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導自演的電影獲得三項奧斯卡獎項的它到底好在哪

首先是劇情,《逃離德黑蘭》根據 1979 年伊朗人質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美國中情局特工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美國大使館備戰的情況下,通過在伊朗偽裝拍攝一部名為《Argo》的好萊塢電影的方式,成功將 6 名美國外交官帶離德黑蘭的故事。本片由演員本·阿弗萊克執導並主演,影片從一開始,就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整理文件,摧毀文件,聯繫部隊,溝通加拿大大使館,大門外武裝革命的叫喊聲......急促的臺詞,頻繁切換的鏡頭無不將危險來臨的的狀態傳送到你每一個毛孔中。最後汽車追飛機的場景驚心動魄也很震撼讓人的心也跟著懸著,導演在影片後段在6人逃離做飛機這段,情節步步疊加,情緒漸漸加強,當飛機安全離開地面時,大家的心也落地了激動的互相擁抱起來。

自導自演的電影獲得三項奧斯卡獎項的它到底好在哪


其次,這部電影獲得最佳剪輯獎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影片在多人對話、多先敘事平行推進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嘗試。第一點就是迴歸經典剪輯,庫裡肖夫的實驗告訴我們兩個不同的鏡頭接在一起就會產生一個新的情感含義。在這部影片有很多的情節敘事、人物對話、角色情感表達都是通過鏡頭組接表達出來的,如果把每個鏡頭定義成沒有過多敘述情感表達的碎片,但是通過剪輯把這些碎片連接在一起,就獲得了敘事的意義和情感的衝擊,從而形成了節奏。

自導自演的電影獲得三項奧斯卡獎項的它到底好在哪

片中機場第二個檢查點的段落,除了託尼之外其他人都沒有入境時填寫的白聯,眾人必須堅持咬定是入境處丟失了白聯才有可能矇混過關。由於剪切改變了角色情感狀態的鏡頭共有 36 個,佔鏡頭總數的 86%,其中,沒有對白的反應鏡頭有 28 個。因此,這個段落基本摒棄了對話揭示角色情感和心理活動的方法,而採用角色表演加剪輯的方式來完成。有意思的是,在這28 個鏡頭中演員的表演大都非常內斂剋制,除了鮑勃這個角色略微流露出少許的緊張、焦慮之外,其他角色基本做到了“庫裡肖夫實驗”中那個演員一樣面無表情,但通過鏡頭的組接,這些沒有或較弱情感指向的鏡頭獲得了新的情感信息,賦予角色某種明確的心理活動,就連工作人員把護照放下的手部特寫鏡頭,也因為前後鏡頭的組接產生了兩層情感含義:第一,海關工作人員相信了鮑勃的話,但對他們身份還存有懷疑,所以放下護照,猶豫著要不要敲章;

自導自演的電影獲得三項奧斯卡獎項的它到底好在哪

第二,官員甲再次抬頭的鏡頭進一步明確了這種猶豫,他想讓鮑勃等人給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證據。從敘事的完整性來看,前半段事件在工作人員乙進辦公室後就結束了,直接下一場武裝總部確認託尼等人身份即可,但為了增加戲劇張力和懸疑效果,後面還加了五個沒有對白的鏡頭,只是鏡頭的組接就營造出了緊張的氣氛。

自導自演的電影獲得三項奧斯卡獎項的它到底好在哪

還有一部分就是快節奏對話的剪輯和多時空剪輯,片中有大量的對話段落,這些段落最大的特點是節奏快。這裡的節奏快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角色的語速、角色之間對白銜接節奏很快,另一個是對話段落中,鏡頭切換速度快,平均鏡頭長度短,片中大多數對話段落,平均鏡頭長度在 3 秒以內,不拖沓,完整的的講述了段落的情節內容。多時空剪輯方法是最常見的線性敘事結構,空間的切換,使事件更加緊密情節更豐富邏輯也很緊密,加深了觀眾的情節感受。

自導自演的電影獲得三項奧斯卡獎項的它到底好在哪


最後,一個好的故事情節令人深刻的事件加上優秀的剪輯方式表達出來,這正是《逃離德黑蘭》的成功之處,也是成為讓很多觀眾百看不厭的電影理由之一,當然電影的成功也離不開導演的細心琢磨和情節的把控,可見大本導演的電影造詣非常高,他對這部電影的付出也是這部電影獲得成功的基石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