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經濟,強鎮弱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中山經濟,強鎮弱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中山行政區劃

從行政區劃上看,在中國中山市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中山市政府直轄各街道辦、各鎮,中間沒有設區、縣一級政府,同樣奇葩的好像只有東莞了。中山人口中的東區、西區、南區、石岐實際並不是區一級政府,只是街道辦事處,這個曾讓筆者誤解了多年。

中山經濟,強鎮弱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中山市區石岐江畔

中山,偉人故里,得風氣之先。改革開放後,憑藉敢闖敢試的拼勁,以及靠近港澳的優勢,鄉鎮經濟蓬勃發展,形成了中山獨具特色的鎮域經濟,尤其以小欖五金、沙溪服飾、古鎮燈具、大涌傢俱最有代表性。鎮域經濟蓬勃發展得益於中山市政府的放手放權,充分發揮各鄉鎮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市場去做資源配置。中山市政府的無為而治長期累積後便形成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經濟現象,強鎮弱市。以小欖為代表的各鎮政府所在地,市政建設恢弘大氣,夜晚燈火璀璨,氣勢遠超內地的縣城。再看市政府所在的主城區,環境優美,生活安逸,反倒更像一個內地城市。筆者曾在東區工作生活了一年,每到晚上9點半後,全市的公交就停運了,街上也沒了行人,店鋪也打烊了,和廣州、深圳的夜晚沒法比,和珠海也比不了。

中山經濟,強鎮弱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中山市小欖鎮

2019年中山市GDP增長1.2%,增速位列全省倒數第一名,GDP總量3101億元,排位由第六降至第九名。當年的廣東四小虎何以落得如此斷崖式下跌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第一 以鄉鎮為主導的鎮域經濟缺乏更高層級地統籌發展,雖經多年發展,一直沒有整合培養出一個行業翹楚,帶動整個地域形成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區域生態優勢。在中山有知名的鎮域經濟,但是卻沒有一家像華為、騰訊這樣知名的龍頭企業;

第二 鎮域經濟所從事行業進入門檻低,技術附加值小,當本地的人工成本、租賃成本攀升後,價格競爭優勢喪失,面對東南亞國家的同產業競爭,要麼虧損停業,要麼也搬遷到東南亞去;

第三 中山主城區的弱化,導致中山市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後,人們談起中山,除了對中山美食津津樂道以外,其他乏善可陳;

第四 粵港澳大灣區是把雙刃劍,用的好,廣州地鐵、深中通道就是輸送人流、物流的輸血管,用不好,就是挖走你人才和資金的虹吸管。至少到目前看,中山這塊粵港澳大灣區的房價窪地是被填平了,經濟窪地卻是越來越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