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說:“元以寬仁失天下”?那麼元朝“寬仁”到什麼程度?

歷史一書生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元朝,是蒙古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數百年前,蒙古人的彎刀快馬曾經席捲大半個歐亞大陸。在此期間,死於蒙古彎刀之下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這個以屠戮聞名朝代,本應以暴虐著稱。但是,朱元璋作為元朝的掘墓人,曾經卻發出了“元以寬仁失天下”的感慨。

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寬。 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朱元璋為何說“元以寬仁失天下”呢?元朝的“寬仁”是怎樣的呢?

元朝的“寬仁”,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寬容、仁厚”,更多的體現在制度的不健全,管理體系的鬆散。蒙古人是馬背上的遊牧民族,草原上不需要太複雜的管理制度,他們過慣了那種逐水草而居的鬆散生活。因此,他們在制度上多因俗而治,很多制度都採用習慣或者習俗。元朝的“寬仁”是多方面的,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制度不健全

元朝統治者曾經是遊牧民族,在草原上並不需要太複雜的管理制度。因此,元朝的制度都不怎麼健全,往往在許多領域沒有法律制度可以參考,只能依照慣例或者在古書上尋找範例。關於元朝制度的不健全,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點;

1.繼承製度的不健全


漢民族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確立了相當完善的繼承製度。這種繼承製度,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表現為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後來更進一步完善為嫡長子繼承製,使得漢民族王朝很少因為繼承人問題發生動盪。但是,蒙古人的繼承製度就相對沒有這麼完善,他們通常採用部落推舉制。這其實就來源於“誰強誰說了算”的習俗,這就導致蒙古部落很容易四分五裂。

鐵木真之孫,元憲宗蒙哥汗去世後,他的兒子阿里不哥繼承蒙古大汗位。但是,實力更強的忽必烈不幹了,忽必烈自立為可汗,使蒙古分解成兩大陣營。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蒙古帝國的實力,也阻礙了吞併天下的進程。元朝繼承製度上的“寬仁”達到怎樣的程度呢?元朝繼承製的不健全,導致元朝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皇帝寶座頻頻易位,曾經遼闊的版圖變得四分五裂。朱元璋在北伐元朝時,發表的《諭中原檄》中,就曾經痛斥了元朝的繼承製度。

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曆以弟酖兄,至於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諭中原檄》

2.吏治鬆散


由於蒙古人長期在草原上逐水草而居,因此不需要過於複雜的社會管理架構,因此也就不太關心吏治這個問題。元朝建立之後,版圖更大了,所管理的人更多了,但是元朝仍然多數沿用草原上那一套。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上層根本無法有效地管理下層官吏,造成元朝貪汙腐敗橫行。

元朝時期,朝廷對南方漢民族徵收的賦稅特別低,只有7%左右。但是,基層官吏可就動了歪腦筋了,他們在原有的稅收基礎上,不斷地增加苛捐雜稅,使得他們大發橫財。由於吏治的落後,使元朝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這促進了元朝覆滅的進程。


朱元璋是怎麼反的呢?元朝末年,各地官吏紛紛勾結地主,兼併土地,徵收各種苛捐雜稅。使得百姓歲末無餘糧,一到災荒之年便流離失所,這才導致了了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就曾經痛斥元朝吏治的腐敗。

“從前我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苦,視之漠然,心裡恨透了。如今要嚴立法禁,凡遇官吏貪汙蠢害百姓的,決不寬恕。” ——摘自《明太祖實錄》

二、刑罰對少部分人寬鬆,缺乏公平

“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檢也”——《元史》

其實,元朝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寬仁”,所謂“仁厚”只是相對的,是對少部分人的“寬仁”,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寬仁”實質上卻是“殘忍”。蒙古人以彎刀快馬征服天下之後,將天下人分成三六九等。第一等人是蒙古人,第二等人是色目人,也就是西域人,第三等人是漢人,第四等是南人,也就是南方其他民族。蒙古人在元朝擁有很高的地位,幾乎沒有什麼法律條文可以約束他們。漢人在元朝,社會地位低下,飽受蒙古人欺凌。


元朝的“寬仁”主要是對蒙古人而言,在刑罰上對蒙古人過分寬鬆,使得這些人儘可以肆無忌憚地欺凌漢族。如果蒙古人殺了漢人,蒙古人只需要賠償一些錢財,就可以逍遙法外。但是如果漢人殺了蒙古人,就會受到嚴重的刑罰。這種在刑罰上,對蒙古人過分寬鬆,缺乏公平正義,一定程度上對元朝的滅亡,也有促進作用。

三、文化上的寬鬆

相比於其他朝代,元朝非常不重視在文化的管理。由於元朝是以彎刀快馬打江山,朝廷對文化上的管理非常鬆散,朝廷根本不重視文化對國家的意義,以及缺乏對文化上的管控。在民間,只要不明目張膽的公開反對元朝,寫寫曲子抨擊一下朝廷,都是可以的。元朝文化管理上的寬鬆達到怎樣的程度呢?


元代作家關漢卿的《竇娥冤》,寫了一曲悲愴的民間故事,以此抨擊吏治的腐敗,表現民間百姓生活的疾苦。在元朝,這類抨擊朝廷的文學作品比較盛行,但是朝廷也並沒有開罪於這些作家。元朝文化管理上的寬鬆,雖然不利於元朝的統治,但是對於中華文化的進步,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

總結: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這個朝代雖然版圖遼闊,但是卻只存在了短短97年。對於元朝覆滅的原因,朱元璋認為:“元以寬仁失天下”。元朝統治者在建立王朝之後,並沒有改變草原部落鬆散的管理體系。因而造成了制度上的不健全,吏治上的落後,刑罰上的偏私,文化上的寬鬆等,加重了元朝覆滅的進程,所以說“元以寬仁失天下”。

我是一觀瀾,一個用心寫作的歷史愛好者,我會用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位讀者,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支持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