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祕史: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由於寵愛不同,三者命運截然不同

導語:

清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共計296年。清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大清王朝從成長期到成熟期、再到巔峰期、再到衰落期,這在曲折的歷史中,清朝給後世遺留了諸多歷史遺案。

例如:“太后下嫁”、“順治出家”、“康熙之死”、“雍正之死”、“雍正繼位”等諸多歷史迷案。而正是如此,後世無論歷史學者或者還是民間野史,對於清朝的宮廷生活也撰寫具有天壤之別。

總之,不論後世對於清朝如何評價,清朝在封建歷史王朝中,留下濃重的一筆。

皇太極,作為清朝的開國皇帝,雄才大略,戰功赫赫,一生征戰拓土開疆。縱然皇太極在武治方面建立豐功偉績,但皇太極在文治方面的功績絕不亞於武治,甚至超越武治方面,從皇太極諡號:“文皇帝”中的“文”字足可以表達出皇太極在文治方面的功績。

孝莊秘史: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由於寵愛不同,三者命運截然不同

皇太極


我們常說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當然這是古代封建王朝皇帝所享有的特權,以彰顯皇帝獨尊的地位。

皇太極一生有歷史記載的妃嬪共有是十多位,其中有三個她們既是皇太極的妃嬪,同時又是親姑侄女關係。這種姻親關係在清朝並不少見,其根本原本往往是為了政治聯姻的需要。而這姑侄三個由於皇太極寵愛不同,其命運的結果也截然相反。既有皇太極寵愛的原因,也有特定的歷史原因。

一、滿蒙聯姻。

在努爾哈赤起兵一統女真族各部落的同時,後金同時也要做好和明朝長期抗衡的準備,這使得努爾哈赤不得不考慮如何處理好後金兩翼的安全,其中後金兩翼當時最大的安全來自於以林丹汗為首的蒙古察哈爾部的威脅,察哈爾部位於後金和明王朝勢力範圍北部,其中從屬察哈爾的科爾沁部與建州部接壤且風俗文化相近,有過貿易任來,也曾參加以葉赫為首的“九部聯軍”攻伐過建州,失敗後兩部開始通好。

因此努爾哈赤首先考慮的是和科爾沁結盟,一方面是為了分化蒙古察哈爾的勢力,另外一方面是將來和明朝爭霸天下做鋪墊。因此為了達到這兩者目的,努爾哈赤首先迎娶科爾沁明安女之後,努爾哈赤繼續推動滿蒙聯姻的政策。從而形成了第一次與蒙古諸部聯姻的高潮。

皇太極執政時期,更是把滿蒙聯姻發揮到極致,在皇太極的9位后妃中,有6位是蒙古后妃,而皇太極稱帝所立五大福晉全是蒙古女子。而皇太極又將自己的10名親生女兒和兩名養女先後嫁給蒙古貴族。由此可以看出在後金髮展和壯大的過程中,滿蒙聯姻的政治作用有多巨大。

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冊封五大福晉,其中科爾沁就佔據三位,分別是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從這三者逝世後的諡號也可以看出,三者雖然是姑侄關係,同時又都是皇太極的妃嬪,但是三者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二、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后,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

孝莊秘史: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由於寵愛不同,三者命運截然不同

哲哲


萬曆四十二年四月,十六歲的哲哲嫁給皇太極為妻,在迎娶之際,皇太極親自率領部下從赫圖阿拉故城出發,一直到達輝發部扈爾奇山城,行程三百餘里,在此殺牛宰羊舉行隆重的迎親儀式和結婚儀式。

由此可以看出皇太極對於迎娶哲哲的重視,縱然在哲哲嫁給皇太極之前,皇太極已經擁有其他妻妾,但是這並不影響哲哲在皇太極心中的地位。

在哲哲嫁給皇太極後,一方面由於哲哲出身科爾沁蒙古大領主世家,另外一方面哲哲性格溫和,文靜而識大體,和丈夫皇太極相敬如賓,在努爾哈赤在世時期,哲哲本人非常懂得孝敬長輩,懂得如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在努爾哈赤眾多的兒媳婦當中,哲哲由於賢惠也深努爾哈赤的稱讚。因此皇太極對於哲哲,不僅是疼愛有加,更是十分的信任。

天命十一年,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封哲哲為“大福晉”。清朝的“大福晉”的地位非同一般,而所謂的大福晉是主持親王家政的主婦,管理後宮一切事務,這其中包括對其他側福晉和庶福晉的管理,這個地位等同於大明王朝的皇后。

當然對於哲哲之所以受到皇太極的如此重視,一方面是因為哲哲出身於蒙古大領主世家,她代表著科爾沁和後金政權的政治聯姻的紐帶。但是我更多偏向於皇太極對於哲哲的寵愛不僅僅超出普通的夫妻關係和政治聯姻。皇太極對於哲哲的寵愛和信任更多代表他們的關係已經達到精神上的昇華。

