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川医疗队分批撤离,华西王炸中的“保障分队”凯旋啦

川报观察记者 范芮菱

3月21日下午,大年初一就踏上援助湖北征程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支援助湖北医疗队乘坐“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执飞的航班,平安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华西医院第四支援助湖北医疗队的3名队员也在今天平安凯旋。

“在接到回川的通知后,大家都非常激动!这已经是我们在武汉呆的第八周了。”在同记者聊到此刻的心情时,第一批医疗队护理组长,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冯梅的声音有些颤抖。

对于包括她在内的所有曾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来说,在武汉的这些天,都是他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片段,也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从同事、病人的身上看到了无私与勇敢,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团结。”

从1月25日华西医院第一支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发开始,57天的时间里,他们牵头管理了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3个病房,99张床位;收治284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130名,经治疗出院158人,转出106人;22人的队伍无一人感染。

这份成绩单,让该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华西医院大内科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科支部书记罗凤鸣教授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自豪地表示:“医院党委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医院交给医疗队的任务,我们也圆满完成了!”

自该批医疗队接管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以来,面临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中心氧压过低、氧量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罗凤鸣创造性地提出用“传统高流量+面罩钢瓶供氧”或“无创呼吸机+鼻导管钢瓶供氧”方式来提高病人氧合,简单易操作,临床反应很好。后来罗凤鸣又和四川医疗队专家组一起向医院提出完整改善方案,医院紧急采取措施,增加两台大型供氧罐,缓解了中心氧压不足的燃眉之急,极大地减少了非救治工作带来的压力。

面对医务人员来自3个省、12家单位的现状,大家医院不同、专业不同、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在一些救治个案中产生分歧,影响救治。2月2日,由罗凤鸣教授牵头,广泛听取医疗队各位专家意见,由华西医院王业副教授、尹万红副教授、刘焱斌副教授、王博主治医师及罗凤鸣教授执笔撰写了《四川医疗队—协和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人诊治流程(试行)》。该流程在卫健委下发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基础上,结合了协和武汉红十字医院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不同病房、不同分层患者的分类处理及诊治流程建议。流程对于协和武汉红十字医院类似的二甲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四支援助湖北医疗队于2月21日到达武汉,负责四川1456名援助湖北医务人员的心理保健及营养保健工作,按照指挥部统一安排,目前完成任务,昨天已有10名队员返回,最后3名队员也在今天返回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