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疗队队员致信“娘家人”:点滴关怀温暖我们的心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李琪 通讯员 余志林 整理

写信人: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黄蕾

湖南医疗队队员致信“娘家人”:点滴关怀温暖我们的心

职防院的亲人们:

见字如晤,近来可好。

转眼一别,已近一月,田魁副院长、文峰和我十分想念大家。

2020年3月18日,黄冈湖南重症监护室内最后一名患者治愈出院,这标志着黄冈市新冠病毒"四类人员"全部清零。在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我和刘文峰决定用一种特殊的庆祝方式,给亲人们写一封信,报平安,表达思念和感谢。

回想出发前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我们接到湖南省卫健委出征命令,医院准备好各类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大到电热毯,小到创可贴,分门别类,事无巨细。我们满满的行囊里,聚集着职防院这个大家庭满满的爱。

2月22日,院长张贻瑞、党委书记闾明、工会主席段玉娟等院领导亲自为我们壮行。“你们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名黄冈新冠患者。”张贻瑞院长嘱咐。段主席和医务科黄耀宇科长一路护送我们到高铁站,时刻对我们暖心叮嘱,让我们备受鼓舞。

2月23日开始,我们在黄冈英山县紧张培训两天,重点进行了穿脱隔离衣、洗手、消毒等防护知识专题培训。我和刘文峰白天同大家一起集体训练,晚上自己加练,不厌其烦地互相督促,彼此鼓劲,顺利通过考核。湖南援助黄冈第三批领队、我院副院长田魁百忙之中也多次前往训练场地,他鼓励我们:你俩代表职防院抗疫形象,人少但精神不能少,安全意识更不能少,要确保自身“零感染”,完成任务,胜利回家。

2 月 25 日,我和刘文峰到进驻重症病房,病室有 17 名患者,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肺”、“血液净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由于气道开放、气溶胶挥发、频繁穿刺、排泄物处理等等,病室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很高。病人病情危重,抢救几乎随时有可能发生。往往这边刚心肺复苏完,那边又在喊患者血氧急剧下降,没有现场体验,根本想象不出这种艰辛。医护人员上班期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们没法进食、喝水、上厕所,出隔离区时,我们几乎全身衣服及防护装备都会湿透。我非常高兴的是,平时总希望减肥但从未成功的我,在这边工作一个月不到,成功减掉七斤,刘文峰也瘦了八斤。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由此可见一斑。

这边的工作虽然较以往更辛苦,而且风险更高,但让我暖心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对我们前线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加油鼓劲,尤其是我们的亲爱的娘家——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张贻瑞院长几次打电话询问我们工作及生活情况,我们非常感动。平时单位上班期间,张院长作为“大家长”,总是“不苟言笑”,但这次对我们说什么都是非常温情,估计也是为了打消我们的紧张情绪吧。

闾明书记定期给我们微信聊天,他对我们说,我以前就是带兵的,平时你们在医院上班,我没有那么高标准要求你们,但这次你们作为“职防新兵”到抗疫前线,我就会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你们。抗疫前线有风险,不许你们减员,一定要确保安全完成使命回来。

王庆波副书记多次把他军医大的同学在武汉重症监护室工作的经验和病例分享给我们;段玉娟主席及工会多次到我们家慰问和送生活物质解决我们后顾之忧;佘文灿书记把宝贵的心理疏导资料第一时间发给我们;李植纯副院长把自己孩子抗疫经验传递给我们。支部周忠亮书记还经常告诉我们室内锻炼方式,职业病一科赖燕主任、办公室余志林主任怕我们想家,总是第一时间告诉我们院最近的大事小事。

在这边工作期间,每天都会收到职防院亲人们的各种形式的提醒和祝福。数不清的点点滴滴关怀化成涓涓细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这些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我们湖南省职防院一起在和新冠病毒做斗争。

3 月 11 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遗留肺部纤维化问题的处理方式湖南及山东医疗队进行联合会诊,我和刘文峰医生结合他们擅长的尘肺患者肺部纤维化问题,从目前最新的抗肺纤维化药物、后期肺部康复、家庭氧疗、防止感染等方面阐述了观点,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

这次出征,大家给了我们很高的赞誉,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不敢当,我们只是在国家需要、组织召唤下光荣地参与了这场疫情狙击战。我很感谢我的战友和身后的家人、同事,在这次援助期间对我的帮助,也很感谢黄冈人民对我们的帮助。

黄冈很美,这里临湖,草木葱茏,绿意盎然。现今春光已盛,樱花、海棠花次第开放,生机勃勃。等疫情完全过去,我会再回来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看看我和我的战友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生命如此美好,而我有幸,为抗击病毒,挽救生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为这个美好的世界添下一笔生机盎然,真好。

明日我们归来,期待与亲人们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