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建國後要將六大名著刪減為四大名著,那兩本內容太過現實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一直都是國外許多人羨慕的對象,常常有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學習中國文字,瞭解中國文化,因為他們自己的國家文化早已在漫長的歷史中化為雲煙。但是中國不管是物質文化遺產或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都留存很多,讓人仰望。


為何建國後要將六大名著刪減為四大名著,那兩本內容太過現實


而中國文化素來注重文字文化的傳承,不管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還是之後歷代王朝產生的文學作品,在今天仍然能夠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代表作品,供人欣賞。而要提起明清時期,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小說了,這個時期因為時代經過漫長的積澱,以及人性自由開始慢慢解放,新的文化形式得以發展,小說也有了發展的空間。那我們提起這個時期的名著,莫非就是《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建國後出版社一開始打算是要出版六本名著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最後就只有了四本名著的面世。


為何建國後要將六大名著刪減為四大名著,那兩本內容太過現實


要說這四本名著在國內有多火,那些電視劇就可以說它名聲的代表。這四本名著都有不少的電視劇作品,供人們欣賞。並且還有專門研究這些作品的人,比如專門研究《紅樓夢》的人搞起了“紅學”,專門針對這一本名著來研究,小編也是讀過幾遍紅樓夢的,因為小時候一提起讀書,父母推薦的保準就是這基本名著,從剛開始的拼音本到後來的經典本,對紅樓夢多少有點了解,但是因為造詣不夠,也不敢對《紅樓夢》評頭論足。


為何建國後要將六大名著刪減為四大名著,那兩本內容太過現實


而前面我們說建國後是打算出版六本名著的,那剩下兩本是什麼呢?這兩本分別是《聊齋志異》與《儒林外史》,可能很多人也聽過“聊齋”的名聲,雖然沒有獲得名著的稱號,但它的故事性成為許多影視劇的背景,供人們欣賞了解。至於《儒林外史》,瞭解的人可能就少了,因為這本書並沒有太過通俗的版本,也就是現在白話文的普及,人們很難認知去讀一本文言文的東西。

至於為何沒有進入名著的序列。《聊齋志異》宣揚的鬼怪之說,是不符合當時我們國家的價值標準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人妖相戀的故事,雖然有可讀性,但名著的受眾面還有國家的青少年,為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自然就不會允許它面世。至於《儒林外史》是一本典型的諷刺現實的文集,對於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並不有利,所以這兩本就被排除在外了。我們不妨為大家解析一下這兩本經典著作。


為何建國後要將六大名著刪減為四大名著,那兩本內容太過現實


1、蒲松齡的鬼怪世界:《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它們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它其中有大量的內容是描寫愛情故事的,代表了作者本人的一些愛情觀,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聊齋志異》可以說是時代先鋒,有著領先於時代的精神內涵。


為何建國後要將六大名著刪減為四大名著,那兩本內容太過現實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曾評價《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也許因為它是現實性與理想性的結合,雖然喜愛者眾多,但卻因為現實原因只能排除在外了。至於還有一些描寫露骨的東西,並不適合作為大眾傳播的作品。

而今天的電視劇中,我們見到的“聊齋”只能是一些單純的情愛,尤其是變了味道的人妖之戀,也許當初的蒲松齡先生只是單純的表達一下自己的愛情觀,但是經過後人的加工改造,《聊齋志異》中的故事也早已改變了它本身的內涵。但不管怎樣,它的價值都不應該被否定,它應該也是我國鬼怪之談的巔峰之作。

2、吳敬梓的刻骨諷刺:《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現實主義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長篇章回小說,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作者以寫實主義描繪了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批判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和禮教的虛偽;一方面歌頌少數人物堅持自我、守護人性,以此寄寓作者的理想。但恰好是它的諷刺性讓它很難成為大眾傳播品。


為何建國後要將六大名著刪減為四大名著,那兩本內容太過現實


但是《儒林外史》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它的消極觀,有著明顯的頹廢感,甚至有著厭世的感覺,不相信感情,也就是這本書可能是一本負能量滿滿的書籍。如果讓這樣的書籍成為大眾的日常書籍,難免有不良的後果。所以這本書就經常會被當作文學作品而研究,也會被作為研究歷史的史料,但如果作為經典拜讀,其實是不適合的。


為何建國後要將六大名著刪減為四大名著,那兩本內容太過現實


其實歷史上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也是因為各種原因最終埋沒於歷史之中,成為歷史的淹沒品,但是不應該就此否認它們的價值。它們之中有很多發人深思的內容,是值得人們去思考的。在尊重文化的前提下,也應該對這些經典名著做好發掘,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