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1.

1990年代夏天的一個清晨,鳥語花香,天氣晴朗。

承德某監獄哨兵正在執勤,突然,他發現監獄對面的山上,有幾個外國人站在那裡對著監獄方向拍照。

這裡是軍事禁區,嚴禁外國人進入和拍照。

哨兵趕緊把這一情況報告了監獄領導,監獄派人上山瞭解情況。

原來,這是幾位國際蒸汽機車愛好者協會的外國人,來承德拍攝蒸汽機車。由承德火車站通向承德鋼鐵公司的承鋼專用線的火車,在這裡有一個承德西站,每天有七八臺補機在這裡啟動和回返。

外國人不知道這裡是監獄,就找了一個高地,要拍攝這些蒸汽機車。

原來是虛驚一場,也沒有鬧成外交糾紛。

但監獄從此又加強了對面山坡的管理,嚴禁攝影愛好者進入。

也就是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承德的蒸汽機車在國際上如此有名氣,是一個著名的景觀。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一位日本人在他的著作中寫道:

“承徳と言えば鋼鉄公司専用線があまりにも有名で、誰もが認める中國一級の名撮影地だった。特に中型機の建設型や上游型が3臺運転で嶺東のサミットへ挑む歯切れの良いドラフト音は周辺の山々に木霊し、撮影者の心臓にも響く素晴らしいサウンドだった。”

翻譯過來的大意是:

承德鋼鐵公司專用線太有名了,是大家都認可的中國一級的有名的拍攝地。特別是中型機、建設型和上游型3臺機車通過廣仁嶺,清亮的響聲在群山中環繞,對攝影者的心靈絕對是一種美妙的體驗!


三臺機車頭共同推動一列火車,通過長長的隧道,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

而這個奇蹟般的景象,卻是源於這條鐵路工程的粗製濫造。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2.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侵略者決定修建承古鐵路,其目的就是為侵略華北運送軍需。

日本侵略者西煙正倫在《滿洲鐵道建設》中說:

“ 支那事變暴發,促進了由承德經古北口到北京的滿支聯路的第二條線鐵道建設,是鑑於非常形勢下圓滿解決軍需運輸困難的一項政策" 。

日本關東軍決定以偽滿洲國政府名義,將承古鐵路的建築委託給“滿鐵”。而實質是由日本鹿島、吉川組、木參木工、鐵道工業、神谷組等5個壟斷企業實施。

這段鐵路自1937年8月開始修建,至1938年2月全線貫通,全長119.7公里,比現在的京承鐵路還要短几十公里。

修建這段鐵路僅用了半年時間,從工程質量上看,絕對是粗製濫造。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1946年,為了阻擋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承古鐵路被炸掉。

在1951年修復承德到北京的鐵路時,沒有在原來的承古鐵路路基上修復,其原因就是因為這條路的路況太差,日本人在修建這條鐵路時,為了搶工期,很多隧道是粗製濫造。

為了滿足承鋼和灤河電廠的發展需要,1951年,只恢復了由承德火車站到承德鋼鐵公司這段鐵路,被稱為承鋼鐵路專用線。

從火車站經過承德市區到承德鋼鐵廠,要經過一道山樑,就是康熙、乾隆等人來承德的必經之地——廣仁嶺。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3.

現在從承德市區通往雙灤區通過廣仁嶺,只需通過一條長長的隧道。

而在康熙和乾隆皇帝時候,都需要爬過這道高高的險峻的山嶺。

在《清一統志·承德府》中有這樣的記載:

廣仁嶺“即古墨斗嶺,嶺之西南為灤平縣界, 自灤平縣至熱河, 為輦路必經之地。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發帑開治, 經路平坦, 賜名廣仁嶺”。

之後,康熙帝又命人立刻有“廣仁嶺”三字的石碑並在嶺東一側建萬壽亭一座。

乾隆皇帝當政後,又在嶺上建碑亭一座,亭中御碑鐫刻著乾隆皇帝的《雨中過廣仁嶺》詩,還建有關帝廟和觀音大士廟。

廣仁嶺海拔551,6米,康熙皇帝命人開嶺修路,也只是在山頂上打開一道豁口。

道光年間的承德知府海忠在承德做了很多實事、好事,他描寫廣仁嶺的高聳時說:

飛鳥不可越,風回萬壑奔。

兩崖撐鐵色,一罅裂雲根。

陟險憐徒御,凌虛擁寺門。

少時容晏坐,碑字洗苔痕。

而這條鐵路就是要通過這樣險要的山。

從工程質量要求來說,即使是利用現在的設備和技術,半年的時間要修完一條隧道並通車,也是一件難事。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4.

