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D 栋 4 楼 的感染三科是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重症和危重患者的地方。疫情期间,医院把 ICU 挪到了这里。最高峰时,这里收治重症患者 35 例,危重患者 13 例。3 月 20 日,这里尚有一例重症患者。

两个多月过去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D 栋 4 楼依旧忙碌着。D 栋 4 楼是市三院的感染三科,市三院是深圳抗击新冠肺炎的主战场。疫情期间,医院把 ICU 挪到了感染三科,感染三科是主战场中的尖刀队、排头兵,收治病情最重的病人。那里不分昼夜,在疫情防控的每一个夜晚,那里是鹏城最 " 亮 " 的地方。

推开生命的门

3 月 19 日晚 8 时,市三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李向宾准备上晚班。

从办公区域进入到 ICU 病房,需要经过 4 扇门。他先推开一扇门进入更衣室,在更衣室里,穿防护服,戴口罩、脚套、护目镜和手套,做好三级防护,耗时 15 到 20 分钟。再推开另一扇门,走过一条长长的过道,这过道像学校的教室长廊,连接着各个 ICU 病房。ICU 的负压病房都是双重门设置,他需要先推开外面的一道门,随即关闭;待负压达标后,再推开另一道门;这样,他才能进到隔离房间。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 ICU 病房

ICU 的气氛凝重。患者置身其内,被 5 种以上的监护治疗仪器包围着,危重症患者身上需要插着 10 支左右的管子,这些管子维持着他们的生命体征。

李向宾时常觉得自己推开的是 4 扇生命的门,外面充满生机的世界和 ICU 里危机四伏的世界被这 4 扇门隔绝着,他想推开这一扇扇门,把深陷危机的患者 " 拉 " 回来," 统统拉回来 "。

夜晚的 ICU 灯火通明,但像极了 20 世纪初的默片,里面虽然除了监护仪器 " 滴滴 " 的鸣叫声外一片宁静,却没人闲得下来。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李向宾工作中

刚接班的李向宾需要了解病人的治疗方案,统筹调度组内护士,打液体,做雾化,观察生命体征,检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血气分析,诸如此类的工作事项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李向宾的整个工作表。" 不要想着能坐一会,连写病历都得站着。" 他说。

在市三院 ICU 医生办公室里,有一块大电子屏幕,上面动态显示着所有治疗病人的情况。一个月前,在这块屏上,信息排得满满当当。深圳最高峰时的重症患者是 35 例,危重症患者是 13 例。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深圳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和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袁静

袁静是深圳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和重症救治专家组的成员,是 " 定海神针 " 般的存在。她每天都要查房、会诊、讨论危重症患者救治、制定诊疗方案、参与临床科研 …… 她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一两百个电话,处理无数条微信,时常在半夜被紧急电话叫醒。科室同事说她早上七点半到医院,经常工作到凌晨," 忙得要飞起来 "。最忙碌时,她一天只休息不到 4 个小时。

病情像风,瞬息万变

胸部影像学特征是判断新冠肺炎是否确证的标准之一,由于危重症患者无法自主行动,放射科派驻了两名技师支援感染科,市三院放射科技师张健江便是其中一个。张健江的工作性质是 24 小时待命," 有需要,我就要上 "。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市三院放射科技师张健江需要 24 小时待命

张健江待命的地方在门诊楼 1 楼,门诊楼和 ICU 所在的 D 栋有一定距离。每当他接到拍片任务,他都跑着过去,把平常 10 分钟的路程压缩成 2 分钟。若是你凌晨在院里,看到一个飞奔的身影,不要奇怪,那可能是张健江又接到了紧急任务。

病情变化快,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特点。" 晚一秒钟,患者的病情都有可能恶化。" 张健江说。

ICU 患者的病情像风,瞬息万变。李向宾需要 " 死盯着 "。一个月前,ICU 病房收治了一位 30 余岁的女性患者李甜(化名)。刚知道时,李向宾有些吃惊,心里嘀咕," 她这么年轻,怎么就进来了。"ICU 病房内的患者多属 " 爷爷 "" 奶奶 " 辈,30 余岁的患者,少见。

