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地球人都知道,東北人愛穿貂(請讀“貂兒”),很多東北人都以有件貂自豪。那是因為之前貂的價格特別貴,一件貂皮大衣少說也要2-3萬吧!普通家庭別說咬咬牙了,就是把牙咬碎了也買不起,要知道那是10年前,北京的房價也才幾千元一平米!!!!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人工養殖業的發展,以前有錢人才穿的起的貂,如同“舊時王謝堂前燕”,早就“飛入尋常百姓家”了。現在在東北穿貂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了,大媽們穿著溜光水滑的貂照樣扛著一百斤大白菜吭哧吭哧往家走,穿白貂的扒蒜小妹也經常坐在帶大金鍊子的大哥旁邊。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貂成了維護東北人家庭甚至社會關係的紐帶。婆婆給兒媳塞五萬塊錢囑咐句 “買件好貂不夠跟我說” ,婆媳就能親如母女;丈夫的一句 “這段好好攢錢給你整一貂” ,月薪兩千五的日子都那麼有奔頭;而未婚小老妹身上的貂兒,跟你顯擺的就是人家大哥傾注的寵愛。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這麼跟你說吧:

在東北,貂,意味著一切!意味著時尚,意味著氣質,意味著地位,意味著溫暖,意味著希望!用一句歌詞唱出來就是: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可以這麼說一個穿貂的和一群穿羽絨服的站在一起,那就是鶴立雞群。一個穿羽絨服的和一群穿貂的站在一起,那就是魚目混珠。你自己想一想,閉上眼使勁想,腦補一下畫面,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千萬別說人家穿貂像熊,跟熊瞎子逛大街似的!得了吧,人家要是穿羽絨服,你壓根不會瞅人家!別管人家像什麼,至少吸引眼球了,再說了如果你穿貂顯臃腫,那穿羽絨服你也不瘦不到哪裡去,你就是胖,面對現實吧!!!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說到這您以為只要東北人愛穿貂嗎?還真不是啊!其實古人就愛穿貂,相信大幾都知道詩仙李白的千古名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裡的裘就是貂皮、狐狸皮的意思,從詩裡,一方面我們可以瞭解到裘皮的珍貴,價值千金,有錢有地位的都喜歡穿貂,普通老百姓也穿不起啊。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詩人就是一個酒蒙子。正常人誰會把這麼值錢的東西換酒喝啊!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歷史的軲轆轉到清朝,清代對穿貂時尚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把毛穿在外面。之前人們穿皮草,一般都毛向裡,皮向外,再縫一層織物,最多也就露圈毛邊。反穿貂的,被認為是不懂時尚的暴發戶。但是清朝最大的BOOS—皇帝可不管這麼多,開始把反穿貂當成一種身份的象徵。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其實那個時候就跟咱們現在追星一樣,宮裡人,還有手下的王公大臣們和貴族商人有樣學樣,也就一個接一個地,冒著僭越殺頭危險,把皮草大衣反過來穿。法不責眾,這樣乾的人越來越多,皇上顯然殺不過來,只好默許了新時尚。於是,穿貂的時尚一路向南。到了乾隆時期,不光江蘇人手一件,連在廣州都是豹皮、狐皮、熊皮、羊皮應有盡有。當然最後隨著清朝覆滅,皇室引領的穿貂熱就逐漸從南方地區退燒了。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時過境遷,現在東北的冬天不像以前那麼冷了,所以穿貂皮大衣的剛需沒有那麼高了,但是人追求幸福的希望沒有變。還是本山大叔唱得好:“不管是鄉村都市,還是那少女壯男,你穿的是地,你披的是天,走的是陽關道,奔的是日子甜,千百年創業艱辛,換來這春滿家園。”


只有東北人才穿貂嗎?那才不是呢,誰冷誰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