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圩鄉貧困戶家家都有致富產業

□ 本報記者 陳文聖 通訊員 黃德民

復工復產以來,大新縣欖圩鄉武姜村支書趙福祥每天忙得像個陀螺。

忙啥事哩?“賣青梅苗唄。訂購電話總是響個不停,有時夜裡快要睡著了,突然一陣電話鈴聲把人吵醒。”趙福祥嘴上雖是這麼說,可心裡樂開了花,“目前,我們村合作社397戶農戶嫁接培育出來的50萬株青梅苗基本賣完了,進賬200多萬元。”

“歡迎貝儂來欖圩,賞花吃果把歌唱。一唱二月梅花香,二唱四月南瓜紅,三唱鴿子呱呱叫,人氣財氣都帶旺……”趙福祥忍不住歡唱起來。

趙福祥的山歌,唱出了欖圩農村的喜人變化。

近年來,欖圩鄉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提出的做好“兩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堅戰”的部署,著力發展特色產業,逐漸摸索出一條“一村一品”“一長一短”的特色產業發展路子。“一村一品”,即山坡多的武姜、先力等村屯宜種果,地勢平緩、交通方便的社區以及新球、上吉、榮圩等村屯宜種瓜類和甘蔗;“一長一短”,“長”是指產業週期2—3年的青梅、春砂仁等,“短”是指見效快的週期半年至一年的甘蔗、南瓜和鴿子等。

“欖圩鄉實現了大新三個‘最多’:青梅種植面積最多,南瓜種植面積最多,鴿子養殖最多。”欖圩鄉黨委書記何志傑介紹說,“目前,欖圩鄉貧困戶家家都有致富產業,我們千方百計讓貧困群眾脫貧的同時,還有長期增收的產業,確保脫貧後不返貧。”

統計數據顯示:武姜村種植青梅6000畝,去年村民人均收入8300多元;欖圩社區種植甜南瓜4000畝,戶均收入10000多元。

農村的日子日漸向好,不少外出務工的人員往回跑,留在家鄉謀發展。

上姜屯貧困戶趙福權返鄉後的頭一件事就是去學怎麼種青梅,“看鄉親們種青梅都賺到了,我能不心急嘛!”

嫁接、剪枝、修形……起初,趙福權感覺有些吃力,好在村裡專門組織技能培訓,村民們也常互相交流學習,慢慢地,就上手了。今年,趙福權家種的20畝青梅掛滿了果,他嫁接的5000多棵青梅苗收入2萬多元,“今年賣了青梅,我也要買一輛小轎車!”

在大新縣吉利旺皇鴿扶貧產業基地的輻射影響下,在深圳務工多年的潘忠飛返鄉,成立欖圩鄉皇鴿肉鴿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有社員36人,存欄肉鴿16萬羽。

家住武姜村的農海峰2018年也選擇了返鄉。除了幫家人管理青梅,還養蜂。他負責養蜂,妻子則通過網絡銷售蜂蜜,日子過得,那叫一個“酸酸甜甜”。

在欖圩鄉的帶動下,截至目前,大新縣累計種植青梅近4萬畝,種植甜南瓜6000多畝。為了讓群眾吃上“定心丸”,有效激發貧困戶內生髮展動力,最近兩年來,大新縣先後引進了江西正邦集團原種豬繁育基地、中禾恆瑞集團萬頭母牛繁育基地、中鴿集團皇鴿養殖和深加工項目、安徽溜溜果園集團大新果品深加工項目……

“現在縣裡引進了青梅深加工項目,青梅銷路完全有了保障。我們就認準了種植青梅,目前我們屯已種了100多畝,今年爭取擴種400畝。”欖圩鄉先力村六要屯屯長農海寧說。

農海寧還說,為了種植青梅,六要屯要把影響生態的400畝速豐桉樹砍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