李甜刚进 ICU 时,还没有插管。次日晚 7 时,李向宾发现她血氧饱和度不高,监护器红灯频闪。" 不对劲 ",他心里一惊,立马向医生汇报,与医生一同研判。" 通知麻醉科,做气管插管!"20 分钟后,李甜的身上多了一条管子。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是抢救新冠肺炎患者中最危险的两个工作。因为操作过程中,需要近距离贴近患者,打开口腔,打开声门,找到气道。此时,含高浓度病毒的空气扑面而来,医生完全暴露在满是高浓度病毒的空气中,被感染几率很高。2003 年抗击 " 非典 " 时,据说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大多是麻醉科医生。

插管讲求快、准,麻醉科此次派出的气管插管先锋队员各个经验老到。市三院麻醉科主任何仁亮插管最多 2 分钟,一般只需 1 分钟。" 就是跟死神抢病人,看你们谁快。" 何仁亮说。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市三院麻醉科主任何仁亮正在进行气管插管

1 月 23 日,何仁亮要给一位 66 岁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那是他们科室做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气管插管。何仁亮决定自己上," 第一例我肯定要自己上,当时是初期,大家对于一个未知的传染病内心多少有一些压力,担心工作的过程中被感染,我要带头。"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市三院麻醉科主任何仁亮

插管的过程很快,但何仁亮每次都要和医生护士一起,在一旁观察患者状况,确保一切正常。

李甜插完管后,她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医生当机立断:进行俯卧位通气!让肺部平时用不到的肺泡打开,帮助呼吸!李向宾立马帮李甜进行俯卧位通气。李甜的病情渐渐平稳下来。

神经是紧绷的

神经那根弦儿得一直绷着。这是 ICU 病房中所有医护人员一致的感受。李向宾的生物钟是乱的,经常失眠。好不容易躺在床上了,他却怎么也睡不着,闭着眼睛,眼皮抽动,白天的事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在眼前浮现。他的同事有一次做梦,梦里在抢救患者,推着抢救车往手术室里冲,却怎么也打不开门,一着急,同事醒了,醒来长吁一口气," 还好是一场梦 "。

市三院血液净化室护士长、主管护师吕超群这段时间最害怕机器报警," 哔哔 " 的声音像 10 只鸭子围着在耳边叫。每当听到时,她都会一激灵。她有时在工作中会出现幻听," 是不是我的病人出问题了 ",这时,她会立马问身边的同事," 你有没有听到报警声 "。

新冠肺炎老年患者一旦进入 ICU,可能会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况。此时,血透机代替着他们的肝肾,发挥着功能。

最忙的时候,吕超群团队需要给 7 个危重症患者 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血液净化治疗。7 个患者位于不同的 ICU 病房,吕超群跑着穿梭在各个房间里。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市三院血液净化室护士长、主管护师吕超群操作血透机

血液净化治疗是一项需要动手,进行精细操作的工作。但在 ICU 病房内,吕超群包裹得像一个太空人,这使得她的动作比平时慢了 2 倍," 像是一个大胖子,连蹲下处理患者管道这一件平时很常见的动作,都非常费劲。"

吕超群需要不停地计算。" 医生准备输 100 毫升液体,那么我相应地就要出 100 毫升液体,保证患者平衡。" 她介绍,为了保证患者体内酸碱度、电解质、钠钾钙等元素的平衡,她需要不停地计算,调配配方。吕超群的语速很快,像机关枪的子弹一样," 啪啪啪啪 " 不间断地打在目标上。她说那可能是职业习惯," 很多事要做,要尽快地做。"

3 月 8 日,一位患者肝功能受损,广东省专家建议引进一台新设备,进行血浆吸附。这项技术,吕超群团队没有开展过,要重新学习进行救治。她的压力大,当天早上 6 时便醒了。7 时 30 分,她已经到科室穿好工作服,准备跟专家和培训老师一起学习。9 时 30 分,一套上防护服和口罩,热气便袭来。还没开始给患者操作,她的面罩就起了一层薄雾,浑身都是汗。经过两个小时不间断地操作,她出色地完成了。

干 ICU 是一个身心俱疲的工作。每次脱下防护服,医护人员的内衣是湿透的,腿是肿的。护士们有个习惯,睡觉会拿一个枕头,把脚垫起来,促进血液循环,第二天才好继续干。