“羽”是承德民族師範學院歷史系的學生,家住雙塔山,小的時候每天都聽見和看見這些蒸汽機車。所以他對承鋼鐵路專用線非常感興趣,他在百度“京沈高鐵”吧裡專門有一個題目:探訪承德蒸汽機車廣仁嶺篇。

他說:

1933年日軍佔領熱河後,著手修建了從古北口到錦州的鐵路。廣仁嶺便成為了日軍鐵路的必經之路,但是廣仁嶺的巨大高度差是修建鐵路的巨大難題,工程採用修建隧道的方式在廣仁嶺上修建了兩段隧道。但即使這樣,火車經過廣仁嶺時依然面臨的是巨大的坡度(據樓主考證:日軍佔領期間應為前1後1兩臺機車呈推輓式前進,得出此結論是因為途中的拉海嶺展線部分是由兩臺機車前拉後推通過故此也應該為兩臺機車)

這個巨大的坡度在後來得到了具體的測量。

建國後,在1951年9月對此段鐵路重新進行勘測和施工。在原基礎上重新施工後的廣仁嶺路段坡度,固定在了千分之三十一點五(每1000米長度高度落差為31.5米)。

這樣的坡度在全國來看應該也是罕見的。

我國1986年擬定的國家標準《鐵路線路設計規範》,將鐵路最大坡度定為:蒸汽牽引20‰,內燃牽引25‰,電力牽引30‰。

但很多現實情況無法去適應國家標準,尤其是歷史已經形成的東西。

這也是中國特色。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事實上,在此之前,早在1908年,傑出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先生在修建京張鐵路時,為了克服關溝段的陡峻坡度,也達到了33‰的最大坡度,他定購了當時先進的馬萊活節蒸汽機車(2-8+8-2型)(括號內數字當時表示車輪數),以保證必要的牽引噸數。

這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京張鐵路之字形路線雙車頭牽引的事。

承鋼鐵路專用線通過廣仁嶺隧道,比京張鐵路還多了一個蒸汽機車牽引:三臺機車推動一列火車。

由此形成了世界上的獨特的景觀。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5.

德國出版的《中國蒸汽機車畫冊》,作者John Tickner在書裡有這樣的描述:

承德,一個距離北京約一百二十公里,以“避暑山莊”聞名的旅遊城市,在2002年以前,承德鋼鐵專用線上的蒸汽雙補機,是各國蒸汽機迷爭相獵取的經典畫面。


承鋼專用線長約三十公里,從國鐵承德站向西北方向分出,先橫跨武烈河,接著穿越市區到承德西站,之後離開市區進入廣仁嶺山區,翻過山後到達雙塔山,最後延伸到承德鋼鐵廠。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其中承德西和雙塔山站都是這條專用線的補機站,因為要爬上廣仁嶺千分之三十的陡坡,開往鋼廠的重車都必須加掛兩輛補機,才能順利登攀越嶺。


專用線的機務段設在雙塔山,有8輛蒸機在這裡停駐,每天清晨,都有數臺機車同時升火待發,煙塵瀰漫,鐵路工人穿梭期間,為機車添煤、上水。


一幅令人著迷的蒸機時代畫像。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6.

這個德國人很有意思,他接著寫了他拍攝 的經過:

在這裡拍照時我受到一些關切,但付了三十元人民幣的參觀費後,駐站的經警反倒帶著他四處參觀。

承鋼線運用的機車是建設型(JS)及上游型(SY),而最經典的畫面莫過於這兩型車攜手協助列車翻越廣仁嶺的鏡頭。他從雙塔山打車到廣仁嶺腳下,正發愁不知道走哪條路時,一箇中午放學的小學生領他上了山。

山上視野遼闊,還能看到名勝棒槌山在遠處昂然矗立。苦等多時後,開往鋼廠的列車終於出現了!這列車由一輛建設型牽引,再由兩輛建設型做補機後推,3車動力全開,一發不可收拾,步履蹣跚,卻氣勢不凡,在山谷間迴盪許久才歸於寂靜。

他最後說:承鋼線因為離北京近,又有補機可看,多年來一直是蒸迷走訪的熱門線路。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7.

時間很快就到了2007年,這一年是1937年修建承古鐵路後的整整七十年。

隨著張雙鐵路一期通車,承鋼與灤電等企業的主要貨運量經張雙鐵路在京通鐵路張百灣站接軌外運。

北京鐵路局於2007年7月4日下發了《關於承灤鐵路專用線拆除有關事項的通知》,確定於7月8日18時起,承鋼鐵路專用線市區段(東起武烈河東岸,西至廣仁嶺西側老羊溝)封鎖停運。

承德市政府對該段鐵路正式拆除,穿過承德市區的鐵路就此消失。


滄海桑田:承德一個粗製濫造的工程,竟成了外國人眼裡的著名景觀


世界蒸汽機愛好者心目中最好的拍攝地的動人美景,都停留在鏡頭裡了,在一些視頻網站裡,還有很多火車經過的視頻。

最精彩的一段是隧道里噴出濃濃的煙霧,好久還不見機車出來,猶如電視劇《西遊記》裡的牛魔王出洞,如夢如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