孝莊秘史: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由於寵愛不同,三者命運截然不同

皇太極和哲哲


這個我們從《孝莊秘史》中皇太極對於哲哲的一些囑託可以表現出來:

  1. 天聰六年,皇太極廢除“四大貝勒” 並座”舊制,開始“南面獨坐”,為正名份,皇太極冊封哲哲為中宮大福晉。
  2. 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按古代制度要分封后妃,中宮大福晉順理成章被冊封為中宮皇后,成為主持宮圍,贊襄朝政的國母皇后。
  3. 在《孝莊秘史》中,當海蘭珠因八哥的教唆而對大玉兒產生怨恨時,皇太極看到受到委屈的海蘭珠,因而想替海蘭珠出頭,卻被哲哲一句話給回覆的啞口無言;當大玉兒在晚上生育福臨之際,哲哲當時並不在宮內,蘇茉兒因在宮內求助無奈,因而犯規出宮求助多爾袞,從而確保大玉兒母子的生命安全。哲哲回宮後,當知道真相後,一方面處罰海蘭珠的奴才八哥,另外一方面斥責海蘭珠,而皇太極雖然心裡心疼海蘭珠,但是明面上只能聽憑哲哲處理後宮之事;在海蘭珠所生的兒子夭折時,皇太極一怒之下讓大玉兒和福臨一起抵命,在這關鍵的時刻,又是哲哲保住大玉兒母子。
  4. 當皇太極統領八旗勁旅和明軍決戰於松錦之際,哲哲負責坐鎮中宮。在松錦決戰的緊要關頭,皇太極聽聞海蘭珠病危的消息,在部署好一切後,率領少數親兵向盛京奔去。皇太極進入盛京的一切都已經被哲哲處理好,在海蘭珠去世後,皇太極因為悲痛欲絕而多日不眠不休,當哲哲勸導皇太極時,嘗試試問冊立太子事情時期。

皇太極對於哲哲則說了這樣一番話:“倘若我還可以再活二三十年,現在冊立誰為太子,為時尚早;倘若上天不許,豪格軍功尚可以,但是經驗尚淺,兩個小的年紀又太小,資質目前是難看出”。緊接著皇太極對於哲哲做了一番叮囑,說到:“一旦自己稍有不測,當多爾袞和豪格,兩者相爭之時,受傷的必然是豪格,你務必想盡一切辦法設法保全豪格”。


孝莊秘史: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由於寵愛不同,三者命運截然不同

皇太極囑咐交代哲哲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皇太極對於哲哲的寵愛,不僅僅是簡單的夫妻關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昇華。

公元前1643年皇太極駕崩後,順治帝繼位,尊其為母后皇太后,順治六年,哲哲去世,諡號:孝端文皇后。

三、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敏惠恭和元妃的姐姐。

在孝莊嫁給皇太極之前,孝莊的姑姑哲哲作為維繫滿蒙聯姻的紐帶,已經嫁給皇太極十年,在這十年之間,哲哲為皇太極生育三女,仍然膝下無子。在封建社會,一個出嫁女子如果不能生育兒子,那她在這個家裡永無出頭之日。更何況帝王之家,哲哲作為科爾沁部門和後金聯姻的紐帶,如果哲哲不能為皇太子生下一子,那麼科爾沁部落未來的榮耀極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消失。

因而當哲哲嫁給皇太極十年之際,哲哲僅生育三女,仍然膝下無子,此時的科爾沁部落已經顯得非常著急,為了加強和後金的基礎,科爾沁部落決定再選派部落的美女,嫁給皇太極。

因而從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的出發點看,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最根本原因就是政治聯姻,替皇太極生育皇子,以確保科爾沁部落在後金政權將來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

孝莊秘史: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由於寵愛不同,三者命運截然不同

布木布泰


在《孝莊秘史》中,皇太極一方面是因為看中布木布泰的容貌,另外一方面關於布木布泰將來會母儀天下的預言。因而皇太極心中想納布木布泰為妾。

實則不然,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的時間是天命十年,此時的皇太極還為繼承後金大汗之位。

但是無論是《孝莊秘史》當中,還是真實的歷史事實中,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政治聯姻。從皇太極的角度講,一方面可以鞏固與科爾沁的滿蒙聯姻關係,壯大的後金的實力,為日後伐明解決後顧之憂。另外一方面娶一位絕色的美女,何樂而不為。

