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別讓第一名的孩子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

“第一”的光環


有時候總等不到主動找它的孩子


等到的卻是被父母逼著去找它的孩子

01 林清玄:不讓孩子得第一

林清玄曾在一篇文章裡提起自己童年時期的故事。他說小時候讀書差,考試無論怎麼考都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試,好不容易超過60分,很高興地拿回家給爸爸看。

林清玄的爸爸正在吃飯,看到試卷上寫的60分後,放下碗哈哈大笑了起來。哥哥姐姐們都很奇怪,考得這麼爛父親還笑得出來

沒想到爸爸這個時候發話了,“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接班人,現在終於找到了。”林清玄一聽,感覺事情不妙,“爸爸是農夫,向上三代都是農夫,我可不想做農夫,我接下來要用功努力讀書。”

多年以後用功讀書並學有成就的林清玄相信也再次讓父親開心地笑起來。儘管他後來依舊不是排名第一,但他有自己的大成就。

林清玄:別讓第一名的孩子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

林清玄說,他發現大陸的家長都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得第一名。但是反觀現在世界的精英,他們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

他說,這些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創意最好。

何嘗不是這樣呢?

當孩子全身被壓力纏住的時候,他哪裡可以騰出空間去裝下靈感和創意,他巴不得使勁全身力氣逃離壓力,奈何脫離不了父母安裝在其身上的緊箍咒。

記得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故事:

有個小男孩名叫Joe,他上課不認真聽講卻老愛在作業本上畫圖。幸運的是,他沒有遭受到老師們的訓斥和家長們的指責,收穫的是支持他創作的家人和發現他創作才能的老師。

老師非常喜歡他的塗鴉幻想世界,希望有更多欣賞他的創作的伯樂。於是將他的作品發到ins上。發佈之後果然吸引到了許多藝術愛好者的注意,甚至還吸引了一家餐廳的注意。

餐廳老闆特別欣賞Joe的才華,特地在餐廳裡為Joe提供整片的空白牆進行創作。這位小小藝術家將其天賦統統發揮出來,牆壁上那一個個圖案,就是Joe在書寫自己的快樂的最好證明

林清玄:別讓第一名的孩子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

那一面牆,不是簡單的牆壁,它承載了大人的支持、Joe的興趣愛好在裡邊。大人們為Joe的夢想提供了翅膀,牆壁為Joe提供了自由翱翔的空間,剩下的就是Joe越飛越高,與夢想相擁的日常

第一名的主角只能有一位,與其爭得頭破血流,倒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然後拍出好評不斷的作品。這個世界上最缺的就是合適的人找到適合的位置

就像林清玄在文章的結尾說的: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前進到前17名裡面吧。為什麼提到第17名呢?那就是我自己成功的秘密——小時候我們那個班只有17個人。”

02 家長們:就是不能接受孩子倒數,要爭口氣得第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的正常心態,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即便家長們沒有常把第一掛在嘴邊,但在孩子名次出來後,他們臉上就會晴天轉陰天甚至雨天了

就像這則新聞:一名2歲左右的女孩參加平衡車比賽拿到了倒數,現場被媽媽拍打訓斥,不停哭泣。

在孩子最失落的時候,媽媽沒有上前鼓勵孩子,反而看到孩子就火冒三丈、怒氣沖天,然後把孩子從比賽現場直接拉到邊上,衝著孩子訓斥了一頓。

林清玄:別讓第一名的孩子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

聽到媽媽的訓斥,女孩不敢說話,只敢繼續做父母眼中認為的優秀孩子,然後答應媽媽保證下次好好跑。

而媽媽,還是繼續宣洩著她不滿意的情緒,繼續訓斥孩子。訓斥過程中還不忘記拍打女孩的頭盔,然後又是推搡她,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10分鐘

女孩哭到不行,她媽媽也不想理會她,就把她晾到一邊。有些路人看不下去了,上前安慰女孩,女孩的媽媽依舊沒有管她。

女孩以後看到平衡車都會產生恐懼吧,因為這一次的陰影會跟隨她很長的時間,甚至陰影還會再生出其他的陰影,只要父母對她的行為稍微不滿意

我們都在提倡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可落實到實處的家庭又有多少呢?我們總在有形或者無形之中讓孩子拖著沉重的“第一名”行走在路上。

我們沒有想過孩子是否真的承受得了,我們只顧著享受孩子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的光榮時刻

正如我們常常在朋友圈裡看到的“家長拼命拉票”現象。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卻有一致的目標,就是讓孩子的票數得第一。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廣東順德的一個事件:

