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机助力春耕春播

惊蛰过后,气温攀升,在莱州湾广袤的田野上,到处飘扬着轰鸣的农机作业声。眼下,春耕春管工作已陆续展开,农田里到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与以往不同,今年智慧农机的魅力正让春耕生产发生着新变化。

拖拉机上装有北斗导航

智慧农机助力春耕春播

平地、起垄、播种、施肥,全部在一台自动导航驾驶的拖拉机上完成,智慧农机在山东省莱州市朱旺村维松农机合作社大显身手。维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杨维松种了十几年的地,今年头一回当上了甩手掌柜。

在拖拉机驾驶室内,笔者看到驾驶员右前方装有一块触控式液晶显示屏,拖拉机作业和田块环境等一览无余,点击开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后,拖拉机随即进入自动航行模式,油门、方向盘不用人来操控,按照设定好的直线匀速前行。

“我在拖拉机上安装北斗导航系统,就是要解决玉米种植‘播行不直、接行不准’的问题”,杨维松说,在过去,播种直不直、接行准不准,全靠驾驶员的手和眼。“合作社流转的是大块的田地,没什么参照物,人工驾驶播种很考验驾驶员的本事,一不小心就会歪。”

维松农机合作社一共流转73.7hm2(1106亩)土地,全部种植小麦、玉米。杨维松说,如果播种不直、播行之间接行的距离宽一道窄一道,不仅影响土地利用率,后续给浇灌、植保、收获环节带来很大影响。

播种机会自动报警

智慧农机助力春耕春播

“现在科技真发达,播种机上也能装无线语音报警器了,它就像个播种看护员,如果播种作业中出现异常,就及时停车检查,排除故障。”机手李元晓驾驶着气吸式玉米播种机兴奋地说。

以前播种时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不下种现象,驾驶员很难掌握播种机的下种情况,尤其是一次播种多垄时更是如此,只能等出苗后才知道,然后再补苗,否则会造成粮食减产。而现在装上报警器后,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了。

在春播现场,笔者看到2台6行玉米免耕单粒播种机,同样装有红外线监测器。“每个导种管内,都安装了6个红外线探头,每个探头保持30°覆盖面,6个探头确保导种管内180°无死角。

各种信息由红外线传导到感应器,最后在驾驶室显示屏上显示”,山东亚沃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秀平说,一旦出现漏种、双粒种或种子堵塞,报警器就会立即发出警报,驾驶员就知道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

无人机实现空中作业

智慧农机助力春耕春播

目前,冬小麦已经开始旺长,正是除草和控旺、促弱转壮的关键时期。飞防手赵立杰、王信浩正忙着给承包的63.3hm2(950亩)小麦施药、除草。对于如何管理这些麦田,他们有先进武器农业无人机。

赵立杰手中操作着设置好的智能手机,轻轻一点,一架亮红色的4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嗡”的一声从路面飞向麦地,雾化农药立即均匀地喷洒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笔者注意到,这架无人机最远能控制1000m范围,不受地形、机耕路、障碍物的影响,更不会碾压庄稼。

据了解,这架无人机一次能装满20kg药水,飞行20min可喷洒1.33hm2(20亩)小麦,一天至少可以喷洒33.3hm2(500亩)冬小麦。如果这些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不仅成本高、耗时长、易错过农时,而且还不够精准,造成农药浪费和残留。无人机的效率相当于传统人工的60~80倍,可节省30%以上的农药和90%的水资源。

在王信浩看来,植保无人机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紧缺、农药残留问题,还帮助农民从耗时耗工的农活中解脱出来,避免农药中毒,实现精准施药。

浇地神器卷盘喷灌机

智慧农机助力春耕春播

小麦进入拔节期是农作物抢时浇灌的关键期,种了13.3hm2(200多亩)小麦的种粮大户李洪江,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急着找工人、修水渠,而是悠闲地在地头溜达。“俺现在用上了浇地神器,再也不用操心浇地的事儿了!“李洪江指着身边的自走式卷盘喷灌机高兴地说。

浇地时,喷灌机的卷盘终端放在地头上,喷洒器放在麦田另一头,把卷盘终端与水井连接,并提前设定好流量、时间,打开按钮便可实现360°全方位灌溉。在灌溉过程中,喷洒器可随着水压的变化自行向前移动作业,不用人工操作,十分便捷。

没安装高效节水喷灌设备以前,李洪江都是雇人通垄沟、引水流,既费力又费钱。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用上自走式喷灌机以后,这套设备可节水60%,节电7.8%,节工50%,每年每公顷地仅浇地这一项就可节省3000多元,13.3hm2(200亩)小麦可增加收益4万多元。

结束语

农业生产需要调结构、转方式,这对机械化和智慧农业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春耕春播期间,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引导农民运用深松整地、打药机作业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精准作业。莱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鲁平表示,除智慧农机外,还着力打造智慧农业平台,以信息化、“互联网+”思维打造智慧农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