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大空頭》

和各位好好聊聊這次可能的“新危機”

01為什麼要挑《大空頭》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來和各位分享,兩方面原因吧:
第一,08那場危機,這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破壞力足夠大的金融危機。
第二,很多年輕人其實沒經歷過那場危機。 對啊,現在步入社會慢慢開始成為中堅力量的年輕人,當時那場危機進行的時候其實還在學校待著。
現在他們大概早忘了出來就業的焦慮,對那場危機可能最大的印象,就是那時父母好像很焦慮。 所以作為15年上映的電影,由於裡面有大量晦澀難懂的金融專業術語,在當時反響一開始並不好。但有意思的是,隨著時間推移,關注的人和願意解讀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時至今日這部電影依然有著太多值得我們思考的留白。
當然,作為一部已經發酵多年的電影,我不會再帶大家品讀他內容的細枝末節,而是想把一些至今能給我們以啟示的邏輯挑選出來,分享給大家。
02先簡單來過一下這個故事,整個故事其實也不復雜。
一個獨眼股票基金管理人,兩個對沖基金經理,兩個華爾街新人,希望通過押對寶賺快錢。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三夥人,三條敘事線,但都是一個做法:通過美國次貸危機前種種細節跡象提前預見了危機,比如市場泡沫程度,到了狗都能貸款買房了。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同時用了對賭方式,建立了大量空頭頭寸(就是如果市場暴跌,反而可以獲利),並且收穫了鉅額收益。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從結果來說,用一將功成萬古枯來形容也很恰當。
但真正的看點在於:
他們又是怎麼提前發現了危機的內核?

03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得科普一個概念,什麼叫次級貸

簡單說,美國銀行發現做普通房貸其實是一件無聊而又賺不到錢的遊戲。
但和所有的機構一樣,銀行也是利益驅動型企業,賬戶上這麼多資金,他必須要給自己找到一個生財的辦法,用來抵抗通貨膨脹,同時也用來給自己發獎金
所以銀行想了一個天才點子,房子抵押信用又好,還貸又是剛需,如果我把這些房貸打包給證券化了(CDS),那基本上都可以獲得3A的等級。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那麼房奴們還著房貸還能給我們賺錢,這個方法還有什麼可以質疑的呢。

於是所以房貸證券化這件事就最快程度的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所有人也皆大歡喜。
房奴能輕鬆獲得房貸,並且能從房價上漲中獲益,而銀行能輕鬆賺取超額利潤給自己發獎金,評級機構也收穫一筆不菲的佣金。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總之,所有人都達成了共識,房價會一直漲下去
於是,更刺激的玩法來了。 一個叫可調利率抵押貸款的貸款產品出現,簡單說就會前兩年只需要還極少的錢。

但是從第3年開始逐年遞增,這樣的貸款方式讓不少沒有經濟實力的年輕人、窮人也覺得自己可以買房,而且能買不少房子。
這就是所謂的“次級貸款”了。
房價永遠漲的一致性預期給了所有人無窮的底氣,貸款條件被放到沒有底線程度,就像之前說的,狗也能買房了。
買房人覺得反正房價永遠漲,那我寧願多貸一套,比如脫衣舞女郎都能擁有5套房子。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看來與次貸時期美國相比,
我們根本沒有見識到什麼叫全民炒房。
槓桿就這樣極致的貪婪中在無形中被放到最大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直到在美國的核心城市規劃良好,建設優美的小區,開始空無一人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而後來大量還不起房貸的人集中爆發。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終於在這樣的擠兌效應下,恐慌開始蔓延到金融市場,到美國,以至於到全世界。


