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早、打小、打了……


打早、打小、打了……

平阴春季森林防火出"重拳",扎牢自然资源安全篱笆

打早、打小、打了……

近年来,县自然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打早、打小、打了”原则严防森林火灾,始终把森林防火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头号工程来抓。尤其今年春季干旱少雨,森林火险指数居高不下,森林防火形式异常严峻,县自然资源局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打出组合拳,全力以赴做好森林防灭火各项工作,确保自然资源安全。

强化防火体系,落实防火责任,加强防火宣传

打早、打小、打了……

打早、打小、打了……

自进入防火期以来,及时召开“两防”会议,梳理健全完善了县、镇街两级森林防火组织指挥机构,充实调整人员。成立了由政府办、自然资源局、公安局、应急办等十几个部门组成的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各项自查工作,并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重新修订颁布了《平阴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的属地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有章可循、有责可查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利用广播电视、掌上平阴等媒介以及在主要交通进山路口悬挂标语、横幅、发放宣传手册、板报、社区广播等扩大宣传面,投资120万元在主要进山路口按设语音卡探头134台套,年度累计散发宣传森林防火手册、森林防火明白纸5000余份,全县森林防火智能化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森林火灾防控意识逐步增强。

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网格管理,强化防火训练

打早、打小、打了……

打早、打小、打了……

一是强化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目前已经成立了包括一个县大队,九个街镇(林场)中队组成的220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所有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均实行集中住宿,全天备勤,确保一有火情,能快速反应,速战速决,实现“打早、打小、打了”。防火期间,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组织开展了学习培训和实战演练活动,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和作战水平。二是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各街镇按照《预案》的要求,充实和调整了一批护林队员,组建了一批森林消防兼职队伍。落实网格责任人,并严格执行监管制度,和林缘500米以内农户(坟主)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特别是“五类”人员监管,明确监护人,确保有人监管、有人负责。形成了县森林防火大队、镇(办)森林防火中队、村护林员三级联防联动,群防群治的防火机制,监管范围覆盖了全县所有山林资源。三是强化训练提升专业素质。把业务培训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火灾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采取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并行的培训方式,重点培训林火基本常识、扑救森林火灾案例评析、火情分析预判、防扑技巧、科学组织、紧急避险等理论知识以及油锯、背水枪、风水灭火机、二号工具等常规灭火机具的组装、操作与使用、维修、保养及故障排除等实用性和实战性方面的知识。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防火装备,无人机防火通道多举措

打早、打小、打了……

打早、打小、打了……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为切实提高我县森林防火工作水平,县镇两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森林防火资金的投入,县森林消防大队营房进行了维修改造,队员值班备勤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县财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90余万元购置森林防火消防水车一辆,运兵车两部,新购置风力灭火机40台,防火巡护无人机一台。进一步提高了我县森林防火队伍的机动能力。县森林消防物资装备储备充足,各种机具车辆状态良好。全县风力灭火机、2、3号工具通信设备、照明工具、个人装备、油锯、水桶已按标准配备。二是强化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强森林防火监控电子平台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资600万元建设大型森林防火电子监控平台两处,县森林防火大队一处、大寨山自然保护区一处,基本实现主要林区主要进山路口24小时监控探头智能语音图像采集全覆盖。建成远程监控指挥中心,安装远红外视频监控镜头5个和143处语音警示卡口,对80%以上的重点林区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和宣传,建立运转高效的火情监测、林火预测预报等预警处置体系,有效提高了现代化、自动化监测能力。下一步,我县将增加25处远红外视频监控点和150处语音警示卡口正在规划中,逐步实现林火预警全覆盖。三是无人机防火通道齐上阵。目前全县已修建防火通道 137公里,有力提升了消防人员和车辆的通行能力。大寨山林场加强生物阻隔带工程建设在与东平交接的山坡修建高1米,宽0.6米的防火阻隔带6000米,有效的阻隔外来火情的蔓延。同时实施了林区道路两侧的清杂工程,为预防森林火灾筑起了安全屏障。锦水街道和大寨山林场利用高科技手段无人机巡山护林及充分发挥巡山护林员作用,实时搜寻火情讯息打早打小打了。(通讯员 刘洪珠 王守华)

打早、打小、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