并没有真正做到去除病原。

⑤对黄龙病缺乏了解,错把黄龙当黄化,祸害一方。

五、黄龙病的综合防治方案?

1.思想重视,全员动员。

2.新旧“三板斧”:种健康苗,群防木虱,肃清病原,当大家看到有少量黄龙病的苗木,不要心疼,一定要想办法把已经得病的给锯掉,并且涂上草甘膦等药剂并用塑料薄膜盖上使之失水,死亡。

3.三个“心”①对黄龙病要上心;②防黄龙病要齐心;③控黄龙病要有决心!毕竟黄龙病是可防可控的

4.防治抓细节,抓关键。

5.用药要科学。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柑橘黄龙病综合解决方案

关于木虱

柑橘木虱 亚洲柑橘木虱,属半翅目

木虱科(中国等亚洲柑橘产区黄龙病主要是通过亚洲柑橘木虱传播)非洲柑橘木虱, 属半翅目

个木虱科(非洲及美洲柑橘产区黄龙病主要是通过非洲柑橘木虱传播)

柑橘木虱的发生规律

在桂林一年发生7 ~ 8代,第一代发生于3月中旬~ 5月上旬,末代发生于10月上旬~ 12月上旬;代数并不固定,当年气温高,嫩梢多,可多发生1-2代,只要有嫩梢抽发,柑桔木虱成虫就会再产卵,嫩梢数量决定其世代数的多少。在田间以成虫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开始在柑橘新梢上产卵繁殖,以后随着虫口密度增加而危害各次新梢,5月上旬为当年成虫第一个高峰期,7月上旬和9月上旬为第二和第三个高峰,10-11月甚至12月若虫产生;只要有嫩梢,木虱成虫就会再产卵,产生若虫(幼虫)为害

柑橘木虱周年控制技术

1.消除果园周围的寄主植物,如黄皮、九里香等。

2.结合冬季清园扑杀木虱越冬成虫,减少虫源基数 冬季木虱越冬成虫活动能力差,停留在叶背,清园时喷布有效杀虫剂是防治柑橘木虱的关键时期。结合修剪病虫枝,统一烧毁,消灭越冬虫口,喷药均匀湿透(叶面、叶背)。参考清园配方:植物油(或矿物油)300倍+20%丁硫克百威1500倍,或45%毒死蜱1000倍+73%决螨特1500倍

3.春季春梢萌发生长期(3-5月)是第一个发生高峰期,抓住这个时期扑杀木虱,是一年中最关键的防治时期。

4.抹芽控梢,统一放梢:在枝梢抽发时,采取“抹去零星,集中放梢”的方法统一放梢,统一喷药防治,可显著减轻其为害。每次新梢生长期用药2-3次(20%丁硫克百威1500倍、45%毒死蜱1000倍等轮换用药) 同时控制冬梢萌发。

5.成片果园统防统治,营造防风林带,以阻隔木虱飞迁和传播。

防治木虱常规用药:

毒死蜱,噻虫胺(土施或叶喷)、氰虫酰胺、甲氰菊酯、吡虫啉(喷雾或土施)、亚胺硫磷、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喷雾或土施)、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阿维菌素、 氯氰菊酯

“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药肥”防治柑橘木虱技术方案

结果树:

第一次结合萌芽肥(萌芽前20天)施入一次缓释型药肥,结合树冠喷雾,抓住春梢木虱发生高峰期,“双杀”柑橘木虱。

第二次结合攻秋梢、壮果肥施入一次缓释型药肥,结合树冠喷雾,抓住秋梢或晚秋梢木虱发生高峰期,“双杀”柑橘木虱。

幼树:

可根据抽梢次数,每次梢前施入药肥一次,结合树冠喷雾扑杀木虱。

特别提醒: “噻虫嗪药肥”为缓释型,有效缓释药、肥3个月。

“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药肥”对木虱、蚜虫特效。对花蕾蛆、蓟马、潜叶蛾也有一定防效。对地下害虫也是特效

六、控制黄龙,从柑橘植株开始。

1.科学预防病虫害:防病不见病、防虫不见虫、控旺不见旺

2.科学施肥促壮株

3.科学修剪稳产量

(来自 191农资人 作者:马高升 文案整理:独角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