有個幼兒園舉行了一個微信拉票,評選出“最可愛的小朋友”。有個家長姓梁,梁女士辛辛苦苦發動人脈,瘋狂在朋友圈拉票刷存在感。

這樣的行為瘋狂地持續了一週,所有能發動的人都發動了,結果自家的孩子還是沒能夠當上“最可愛的小朋友”。

林清玄:別讓第一名的孩子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

在最後的評比結果中,誰最可愛呢?——“錢最可愛”。第一名孩子的家長花了三千塊錢弄了一個第三方軟件刷票,最終幫孩子也幫自己的面子贏得了第一名。

這次參賽的134個孩子,他們的家長大部分都砸錢了,這些家長刷票花費的錢加起來總共1.5萬。這個不小數目的開銷,都是在為“第一名”買單

03 沒有第一名的說法,只有超越自己的做法

我很喜歡《有養》裡情感分享人李小萌說過的一段話:

總是要求孩子處處爭第一,拿不到第一,孩子會失去信心、產生自卑和焦慮;即便拿了第一,孩子又會擔心下一次拿不到第一怎麼辦。

淺淺的話語,卻需要深深地解讀。我們無法想象,“第一名”究竟給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帶來了多少傷害?

孩子們獨特的天賦被囚禁在叫做“第一名”的地方,他們以為越過那面高高的牆壁,應該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還是碰壁。就算找到其他出路,也依然是碰壁。久而久之,他們沒再打算尋找出口。

那幾個出口,都被大人們上了鎖。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被囚禁得悶悶不樂,不愛說話的時候,才意識到需要敞開大門,放飛孩子。可是,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走過的童年無法重新再走一遍。與其日後後悔,倒不如從一開始就好好做起。

第一:欣賞孩子的獨特,孩子需要超越的是自己

曾經看到過泰國一則公益廣告《媽媽不想讓你得第一》,講述的是面對頭球技術基本為零的兒子,媽媽一度陷入自我懷疑當中,“我是史上最差勁的媽媽?為什麼我做不到對兒子發火訓斥?

兒子也深知自己頭球技術的差勁,因此也很苦惱。媽媽看到後,收拾起自己的難過,轉而告訴孩子,相對還沒參加訓練之前的自己,已經有一點點小小的進步了。

林清玄:別讓第一名的孩子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

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理解和支持,自個在家拼命地加強訓練,卻沒想到速度還是太慢,追不上別人。媽媽再次安慰他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每次比賽努力去超過前面那個人就好。

孩子還是繼續悶頭在家訓練著,只要能被他用來模擬足球場現場的工具,都統統被他搬了出來。他沉浸在訓練的世界裡,不斷鞭策自己去再前進一點點。

終於,在最後的PK賽中,因為他成功地用頭頂了一次球,為隊伍贏得了一份,打成了平局。雖然不是贏局,但那一分,就註定超越自己了

林清玄:別讓第一名的孩子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

第二:耐得住性子,莫急功近利,靜等孩子花開

繪本故事《安的種子》裡用3個小和尚帶給我們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一位老師傅手捧3粒幾千年前的種子,告訴和尚們讓他們給種出來。

林清玄:別讓第一名的孩子那麼努力,輕鬆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

一個叫本的和尚:

他不顧寒冬臘月,急匆匆地把種子埋在了雪地裡,因為他想要成為第一個種出千年花蓮的人。

一個叫靜的和尚:

挑選了最好的金花盆,搬進最溫暖的房間,用最貴的藥水和泥土,小心翼翼地種下了種子。他以為,給予最好的一切給種子,種子也定能回報最好的所有。

一個叫安的和尚:

耐心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然後將種子種在了池塘的一角。不久,種子悄悄生長了,安和尚看著眼前的綠芽,很是滿足。到了盛夏,安種下的千年蓮花成為了老師傅和三個和尚日夜欣賞的必需品。

本和尚和靜和尚何嘗不像教育路上的一些家長呢?給予孩子溫室的成長環境,迫不及待想要孩子以“最好的成績”來回報,最後卻往往顆粒無收。

孩子的好成績是需要等待的,每位孩子都會有自己傲人的成就,如果還沒有,那就是正在來往的路上,別總是逼著孩子快點去尋找它。

當然,大人們無論在養育孩子上還是在自己成長的方面,也切不可急功近利。第一名的成績雖然誘惑人,但排在後面的“第7名到17名”依舊不遜色,不斷提升自己,然後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文/沒有感情的情感。用最真誠的文字打動讀者,與你們一起沉醉在文字的世界裡!喜歡就請關注我,每一個關注,我都會很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