終於在一個節點,完全爆發。


危機,真的來了。


04看到這,相信應該有人有疑問了,這是一個房地產崩盤危機故事,和當下能有什麼關聯呢?
好,解釋這個問題前,我想先和各位總結下,這場所謂次貸危機爆發核心邏輯什麼。
個人總結為三點: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過度樂觀的一致性預期
(無節制看多樓市)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建立這基礎上的槓桿債務最大化(無節制貸款)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
以及這樣做法造成過度充沛的流動性
(鉅額負債帶來市場上錢大幅增加),所帶來突發的擠兌風險。
其實他們哪一條單拎出來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他們組成了一個鏈條,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時候,只要一個模組出問題:
那對不起,整個大廈是系統性的垮塌。 而且泡沫最琢磨不透的一點在於,直到泡沫破滅的那一刻,你根本不知道泡沫會何時破裂。
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龐大金融數據信息流那一撮,即便你是再牛X的華爾街精英,也不知道最後一棒何時交到你手上。 看懂這個你應該明白,不管是房貸證券化還是美股,資產危機結構其實八九不離十的,起碼他們的內在邏輯沒有本質的差別。
這時,我再來帶大家來梳理下這4次熔斷的美股熔斷背後邏輯。
坐穩,我們發車。

05市面上流傳一種觀點,這次美股大面積熔斷在於對疫情的情緒性集中釋放,
本質上是情緒性市場短期波動。


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畢竟歐美的防疫體系遲緩和形勢是肉眼可見的嚴峻,隨後預想的經濟衝擊也可以預見,股市進行前置釋放也理所當然。
但是這種說法有個難以解釋的地方是,我們的股市並沒有這麼慘。
要知道我們從爆發到好轉,經歷了兩個月週期,也都沒有出現大幅波動。
歸根結底,還是美股的估值高了。或者說泡沫膨脹的足夠大,摔下來才能足夠狠。
到這裡,我給大家來看下美股這長達12年的牛市的邏輯線。
還是要回到08年次貸危機,所有應對危機中擠兌效應的手段幾乎如出一轍,不是錢不夠嗎,那好我繼續瘋狂的放水。 當年美聯儲騷操作就是量化寬鬆QE,接著還維持了7年零利率,向市場注入空前多的錢。
好,這麼的錢流入市場幹什麼呢,基本有兩個主體在承接,個人和企業
先看個人層面,會敏銳感受到通脹在加劇,必須要找投資的出口,而且都知道美國財富邏輯是股市沉澱的。

而恰恰這時候,有一股新勢力加速崛起,也就小白理財比較喜愛的ETF,就是把那些風險比較高藍籌給打包成一個組合,買這個組合就可以了。
這樣風險可以降到最低,收益還客觀,ETF基金體量鉅額膨脹,美國居民紛紛湧入股市。
而企業才是最強的助攻。
除了保持長期低利率外,大概在15年左右美國又出了一招,大減稅。好了,本意是不錯,想要支持企業迴流。
然而,這樣效果是市場又多出了一大筆錢,並且這時美國企業發現了致富捷徑,就是股價的快速漲幅比辛苦做收益要容易多。
所有人都知道美股是牛市啊,那股權就是等於溢價啊。

看到這是不是有點眼熟了,沒錯,美股就是這樣互相推動下走出了一波深深的長牛。
而反過來這樣的長牛效應又給了人非常強烈的暗示,極大強化了人們安全感,反正股市在不停的漲,那我就不停的all in。

人們不會給自己留下什麼積蓄,記得看過一個數據,說到美國人民負債率,據說能隨時拿出400美元的美國人不超過一半。
企業則不斷進行回購推升股價的遊戲。
我查了下數據,美國企業債總值就已經到了6.4萬億美元,差不多是次貸危機前的3倍,而且1.6萬億美元即將到期。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看到這,我不想說美股是否在發生著危機,畢竟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但市場上兩點基本共識在形成。
第一,美股估值泡沫在被疫情突出擠出。 第二,在美聯儲降息到零利率後,能用的刺激手段不多了。 至於未來,只能交給時間了。 06這時,我們回到電影本身。
你會發現不管是房貸的次貸危機,還是這次美股熔斷,雖然看著好像是不同的資產,但大家的本質都差不多。
看得到主題永遠是恆定的:貪婪下持續疊加的風險,和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結局。 就像橋水達利歐在《債務危機》中說的到,在美股創出新高後, “我只看到相似的事情在不斷上演”。 最後,用電影開頭一句話結尾吧。
四次熔斷後,終於看懂「大空頭」的危機啟示各位好運。

以上為正文,來自三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