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木塘花開文脈香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老編現身木塘垸】阿久攝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木塘平原美如畫】


木塘花開,花開三朵,各表一枝。


首先表棉花。棉花可沒有香味,但我認為棉花是世界上最質樸的花。木塘垸的棉花很有名,民諺道:“金丹州,銀木塘,八湖垸裡喝米湯”,所謂銀,就是指棉花。


木塘人氏,常德市人大原副主任、著名書法家張錫良的真徒弟文承保同志書聯曰:


八百洞庭牧羊坪裡金盆地,

千里桑梓沅水河畔銀木塘。


只是這個季節去木塘垸,看不到棉花。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第二朵要表的花是油菜花。


木塘垸的油菜規模大,成氣候,看上去爽眼,拍上去醉人,發抖音紅火。


尤其是近幾年來,木塘垸的油菜成為佳景,遠遠近近的驢友都喜歡往木塘垸跑。


今天去木塘垸就是因為攝影家李輝、阿久兩人,以看油菜花為誘惑,把我勾引去的,順道去看看新上任的潘校長。

剛進木塘垸,就看到很多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攝友、驢友,在油菜花的海洋裡,浪裡個浪 。


清爽的空氣中瀰漫著一縷縷油菜花的香味。中醫伍傑偷偷告訴我,多在花叢中走走,能夠固本培陽,朝氣蓬勃。原理是:油菜花粉是油菜花的精子,多吃點油菜花的蜂蜜,對人,特別是男人,大有好處。


呵呵,還有這事。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一望無垠的木塘平原】


忘記買蜂蜜。一行攝友先轉到桫木塘村曜日巖頂的文星塔。


天氣晴好,文星塔像一隻大筆,肆意書寫天空。


文星塔是桃源建得最早的塔,也是桃源三塔三閣之一。


塔是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由知縣李瑛倡修,繼任知縣譚震在塔竣工前,將嘉慶二十三年在沅水之濱的出土的周代古鐘、唐代名畫家吳道子所繪觀音佛像用鐵匣密封,作為鎮塔之寶。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文星塔】


1965年,文星塔被拆除,2000年重修。修復的文星塔塔高九級,塔每層四面開窗,沿梯登塔上望,江流婉轉,生氣東南,鼎城在東,桃城在西。極目江天,一覽無餘。有聯曰:


曜日山頭,騁目縱觀滄海闊;

文星塔上,俯身遙瞰翠微低。


因此,要說木塘花開,要表的第三朵,當為人文之花。


文星塔下,人文燦爛。自古至今,出的狠人一匹條,我撿我熟悉的說說:


明代的進士文澍,明天順元年以軍籍中雲南鄉試,成化二年登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歷郎中,出補四川重慶府。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清代的進士文志鯨,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三甲八十二名進士,散館授檢討。屢充山西副考官;順天、廣西主考官;提督浙江學政;歷任侍讀、侍講學士、鴻臚寺少卿、奉天府丞、奉天府尹;並充《子史精華》館總裁。


信國中學(桃三中的前身),1939年由文氏族人創辦,首任校長文幼嵐。


上述狠人都是木塘垸人。


木塘垸有三個村子,分別以李慶瀾、劉正洪、潘仁豐三位烈士的名字取名。

文承保同志,原常德市人大副主任、書法家,自不必說。


還有男中音歌唱家文剛,原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副主任 ,這幾年常回桃源傾情演出。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馬鞍村原村主任趙實英,當年聞名全國的鐵姑娘,手勁大得黑人,後生奈她不何。在沒有網絡且以勞動光榮的年代,她是那個年代絕對的紅人。


眼下, 一甩匹條人才活躍在各個領域:局長、院長、董事長、校長......即使有人直呼其名的“癲子”,也是木塘垸的文人。


文脈相通,佛緣殊勝!


我們來到金山寺,回想佛緣,2002年,我參與過南華寺成立1500週年慶典,2011年,是“東莞迎請佛祖舍利”的總策劃,也是“百幅觀音像東莞迎春展”總策劃。見過本煥、聖輝、永惺等高僧大德。


金山寺釋住持也是政協委員,本想去拜會釋住持,恰逢抗疫,寺裡閉門謝客,只好閃了幾張片片——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金山寺全貌】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禪定的狗狗】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色即是空,此色非彼攝】


在愛跑步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木塘怪人老黑家裡。


老黑是普通的木塘垸人,說他是怪人,是因為他曾經在江湖裡沉浮,曾是日進斗金的主,如今看破、放下,粗衣素食,與世無爭。


家中他隨意書寫的文字,彰顯了他的人文情懷,愛國主題凸顯。


“人民大團結萬歲”,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思吻合,顯示老黑窮是窮點,格局卻不小,可謂胸懷天下。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去往老黑家的路徑】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人民大團結萬歲】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屋子雖破,愛國凸顯】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老黑住在基督教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輾轉來到木塘垸中學,讓人驚訝校園建設的高大上。彩色油砂跑道,整齊的教工宿舍,窗明几淨的教室......足見校長們的治校努力。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裡花朵真鮮豔。校園也是花園,桃花開了,紅繼木也紅了。滿園子花草爭奇鬥豔,春色無邊。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特別是那棵高大的朴樹,是木塘垸唯一掛牌的保護樹木,特然獨立,華華如蓋,看——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一樹成景】


走進潘校長居室,賞心悅目。


順便看看潘校的住處,只見書桌上,文房四寶齊全,一張國畫已經完成,有吳冠中之風;剛剛書寫的“木塘花開”四個大字,墨跡未乾......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關於木塘垸:木塘垸鄉位於沅水中下游,洞庭湖之尾,常德市西郊,是一個三面環水、形如半島的垸區。


木塘垸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此地原系一淤泥荒洲,很早以前,沒有堤防,洲上為牧童放牛之地,故曰“牧塘坪”、“牧羊坪”。


明萬曆年間,常德知府張昆為“剎水勢,衛鼎城。”在此建“窩湖、樹湖”兩障。清朝雍正年間,將“窩湖、樹湖”兩障合併,建成今日堤垸雛形,將牧改為木,正式定名為木塘垸。


隨筆 || 田桃源: 木塘花開文脈香

治學三分匪氣,練劍半個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