由此可以看出皇太極娶布木布泰,僅有的就是政治聯姻,沒有真正的愛。

可能一般按照歷史的發展規矩,布木布泰由於不受皇太極的寵愛,她的宮廷生活也僅是隨著皇太極的駕崩而獨自終老。

但是歷史往往總是有驚人的一面,在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十年中,布木布泰也是給皇太極生育三女,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冊封五大福晉,布木布泰被冊封為永福宮莊妃。位列五大福晉之尾,崇德三年,莊妃生育皇九子福臨。在皇太極眾多的兒子中,皇九子福臨的到來,並沒有改變皇太極對於莊妃的寵愛。而莊妃之所以能夠成為清朝定鼎中原的關鍵人物,這與她的兒子當選為皇帝有些莫大的關係。

公元1643年,皇太極在盛京突然駕崩,經過多番較量後,順治帝脫穎而出,繼承大統。而莊妃也從此逐漸走向政治的巔峰時期,為清朝鼎定中原作出重要貢獻,一生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帝王。康熙二十六卒。最終諡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簡稱孝莊太后。

因此,對於孝莊,如果從滿蒙聯姻的角度看,孝莊和皇太極的婚姻僅僅是政治婚姻的需求,並無過多感情,這也許是孝莊去世後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昭陵的原因。

四、敏惠恭和元妃。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而這一位對於皇太極來講,是一生中的摯愛。

海蘭珠之所以嫁給皇太極,其最初的目的,也是科爾沁部處於鞏固滿蒙聯姻的需要,畢竟在海蘭珠嫁給皇太極之前,科爾沁部已經先後將哲哲、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從公元1614年哲哲嫁給皇太極,再到公元1625年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再到公元1634年海蘭珠嫁給皇太極,在前之前的二十年的時間內,哲哲和布木布泰先後為皇太極共生育6女,未誕生一子,因此此時的科爾沁部落顯得十分著急。畢竟此時的皇太極已經繼承後金大汗之位,哲哲作為後金的大福晉,膝下無子,這必將影響科爾沁部落和後金未來的關係。

因此,科爾沁部為了部落將來的榮耀,再次選派科爾沁部的美女送入盛京城。而皇太極對於這位新迎娶的科爾沁美女,自然是一見鍾情。

孝莊秘史: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由於寵愛不同,三者命運截然不同

皇太極對海蘭珠一見鍾情


皇太極對於海蘭珠的的獨寵,可以從以下歷史事實看出:

《清入關前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天聰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爾沁部烏克善洪臺吉率諸臣送妹至。汗偕諸福晉迎至,設大宴納之為福晉。”

這一年,皇太極迎娶三位妃嬪,而僅只有迎娶海蘭珠,皇太極親自率領一眾人員,親自出城迎接。

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冊封五大福晉時,封海蘭珠為“關雎宮宸妃”,為四妃之首位份僅次於姑姑哲哲。其所住的東宮被賜名為“關雎宮”。關雎出自於《詩經》中象徵表達愛情的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崇德二年,海蘭珠生下皇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下令大赦天下,並準備冊立這個不滿月的孩子為皇太子。

孝莊秘史:姑侄三人嫁給皇太極,由於寵愛不同,三者命運截然不同

皇太極獨寵海蘭珠


“自古以來,人君有誕子之慶,必頒詔大赦於國中,此古帝王之隆規。今蒙天眷,關雎宮宸妃誕育皇嗣,朕稽典禮,欲使遐邇內外政教所及之地,鹹被恩澤……”

崇德六年九月,正當八旗軍和明軍進行松山錦州決戰,雙方數十萬大軍刀光劍影生死搏殺如火如荼之際,盛京傳來海蘭珠病危消息。皇太極不顧一切,飛奔回盛京。海蘭珠去世後,皇太極為其舉行隆重的葬禮,諡號:敏惠恭和元妃

敏惠恭和元妃,這其中含義巨大:”敏“:應事有功曰敏;”惠“:寬裕不苛曰惠;”恭“:尊賢讓善之曰恭;”和:不剛不柔曰和;元妃指的嫡妻。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海蘭珠對於皇太極而言,不再是滿蒙政治聯姻的需要,實則是最真摯的愛情。只可惜天命不慆,海蘭珠年僅三十三歲。

總結:哲哲、布木布泰、海蘭珠姑侄三個先後嫁給皇太極,其根本目的都是鞏固滿蒙聯繫關係。但是由於皇太極的寵愛不同,其三者的命運卻截然相反。

哲哲,對於皇太極來講,除了承載最初滿蒙聯姻的需要,更多是他們超越了夫妻的關係,皇太極對於哲哲,不僅僅是寵愛,更多的是相互信賴,精神上的夫妻感情昇華。也正是由於哲哲這種識大體、顧大局,溫婉賢淑的性格,成就她在皇太極心中不一樣的地位。

布木布泰,對於皇太極來講,僅僅是政治聯姻的需求,可能沒有過於的感情。而孝莊也憑藉順治帝,成為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海蘭珠,對於皇太極來講,是一生的摯愛,皇太極對於海蘭珠獨寵,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最終皇太極也因為海蘭珠的逝世而鬱鬱而終,真正實現“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比翼雙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