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喝酒文化:“酒怪”石延年-把喝酒喝成行為藝術

詩詞大家們喜酒嗜酒不乏其人,蘇東坡好酒,但他承認自己酒量不行,三杯即醉。寇準酒量大,每次飲酒都要把對方灌醉為止,即使跟契丹打仗最吃緊時也不忘飲酒作樂。

今天主要來說說“酒怪”石延年,酒色兩不誤,居然做到朝中高官,他的“怪”酒,怪在飲酒形式。

一、 發明“囚飲”“鱉飲”,把酒渴成了傳說

有個叫劉潛的民間奇人,是曼卿的酒中知己,一次二人在京城王氏酒店對欽,推杯換盞,喝了一整天,不交一言。王氏覺得其酒量遠遠超出常人,驚詫之餘,以好酒好菜殷勤招待。

二人喝到夜間,一連幹了幾罈子好酒,毫無醉色,興盡相揖而去。次日,此事傳遍了京城,說是王氏酒樓昨日來了兩位酒仙云云。

後來人們才知道是石延年和劉潛,於是就有了後世流傳的“酒敵對欽”佳話。

北宋喝酒文化:“酒怪”石延年-把喝酒喝成行為藝術


石延年“酒仙”名聲傳出後,與他相熟的秘演和尚介紹一個姓牛的民間糧稅官,說是家中有的是好酒,因渴慕石延年酒仙之名,想請他一起飲酒。

石延年跟秘演去後,發現牛某果然有不少京城少見的好酒,自然是一場大醉。乘著酒興,秘演高歌一曲,曼卿揮毫潑墨“石延年曼卿與空門師友老演登此”。

牛某趁機懇求石延年:“今天我有幸奉陪二位飲酒,能否把我的名字也順帶掛上去,以光耀小人門庭?”曼卿與秘演對視了一下,不好意思拒絕,就寫了“牛某捧硯”四字。

歐陽修聽說了這件事,專門為曼卿寫了首詩,其中一句是“捧硯得全牛”。

北宋是一個注重享樂的朝代,但像石、劉二位這樣把酒飲成了江湖傳說,也算奇葩。

更奇葩的還在後頭。

石曼卿因奏請章獻太后劉娥撤簾,讓仁宗獨掌朝政,被貶到海州任通判。劉潛又找到海州,與他對飲。二人相約來到海邊船家,飲至半夜,酒快要被二人喝光了,船艙裡放著一斗醋,就把醋全倒入酒罈裡,接著喝。一直喝到天亮,酒和醋全被幹完。

石延年和酒友對飲,還發明瞭各種各校的飲法。一次,他蓬頭垢面,光著腳,帶著枷鎖找朋友飲酒,朋友見後大驚失色,石延年卻高興地將之命名為“囚飲”。

北宋喝酒文化:“酒怪”石延年-把喝酒喝成行為藝術


另有一次,他與賓客豪飲時,用茅草蓆裹住自己的身體,把頭伸出來飲酒,並高興地稱之為“鱉飲”。

有時他還別出心裁,邀請酒友爬到樹上飲酒,謂之為“巢飲”。

北宋喝酒文化:“酒怪”石延年-把喝酒喝成行為藝術


夜間不點燈燭,與客人摸黑飲酒,這叫“鬼飲”。

更有甚者,他和酒友喝到興處,一會兒爬到樹上,一會兒跳到地下,謂之為“鶴飲”。

飲酒是為了快樂,石延年變著法兒快樂,無所不用其極,這也可以算入中國酒文化。

二、飲酒因人而異,曼卿戒酒而死

石延年能有這麼個活法,跟當時最高統治者的寬容不無關係。

值仁宗朝,石延年曆官光祿寺、大理寺丞。後又遷秘閣校理,官至太子中允。因為有才華,仁宗對他頗為欣賞。

據《全宋筆記》裡記載,石曼卿不是一般的好飲酒,他是“無日不醉”。癮真大,估計類似今天的酒精依賴或酒精中毒。

我們知道現在公職人員是嚴禁白天工作期間飲酒的。大宋朝寬鬆得簡直讓人羨慕。

據《宋稗類鈔》《中山詩話》《宋朝事實類苑》等書記載,石曼卿“酒仙”的名聲太喧赫了,以致於走到街上,常常有不認識的人邀他去飲酒。

有一次,他獨自走在大街上,有位豪士作揖說道:“能請您到我家裡坐坐嗎?”同意之後,那人邀請他進入一個大宅第,藻飾宏麗,錦繡珠翠,於是歌舞歡醉,豪士請他留下幾幅作品。曼卿欣然命筆,寫下詩歌數篇。告別時,主人拿出數以千計的金銀綢緞,非讓他收下不可。

還有一次,他住蔡河下曲,鄰居主人剛二十來歲,獨子,家中有幾十個僮僕,另有幾十個小妾,個個穿著綾羅綢緞,珠光寶氣。石曼卿好奇地問了鄰家僕人幾句,僕人就向主人介紹,把石曼卿請進去,大擺筵席,欣賞歌妓表演。

北宋喝酒文化:“酒怪”石延年-把喝酒喝成行為藝術


你從詩酒女色中就能看懂宋朝的士大夫文化。

男人在酒上面實在是因人而異:有人因飲酒過多短命,有人則會因飲酒長壽,戒了酒反而短命。

石曼卿就屬於後者。相傳宋仁宗愛其才而勸其戒酒,曼卿聽皇帝話把酒戒了,結果很快得病,中年早卒,享年4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