南边走廊

每一个 ICU 床头旁边,都有一个闹钟。这是市三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精心安排。

ICU 里昼夜不分,患者多数采用镇静镇痛,感知不到昼夜节律,长期以往,患者会减低跟人交流的欲望,不利于治疗。为了让患者有时间概念,市三院给每一个 ICU 床头旁边都放了一个闹钟。

医病也要疗心。由于自身病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特点等因素,ICU 患者通常比轻症患者更容易悲观消极。

市三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费琴在平时护理中,经常鼓励患者,尽可能多地跟他们聊天。有一个老爷子,做了气管切开,但他的上肢力量可以,自己会写字。为了能跟他沟通多一些,费琴自己在网上买了一块写字板给他。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市三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费琴护理中

3 月 10 日,入院 45 天后,张莉(匿名)在 ICU 病房里迎来了她 60 岁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 袁静和医疗组专家唱着生日歌,带着蛋糕、献花走进病房。" 没想到我还能在这里过生日,太开心了。" 张莉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最危险的时候她上了有创呼吸机、曾在 1 个月内两次气管插管,一度生命垂危。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张莉(匿名)在 ICU 病房里迎来了她 60 岁生日

3 月 8 日妇女节,这天,袁静查房和张莉说了句 " 节日快乐 "。她心情不错,悄悄地告诉袁静,3 月 10 日是她 60 岁生日。袁静一听:六十大寿,那可是件大事!她赶紧叫科室的小伙伴给阿姨准备蛋糕。虽然蛋糕不能真的吃,蜡烛不能真的点燃,但在生日歌和祝福声中,张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认真地许下了心愿。3 月 19 日,她出院了。

在 ICU 病房里,袁静戴着防护手套坚持和每位患者握手。" 别小看一次握手,这是在传递能量和关爱,让他们觉得不是被隔离,而是被保护。" 袁静说。

一次,袁静趴在床边,对一位插着管、无法说话的危重症患者说:" 你要快点好起来,你女儿和外孙都在外面等你呢。" 这位患者突然眼含热泪地点了点头,袁静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那个瞬间,袁静特别感动。她称,那是两个生命在交流。

在 ICU 病区,南边走廊是生机的代名词,它朝阳,看得到外界景象。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医生护士会带着他们到这儿晒晒太阳。疫情防控期间,南边走廊给患者带来了生的渴望,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动力。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市三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费琴

有一天下午四、五点,费琴正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查房,突然,她远远地瞥见了南边走廊处,医生和护士正带着 3 个坐着轮椅的患者看夕阳。这个镜头一直留在费琴眼前,当下她的内心好像被什么东西触动了,她说不清。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医生和护士正带着 3 个坐着轮椅的患者看夕阳

同样的场景,李向宾也看到了。坐在边上的一个患者目视远方,夕阳的微光映在她的脸上。坐在中间的患者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她正在跟家人视频,分享这久违的夕阳带给她的喜悦。

落日余晖很美,看夕阳的人,更加美好。那一刻,李向宾觉得突然有一道光照进了他的心里,让本来浑身疲累的他一下子精神了起来。" 那时候疫情还不明朗,身心也都很疲惫。但看到那个画面后,我觉得春天来了,看到了希望。"

截至 3 月 20 日 24 时,深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 436 例。3 月 20 日当天新增 4 例,出院 1 例。目前,重症 1 例,死亡 3 例,累计出院 410 例。23 例确诊病例均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178 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那天一位七十多岁的危重症患者自己拎着旅行箱,步伐轻松地康复出院,袁静看到后特别开心,回去和科室同事说了很久," 这样的成就感是医生这个职业所必须的。"

深晚独家|鹏城夜空下最“亮”的ICU 近距离解密战疫中市三院ICU的真实面貌

▲袁静看到患者出院,特别开心

熟悉袁静的同事都说,哪天听到袁静边走路边哼歌,一定是遇到了开心的事儿。疫情发生以来,袁静很久没哼歌了。直到最近,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有多名危重症患者出院,走廊里又能偶尔听到袁静在哼歌了。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