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打不過洋人?得到中國一本書後,日本人從中找到了答案

近代史上的大清和日本,曾是同病相憐的存在。

第一次鴉片戰爭,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大清王朝,卻不是區區數千英軍的對手,任由對方長驅直入,清軍卻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不得已只好割地賠款求和,還簽訂了屈辱的中英《南京條約》。

日本為何打不過洋人?得到中國一本書後,日本人從中找到了答案

當大清王朝被英國人打得找不到北的時候,隔海相望的日本,也好不到哪裡去。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處於幕府統治下的日本,依然是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

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佩裡率領艦隊從日本的神奈川港口登陸,德川幕府無力招架,只好被迫打開國門,雙方在1854年3月底,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以開放港口,給予美國最惠國的待遇為條件,換來暫時的風平浪靜。

日本為何打不過洋人?得到中國一本書後,日本人從中找到了答案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之後,英國、荷蘭等西方列強的殖民勢力紛紛湧入日本,西方洋人的到來,使得日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社會危機。日本的精英分子,由此開始深刻地自我反思:為什麼我們日本人,就不是洋人的對手呢?

在這些精英群體的反思中,以倒幕運動的志士高杉晉作為代表。高杉晉作生於1839年,從年輕時期起,他就對暮氣沉沉的德川幕府痛恨萬分,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件中,鮮明地提出了“富國強兵”的社會主張。

日本為何打不過洋人?得到中國一本書後,日本人從中找到了答案

他認為“富國之本在於節儉,強兵之本在於統一人心”。雖然想法不錯,但此時的高杉晉作,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思路,對於富國強兵的主張,只是一個模糊而又籠統的認識。

不過他的機會很快來了。1861年,他被派往中國考察。對於中國,高杉晉作的內心早就充滿了嚮往,同時他也很想了解,為何號稱帝國的大清,怎麼也不是洋人的對手呢?帶著這樣的疑問,高杉晉作來到了上海。

日本為何打不過洋人?得到中國一本書後,日本人從中找到了答案

彼時的大清,深陷太平天國運動的泥沼之中,高杉晉作通過考察發現,即使是令清軍頭疼萬分的太平軍,竟然也不是洋人的對手。比如洋人華爾、戈登所組建的洋槍隊,就是太平軍的剋星。

比如他的同行友人五代友厚就對他說:“儘管太平軍有超人之勇,但在少數英法軍隊面前遭到慘敗,今後是新式大炮和軍艦的時代。”

日本為何打不過洋人?得到中國一本書後,日本人從中找到了答案

高杉晉作連連點頭,看來洋人不僅能夠打敗日本,也可以打敗大清,那麼這一切的根源又在哪裡呢?

在中國逗留期間,高杉晉作認為自己找到了正確的答案。他所認識的一位名叫顏麈的中國朋友,就極力向他推薦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這本書,說無論中國或日本想要富強起來,就一定要仔細讀讀這本書。

日本為何打不過洋人?得到中國一本書後,日本人從中找到了答案

高杉晉作不僅對《海國圖志》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在當時,《海國圖志》幾乎無人問津,市場上有限的版本也殘缺不全,高杉晉作想盡一切辦法,終於淘到了一些殘本,如獲至寶的他,連忙帶回了國內。

在翻譯這本書期間,高杉晉作結合原書內容,加入了自己的一點見解,他大力鼓吹,只有全面學習西方,才能“師夷長技以制夷”。

經過高杉晉作的大力推廣,《海國圖志》的日譯本風靡一時,被譽為富國強兵的“寶典”。而日本近代史上的“明治維新運動”,其指導思想正是脫胎於此。

【《海國圖志》《日本維新史》《德川時代後期的民眾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